曹晓岚解郁清心安神汤方证分析
2013-02-19张海林
张海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014)
指导:曹晓岚
解郁清心安神汤是导师曹晓岚教授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自拟的常用方剂之一,对于失眠、头痛及抑郁等症状的治疗均有显著疗效。本文就该方的组成、功效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1 方药组成及方解
解郁清心安神汤由柴胡、炒枳实、广郁金、醋香附、陈皮、青皮、山栀、淡豆豉、炒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珍珠母组成。纵观全方,应为柴胡疏肝散合栀子豉汤加减而来。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神农本草经》云:柴胡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枳实理气解郁,泻热破结,与柴胡并为四逆散之主药,二者为伍,一升一降,既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又奏调和肝胃之效,为臣药。山栀、豆豉合为栀子豉汤,是治疗虚烦不眠、心中懊的主方。《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栀子苦寒,既可清透郁热、解郁除烦,又可导火下行;豆豉气味具轻,既能清表宣热,又能和降胃气。二药相伍,降中有宣,宣中有降,自可清宣心胸郁热,治疗虚烦懊恼,亦为臣药。陈皮与青皮同为橘的果皮,陈皮长于行气健胃、燥湿化痰,青皮则偏于疏肝胆气机、消积化滞,二药伍用,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调中快膈之功。广郁金味苦、辛,性微寒,《神农本草经疏》云其性轻扬,能散郁滞,故为调逆气,行瘀血之要药。香附味辛、微苦,性平,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醋制可引药入肝经。以上诸药共为佐使,以加强柴胡疏肝解郁之功。酸枣仁既能养肝血安心神,又可防止苦辛之品疏散太过,耗伤气血。配以首乌藤、珍珠母、合欢皮更能宁心安神,以除失眠、多梦等症。全剂配合,共收疏肝解郁、清心安神之效。
2 方药的应用
以方测证,解郁清心安神汤主要用于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扰心伤神证。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脘闷嗳气,不思饮食,悲伤易哭,或急躁易怒,头痛头胀,心烦失眠,脉弦。临床具体应用中可随证加减,灵活运用。如瘀血明显者,可加川芎、红花;肝火上炎者,可加夏枯草、龙胆草;肩背沉重或疼痛者,加葛根、桑枝;大便溏泄者,可减山栀,加茯苓、山药等。
3 病案举例
3.1 不寐
李某,女,37岁,公司职员。2011年6月6日就诊。
失眠半年,加重7天。患者自述近半年来由于单位工作压力较大,出现入眠困难,每晚凌晨2点左右方能入眠,且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夜间睡眠不足4h。1周前因与同事发生口角,眠差症状加重,彻夜不眠,伴头胀痛,心烦易怒,眼涩发胀,口干,纳呆,严重影响工作。曾服用佳乐安定,疗效不明显。舌红、苔薄黄,脉弦。西医诊断为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为不寐,证属肝郁化火。治宜疏肝理气,清心安神。处方:
柴胡12g,炒枳实15g,广郁金15g,醋香附15g,陈皮 12g,青皮 12g,山栀 15g,淡豆豉 15g,炒酸枣仁30g,夜交藤 30g,合欢皮 30g,珍珠母 30g,夏枯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以心理疏导。
2011年6月13日二诊:自述上述症状均明显改善,每晚能12点前入眠,夜间可睡5~6h,头痛及眼涩发胀感消失,心烦已不明显,纳可,舌红、苔薄稍黄,脉弦。效不更方,上方继用14剂。
按:该患者因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而不寐,肝火偏旺,故头胀痛,心烦易怒。方用解郁清心安神汤疏肝解郁、清心安神,并加夏枯草以增强清泻肝火之力。
3.2 头痛
任某,男,48岁,农民。2011年5月9日就诊。
头痛半月余,加重2日。患者平素性格内向,半月前与人争吵后,终日郁郁寡欢,头痛、头胀时作,不思饮食,善太息。前日又因琐事生气,头痛加重。刻下症见:头痛,呈胀痛,以两侧为重,伴心烦易怒,入眠困难,晨起颈项僵硬,口苦,纳差,小便色黄,大便偏干,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证属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扰心伤神。治宜疏肝解郁,清心安神。处方:
柴胡12g,炒枳实15g,广郁金15g,醋香附15g,陈皮12g,青皮 12g,山栀15g,淡豆豉 15g,炒酸枣仁30g,夜交藤 30g,合欢皮 30g,珍珠母 30g,川芎 12g,红花12g,葛根3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1年5月16日二诊:服药平妥,头痛有所减轻,眠差症状改善,心烦易怒症状已不明显,纳可,仍有口苦,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略黄,脉略弦。上方加夏枯草15g、龙胆草6g,继服7剂。
2011年5月23日三诊:头痛已不明显,无口苦,纳可,眠安,二便调,舌稍暗、苔薄白,脉略涩。5月9日方加当归10g,继服14剂,以巩固疗效。
按:该患者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而见郁郁寡欢,善太息;又因气郁化火,扰心伤神,故头胀痛,不寐;口苦,脉弦数为肝胆火旺之佐证;气滞易致血瘀,其舌偏暗提示亦有瘀血为害。方用解郁清心安神汤疏肝解郁、清心安神,并佐以川芎、红花活血化瘀,方证相对,故速能取效。因口苦明显,故加夏枯草、龙胆草以加强清泻肝胆之火;脉稍涩,加当归兼以养血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