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营医院发展历程及对策建议
2013-02-19侯庆春许丽扬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天津300070
邹 琳,侯庆春,许丽扬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天津 300070)
天津市民营医院发展历程及对策建议
邹 琳,侯庆春,许丽扬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天津 300070)
民营医院;发展;对策建议
新医改实施方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民营医疗机构,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但让民营医院真正成为我国医疗服务的重要补充仍任重而道远[1]。仅仅依靠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已很难满足城乡居民不同层次和多样化需求。需要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促进天津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1 研究天津民营医院发展历程的必要性
1.1 天津发展民营医院基于国家的战略决策和政策引导:随着医药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将社会资本引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办医的新格局已成为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009年新医改方案明确了发展非公医疗和多元化医疗格局的决心。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民营医院在基本医疗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等。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导向与支持,不但消除了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限制,刺激了许多民间资本向卫生领域的投入,也为天津民营医院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促进了天津市民营医院的形成与发展。
1.2 发展民营医院是推进天津卫生改革的需要:新医改方案强调“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2]。”民营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日益突出,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促进民营医院快速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但限于机制体制问题的制约,民营医院的发展并不理想,如何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是天津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卫生行政部门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加快多元办医格局、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
1.3 了解天津民营医院发展现状是民营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现有的医疗服务资源很难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民营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得到不断发展,但我国民营医院出现至今才20多年,大规模发展才8、9年时间,与拥有几十年积累和实力雄厚的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在人才、技术、资金、设备市场、品牌等诸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3];加之政策环境中一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民营医院把握机遇的能力及其发展的前景堪忧。因此,民营医院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帮助和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民营医院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2 天津市民营医院发展历程
2.1 天津市民营医院的起步阶段:我国的民营医院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1982年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的请示报告》,随后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各界多方投入,发展卫生事业。天津市民营医院的兴起也正是伴随着这些国家政策的颁布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初期天津只是私人诊所和门诊部,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末期成立了以天津建华医院为代表的8所民营医院。这8所民营医院具有明显的专科特色,主要集中在骨科、精神病等专科性医院。可以说天津市民营医院初期发展过程,具有政策的趋同性,在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进行了有益探索。
上世纪90年代,天津市在积极拓宽卫生筹资渠道,广泛动员和筹集社会各方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中,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1994年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条例对社会办医机构的设立与登记、权力与义务、执业范围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对天津民营医院的准入与发展进行了规制。1996年底天津市社会办医协会成立,协会工作内容包括: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加强行业内部自律管理。期间,天津市共成立民营医院18家,民营医院的营业地点也开始由中心城区向四郊五县转移,但整体规模依然偏小,仍处在粗放型的起步阶段。
2.2 天津市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国家放开了对民营医院管理政策,提出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模式,这为天津市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2004年为了贯彻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天津市政府通过了修改《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的决定。在修订的新条例中突出了以下几点问题:①社会办医机构的行政审批权由市卫生局转移到区县卫生局,并提出社会办医机构的设立应符合本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②进一步规范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广告宣传行为,对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及广告发布新闻单位行为进行约束。同期逐步完成了民营医院的机构分类,民营医院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截止2007年,天津市共成立民营医院72所。投资额逐步增大,所涉及科别逐步增多。期间,积极探索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路径,如2002天津市河东区试水国有基层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对辖区春华医院进行招标引资,使春华医院成为天津市卫生系统首例国有民营医院。2007年天津市卫生局组织本市20多家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院长,到河北省廊坊市考察民营医院,探索本市加快发展民营医院之道。天津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医院的发展,2007年12月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并颁布《关于促进我市民营经济进入卫生领域的实施办法》该规定明确提出,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具备一定医疗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可申请并获得定点医疗资格。这一办法出台消除了困扰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一大障碍,医保政策很快惠及到诸多民营医院,截至目前,已有82.26%的民营医院获得了医保定点单位资格,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市水平,为民营医院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2008年及2009年天津市卫生局、民盟天津市委,分别对天津市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肯定了当前民营医院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给整个医疗体制带来竞争和活力。2010年天津市乐园医院成为天津市卫生局首家批准200张床位的大型民营医院,这也是天津市唯一一所社会办医性质的二级医院。同时,天津市民营医院行业内部也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2009年4月,来自天津市规模较大的18家民营医院的投资人、院长参加了“天津民营医院发展论坛”的研讨,旨在为民营医院的良性有序发展搭建政策解读、媒体监督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同年,天津市民营医院自发举办天津市民营医院高级管理人培训班,培训期间培训老师深入讲解医院的起始和民营医院可持续发展,并与学员以当前医疗界热点话题展开探讨和分享。2010年10月天津市工商联民营医院商会正式成立,会议审议通过了《民营医院商会章程》,民营医院商会的成立标志着天津市民营医院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将对促进天津市民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升行业自律、完善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积极作用。
3 对策建议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政府鼓励多种形式办医的政策背景下,天津市民营医院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市医疗资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民营医院的功能与规模建设,远未形成“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新格局。十二五期间是民营医院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引导民营医院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转变工作职能,加强对民营医院宏观管理,也需要在政策上和制度上给予引导和支持,使民营医院健康有序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快民营医院管理法制化建设,制定出台《天津市民营医院管理条例》:尽快制定出台《天津市民营医院管理条例》,从法律的层面明确民营医院的功能定位、权利义务、准入条件和执业规范等问题,在法律的框架内,保障和规范政府、民营医院、医护执业者、保险机构以及患者的责任和权利;同时为相关政策制定、制度安排提供法律依据,为民营医院建设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2 把民营医院建设与发展纳入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建议在启动新一轮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调整工作中,将民营医院的发展纳入规划的整体框架内,为民营医院布局与整体发展预留空间,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新增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办医。提供政策服务,制定具体政策要求,在政策上鼓励兴办民营医院,这样不仅有利于民营医院的管理和规范,也更有利于民营医院的发展[4]。
3.3 开放医疗市场,推进民营医院包容性发展: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而特需、高端消费以及公立医疗机构满足不了的医疗保健需求,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由社会资本投入民营医院来完成。建议市政府放宽医疗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外商投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允许外商投资者以中外合资、合作方式在天津地区设立外商投资医疗机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更多的投放在慢病防治和老年病医疗护理领域。同时探索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携手共建”机制[5]。
3.4 建立民营医院管理委员会,加强专业化管理:为了加强对民营医院组织管理,推进民营医院科学适度发展,建议由市卫生局牵头,联合多部门建立民营医院管理委员会,以促进多部门协同配合,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横向统一。该委员会由卫生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药监、工商、税务、物价、技术监督、医疗保险及行业协会等部门组成。主要工作职责:制定天津市民营医院发展规划;以加强各政府部门职能的横向统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交流信息,沟通情况;增强综合协调管理效能,同时适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适时制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民营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3.5 搭建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金注入医疗服务市场:引进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医院是推进天津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融资难是医改过程中民营医院面临的一大难题。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建议进一步降低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门槛,在税收、价格和医保等方面提供更加公平的待遇,如制定专门针对民营医院的税收制度,延长免税期限,给予利率优惠,提供贷款利率补贴,逐步提高医保配额等;鼓励国有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对民营医院业务开放,鼓励民营医院资产并购重组,提高吸引风险投资市场的实力。以行业学会为依托,搭建民营医院资产和现金流动的融资平台,该平台将在医药生产企业、医学院校、大型公立医院、金融机构与民营医院之间搭起链接桥梁,尝试组合投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工作。促进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医疗服务市场。该平台还可为民营医院提供土地规划、用地申请、项目可行性评估、风险评估、短期融资担保等提供服务,既解决了医疗市场、资本金和医疗人才无法对接的难题,又在营利性资本运营和公益性运营之间找到了最佳契合点。
[1] 王朝君.民营医院渴望搭上医改直通车[J].中国卫生,2009,(1):6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2012 -04 -15].http://www.gov.cn/jrzg/2009 -04/06/content_1278721.htm.
[3] 陈珞珈,陈 思,王文娜,等.我国民营医院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的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5):396.
[4] 黄存瑞,梁浩材,陈金华.中国民营医疗机构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中国卫生经济,2004,23(1):57.
[5] 张新庆,陆莉娜,袁玉兰.北京市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4):40.
2012-06-28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