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护理干预对疾病不确定感影响的研究现状
2013-02-19玄英哲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于 丹,玄英哲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国内护理干预对疾病不确定感影响的研究现状
于 丹,玄英哲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护理干预;疾病不确定感
阐述疾病不确定感和护理干预的概念及理论,描述护理干预对不同疾病患者不确定感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因人而异,结合其他可利用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优质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1 疾病不确定感与护理干预的概念
不确定感这个概念最早是由Budner在1962年提出的,他是这样定义的,不确定感是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无法给予适当的分类或组织时所产生的一种认知[1]。此后,1988年,Mishel正式提出“疾病不确定感理论”,认为疾病不确定感是一种认知状态,属于认知范畴,是疾病体验的一个中性组成部分,是当患者由于缺乏足够的线索不能对疾病事件进行有效构建或归类,不能赋予对象或事件明确的意义,和(或)不能准确预测结局时,疾病不确定感便会产生[2]。其是大部分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身心体验,尤其是对那些患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的患者而言,疾病不确定感更是身心的一种煎熬。而护理干预是通过使用护理措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关于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从理论研究到相关因素的研究,已经逐渐形成了研究规模和实践框架,进而,护理干预对疾病不确定感影响的研究,顺理成章的发展到了实验研究的领域,为我们提供更加客观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实践的方法。
2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来源和护理干预的理论依据
Mishel疾病不确定感理论,主要用来解释当疾病引起相关刺激时,个人会对刺激的构成及其含义进行归纳及认知,当个人无法对相关事件建立认知框架时,不确定感就会产生,而认知框架是个人对疾病、治疗、住院及预后的主观诠释。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等原因,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来源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①不明确疾病的症状;②复杂的治疗和护理;③缺乏与疾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有关的信息;④不可预测疾病的过程和预后[3];⑤昂贵的医疗费用。国内多位研究者探讨了不同疾病诊断的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最主要的变量为刺激框架,是指症状、与病症相关事件的熟悉度和希望与现实的吻合度[4]。其具有明确性、相似性和一致性3个特性,当与疾病有关的事物具有这3个特性时,疾病不确定感就会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同时受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帮助者的影响,当患者依赖这些帮助者对疾病有关的事物进行分析和解答时,帮助者可直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另一方面,帮助者也可通过帮助患者提高刺激框架的3个特性来降低患者的不确定感[5]。根据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来源的主客观分析,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的措施有:临床护理技术、各种检查措施、药物干预、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促进、社会心理行为干预、家庭入户干预。护理干预对疾病不确定感影响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个体化护理干预、集体化护理干预、系统化护理干预、整体化护理干预。如果将其按实施的场所又可分为:社区护理干预和临床护理干预。针对不同患者个体,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现今,对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还局限在心理干预和基本信息支持的健康教育阶段,没有比较客观的生化实验数据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进行比较有说服力的证实。
3 护理干预在疾病不确定感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成果
现如今,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患者,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所涉及的病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红斑狼疮、抑郁症、癫痫等疾病及肠造瘘和乳腺癌放疗患者。其中尤以对严重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癌症的研究成绩斐然,特别是在乳腺癌的干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包雪青等研究证实护理干预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降低,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陈画华等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排除疾病不确定感有积极意义[7]。贡浩凌等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生存质量[8]。王晓花、刘桂苓、王雅芹、楚平华关于社区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证实,提供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再增加其社会支持,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可大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但是,其所涉及的疾病种类还很局限[9-11]。黄晓燕等的研究,还认为单一的护理干预结合其他的辅助方法,如多学科的合作,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12]。
4 护理干预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反应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可以分为物质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心理支持。而今,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支持的方式也不再单一,其中发现网络支持也同样能满足患者倾诉心扉,寻找共鸣的心理需求,而且还足不出户,更加轻松和便捷。社会支持以不同形式通过与护理干预的结合,形成对患者认知和行为的干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实用。王芳的研究已经证实胃癌手术患者进行以认知-心理-家庭、社会支持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确定感水平,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13]。吴航洲等人已经证实,良好的社会支持是患者可利用的资源,可帮助患者降低疾病不确定感[14]。所以,对患者实施身心全方位的护理,改善不稳定情绪,如焦虑、紧张、烦躁等,更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生活质量。王艳华等研究证实,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回避”应对方式无统计学意义[15]。但是,根据不同疾病,应对方式也有相应的变化,陈先华等在研究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逃避、听天由命、感情冲动、寻求支持4类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而与面对、乐观、自我依赖3类应对方式呈负相关[16]。而孟巧芬的研究表明,“面对”有降低患者不确定感的一面,也有加重不确定感的一面,保持心情稳定,情绪乐观可有助于患者的健康,但过多的接触不良刺激也有可能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7]。就总体而言,护理人员鼓励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参加社会活动,避免采取向疾病屈服的消极态度,可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吴燕等认为,在临床护理中,应重视对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并给予有效的专科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18]。所以,作为护理人员,应该从患者的利益角度出发,对特殊患者实施专业的护理技术,对其家属及其他亲近人员,主要是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带动大家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计划中,增加其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尤其是对那些职业不稳定、家庭关系差和经济状况不好的人群更加应该给予关注,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对减少病死率和疾病复发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5 小结
目前,国内关于疾病不确定感方面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从简单的理论描述性研究发展到了复杂的干预实验性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较快。人们对护理干预能降低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健康这一观念有了共识,为我们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在一些特殊病种中,应用专科护理技术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结合的方式上的研究,我们还有待于尝试。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从医院到社区到家庭),并没有普及到各种疾病中,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究。作为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帮助患者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1] Budner S.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J].J Pers,1962,30:29.
[2] Misshel MH.Uncertainty in illness.Image: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88,20(4):225.
[3] 孙 红.护理研究的新课题.疾病不确定感[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4.
[4] 孙爱芹,高翠云,常 娇.护理干预与信息支持对食管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希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40.
[5] Galloway SC,Graydon JE.Uncertainty symptom distree and information needs after surgery for cancer of colon[J].Cancer Nursing,1996,19(2):112.
[6] 包雪青,王丽娟,金益曼.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57.
[7] 陈画华,庄丽华,高月平.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623.
[8] 贡浩凌,孙玉姣,庄利梅,等.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1):49.
[9] 王晓花,楚平华.社区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治疗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6):1894.
[10] 刘桂苓,楚平华.社区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内心希望水平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75.
[11] 王雅芹,楚平华.社区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2):242.
[12] 黄晓燕,胡 雁,陆箴琦,等.网络支持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3.
[13] 王 芳.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不确定感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8):43.
[14] 吴航洲,李 峥,金维佳.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371.
[15] 王艳华,阎成美,黄丽婷,等.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对希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2):113.
[16] 陈先华,Pothiban,Khampolsiri,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16(8):471.
[17] 孟巧芬.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5):114.
[18] 吴 燕,颜美琼,卢惠娟.造口治疗师介导的专科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18):1672.
玄英哲
2012-06-07 编校:侯小玲/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