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2013-02-19文爱欣天津市泰达医院骨科天津300450
文爱欣 (天津市泰达医院骨科,天津 30045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髋部骨折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达35% ~68%,有部分严重时会导致肺栓塞发生[1-2],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我院对收治的96例髋部骨折患者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进行护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96例,男41例,女55例,年龄58~86岁,平均7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有吸烟史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空心钉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部加压动力钢板(DHS)或改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手术顺利;伤后及围手术期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及预防性抗凝治疗,取得良好效果;96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无DVT发生。
2 结果
本组96例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宣教,取得患者的理解与积极配合;同时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并辅助物理和药物治疗,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降至最低,无一例DVT发生。
3 预防和护理
3.1 病史了解:对患者的既往史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DVT发生的原因与可能引发的后果,让患者对自身的相关情况充分重视起来,提高配合度;积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吸烟者劝其戒烟,饮食方面需要禁食高胆固醇类的饮食;指导患者掌握床上正确使用便盆的方法和技巧,反复练习咳嗽及深呼吸等,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3.2 术前评估:对高危人群积极进行健康教育,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是DVT发生的高危因素。护士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阅读并正确评估分析,对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等具体指标进行准确测定并详细记录;术前合并有高危因素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血液黏稠度检查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下肢血管的功能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根据具体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药物或物理预防性治疗。
3.3 术前锻炼指导:术前锻炼指导是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患者行健侧肢体关节功能锻炼及患侧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运动,足背伸、跖屈活动;对一部分没有办法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的高龄患者,应增加被动功能锻炼,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抬高患肢至合适角度,达到促进静脉回流的目的;鼓励患者多参与可以进行的自理活动,使全身各肌肉关节都有机会得到合理的锻炼,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3.4 术后一般护理:下肢抬高20°~30°,使引流管处于一个通畅的状态,最大程度地减少局部压迫,避免发生深静脉回流障碍。术后需要补充液体,让患者多饮水。定时督促患者翻身,督促患者每2小时以双肘及健侧下肢支撑做抬臀动作。术后第1天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3.5 避免血管损伤:尽量避免在下肢血管穿刺,对于需深静脉置管患者,尽量避免行股静脉置管[3]。
3.6 物理治疗:每天2次进行下肢循环驱动,应用抗血栓梯度压力带、动静脉脉冲系统(A-V泵)等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
3.7 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下肢静脉血栓仍可发生,要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及服用抗凝药物等预防DVT发生。
4 小结
明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充分认识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非常重要[3]。本组96例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宣教,取得患者的理解与积极配合;同时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并辅助物理及药物治疗,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降至最低,无一例DVT发生。
[1]陈彦霞,时丽萍.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J].光明中医,2009,24(15):967.
[2]卢心宇,韩大为,陈新民,等.综合治疗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7例[J].福建中医药,2007,38(1):20.
[3]李秀芳.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