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癫痫

2013-02-19辛琳琳杨红玉陈金华丛岩峰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吉林吉林132013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抗癫痫颞叶特发性

辛琳琳,杨红玉,陈金华,丛岩峰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吉林吉林 132013)

癫痫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原意指临床反复发作的肢体抽动或惊厥。而现代癫痫的定义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病因。他并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一组疾病或综合症。现代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发作史、发作时目击者的详细描述及脑电图找到放电证据即可确诊。而在脑电图技术出现前38年,1886年Jackson就提出了癫痫的早期定义:高度不稳定的脑细胞群突然暂时过度放电。而在1924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ens Berger在记录脑电活动时首次证明了早期定义。据WHO 2005年公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上有5千万的癫痫患者,且其平均每年发病率为0.5‰~1‰,可见癫痫是十分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1]。

1 癫痫的病因

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病,国内流行病学显示其患病率高达5‰,全国约有600万~700万病人。他们的发病都是有原因的,但限于对癫痫认识的局限性,有些病因人类已知,有些则还在探索中。已知的称为症状性或继发性癫痫,而未知的称为特发性癫痫。但对于临床表现为症状性的、尚不能明确病因的称为隐匿性癫痫。症状性癫痫的病因:脑外伤、脑血管病、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寄生虫、遗传代谢疾病、皮质发育障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药物和毒物,总之癫痫的病因很多。一般说来,在婴幼儿时期的癫痫主要与产伤、出血、代谢障碍或遗传因素有关;儿童和青少年期则主要与炎症、寄生虫、脑外伤、皮质发育障碍有关;成年期发病多为脑肿瘤、脑血管畸形、代谢异常或内分泌功能障碍;老年期癫痫多见于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脑萎缩等。特发性癫痫的病因:目前临床上倾向于由基因突变和某些先天因素所致,有明显遗传倾向[2]。

2 癫痫的发病机制

癫痫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人类已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发病环节。神经元异常放电及其扩散是癫痫的病变基础,脑电图上高频率放电与神经元静息膜电位延长的去极化漂移有关,神经元膜上有很多离子通道与膜的电活动有密切关系。神经递质与突触传递影响神经元兴奋性是癫痫发作中另一重要环节,以谷氨酸为代表的脑内兴奋功能增强,临床上的癫痫发作除兴奋功能增强外,还与γ-氨基丁酸为代表的脑内抑制功能绝对或相对减弱有关[3]。

3 癫痫的分类

21世纪之前国际抗癫痫联盟的癫痫综合征分类为:1)部分性癫痫综合征(特发性、症状性);2)全身性癫痫综合征(年龄依赖起病,失神、BFNC、JME和GTCS等;特发性及症状性;症状性);3)未能判明为部分性及全身性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既有全身又有局部发作;无明确的全身及局部表现);4)特殊综合征。进入了21世纪,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国际联盟对分类有了新的共识,分为:1)部分性癫痫(包括特发性、症状性和隐源性癫痫);2)全身性癫痫(也包括特发性、症状性和隐源性癫痫);3)不能确定为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4]。

4 癫痫的临床表现

异常电流的传播:局限在某一脑区,临床上就表现为局灶性发作;痫性放电波及到双侧脑部则出现全面性癫痫发作;异常气在边缘系统扩散,可引起复杂部分性发作;放电传到丘脑神经元被抑制,则出现失神发作。痫性发作起源的概念包括:1)癫痫病理灶是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2)致痫灶是脑电图上的痫性放电部位,痫性放电可因病理灶挤压,局部缺血等导致局部皮质神经元减少和胶质增生所致。研究表明,直接导致癫痫发作并非癫痫病理灶而是致痫灶。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电生理技术及功能影像、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癫痫的有关研究有了飞速的进步,使癫痫在症状学、病因、病理机理及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更新和丰富,为癫痫的分类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新的癫痫综合征分类及临床表现介绍如下[5]:

1.家族性颞叶癫痫:家族性颞叶癫痫是国际抗癫痫联盟新近提出的癫痫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60%,多发生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部分有热性惊厥或热性惊厥家族史。临床表现为颞叶起源的部分性发作,少数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的患者,脑电图上也有提示局灶性起源的痫性放电。核磁共振多数无异常,也没有海马硬化,少数患者有轻度脑室扩大,部分患者MRI检查有弥漫性点状T2高信号。

2.具有不同病灶的家族性部分性癫痫:是国际抗癫痫联盟新近确定的另一种癫痫综合征,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62%,发作可起于额叶、颞叶、顶叶或枕叶。平均发病年龄13岁(2个月~43岁),额叶和颞叶是最常受累的区域,病人几乎都表现为单纯或复杂部分性发作,提示发作起源于颞叶的精神症状和口咽部幻觉,60%~86%的患者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均阴性,50% ~60%患者的脑电图有发作间期痫性放电,睡眠中更易记录到。是良性癫痫。

3.婴儿游走性部分性发作:为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新列的癫痫综合征,发病年龄13 d~7个月,1~10个月达高峰,发作早期表现为运动和自主神经症状,包括呼吸暂停、发绀、面部潮红。后期发作多样化,可从一种发作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发作,临床表现为双眼斜视伴眼肌痉挛,眼睑颤搐、肢体痉挛、咀嚼运动、呼吸暂停、脸红、流涎等,肌阵挛罕见,也可出现继发性全面发作。两次发作间期,婴儿无精打采、流涎、嗜睡、不能吞咽。

4.惊吓性癫痫:在1989年的国际分类中将其作为一种有特殊诱因的癫痫症状,最近国际分类中将其作为癫痫综合征,归于反射性癫痫中。发病是由某种突然的、没有预料到的,通常是某种声音所引起的发作,表现为惊跳,随后有一短暂的、通常不对称的强直,可有跌倒,也可有阵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少于30秒,大多数病人仅对一种刺激敏感,自发性发作少见,惊吓性发作属于难治性癫痫,长期控制癫痫发作是困难的,有报道手术能控制伴有轻偏瘫的惊吓性发作。

总之,癫痫形成是一个多水平调节的动态过程,包括突触的可塑性、神经环路的异常重组、中间神经元数目和功能的变化及齿状回神经生成的改变。随着人类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为癫痫的诊断开创了划时代的前景[6]。头颅 CT、MRI、理化检验、同位素脑扫描或脑血管造影等的应用,及神经心理学检验、韦氏智力量表等,尤其脑磁图在致痫灶定位诊断中准确性更高,即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可以有助于区分致痫灶和镜灶。这些都不是足够的,应采取综合定位的方式,如发病症状,神经电/磁生理检查,终合分析才能诊断无误,为癫痫的治疗和科研提供了成功的前提和保障。随着人们对新医学模式的认识,生活质量已经作为反映健康的新指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起来。癫痫的治疗和康复已转向在控制痫性发作的同时,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癫痫发作所引起的社会、心理的不良情绪状态所转变。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产生及传统抗癫痫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外科治疗、物理治疗、放射治疗、饮食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不断出现,将有更多癫痫病例会被有效控制。还有很多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3-1026.

[2]吴 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4-281.

[3]Snead O C 3rd.Basic mechanisms of generalized absence seizures[J].Ann Neurol,1995,37(2):146-157.

[4]Futatsugi Y,Riviello J J Jr.Mechanisms of generalized absence epilepsy[J].Brain Dev,1998,20(2):75-79.

[5]Engelborghs S,D'Hooge R,De Deyn P P.Pathophysiology of epilepsy[J].Acta Neurol Belg,2000,100(4):201-213.

[6]Commission on 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Proposal for revised classification of epilepsies and epileptic syndromes[J].Epilepsia,1989,30(4):389-399.

猜你喜欢

抗癫痫颞叶特发性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特发性腹痛一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