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井冈山的红色资源与干部教育
2013-02-19唐海英
唐海英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江西 井冈山 343600)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功能的历史遗存。”[1]红色资源可分成两类,即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红色资源。物质层面的红色资源主要是指那些承载着革命事件、活动、人物事迹,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遗物、遗迹和纪念场馆,如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红色标语、历史文献等。精神层面的红色资源主要是指革命精神,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精神层面的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精神财富的积淀,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井冈山地区红色资源丰富,在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新时期干部教育的优质资源。充分利用井冈山的红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有利于创新教学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一、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干部教育内容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 “活化石”,它蕴含着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思想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优良作风和党的纪律教育等教育内容,是干部教育的重要资源。而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它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震撼力、影响力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对于当代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红色资源蕴含了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支柱,倘若没有理想信念,这个政党就会缺乏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就会丧失奋斗目标和方向。红色资源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历程,再现了革命先辈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光辉足迹,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追求理想信念,至死不渝、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的腥风血雨,以毛泽东和朱德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精英,肩负着拯救民族的神圣使命,毅然放弃大城市和优厚的生活条件,来到井冈山这个穷乡僻壤吃苦受罪,流血牺牲,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如果用追名逐利来诠释他们的行为,是无法使人信服的,答案只有一个,他们是一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批真正具有崇高理想的思想家,是一批真正为共产主义而战的革命家。今天,当我们重温革命先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让人感到荡气回肠,为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所震撼所感动。因此利用红色资源对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坚定领导干部坚守政治理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红色资源蕴含了丰富的宗旨意识教育内容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井冈山时期,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下,党和红军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了血肉联系,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为人民利益而战,从而牢筑了军民团结的钢铁长城,取得了一个个胜利,根据地在白色恐怖中生存发展。土地问题是农民群众最大、最重要的切身利益,井冈山时期,注重调查的毛泽东,对宁冈和永新的土地占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整理出了《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的报告,在这两地进行了分田试点,后来在此基础上,他又制定和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发动边界各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当广大农民在分得了田地,尝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甜头后,也认清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从而在参军、参战、征粮等方面竭尽全力支援红军。1929年1月,红四军下山,毛泽东又亲拟《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亮出了“红军宗旨,民权革命”、“革命成功,尽在民众”等激动人心的宣传口号。因此,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借鉴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历史经验,对干部进行群众观的教育,对于增强宗旨观念,密切新时期的党群关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三)红色资源蕴含了丰富的优良作风教育内容
党的作风是指在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好的作风就是战斗力。我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作风,从井冈山时期就能找到许多历史印迹和经典素材。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在军中设立了士兵委员会,士兵群众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确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这是发扬民主的优良作风;毛泽东、朱德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上山,“朱德的扁担”广泛流传,彭德怀坚持和战士们一起睡地铺、盖稻草,这是官兵一致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大井访贫,朱德与老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陈毅带病帮助大井农民割禾等革命故事,这是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面对敌人的严密封锁,在“生活苦到了极点”的情况下,红军干部与战士一道,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打地铺,睡稻草,这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党的优良作风教育是红色资源的重要内容,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虽然不需要像革命前辈那样流血牺牲,也不需要过那种餐餐是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生活,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作风,这个“传家宝”永远不能忘记和丢弃。因此,运用红色经典素材对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对于铭记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红色资源蕴含了丰富的党的纪律教育内容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的纪律是实现党的团结统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井冈山是三大纪律的发祥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荆竹山,在一片收割完的稻田里,他就在雷打石上宣布了三条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三大纪律具有丰富的内涵,“行动听指挥”体现了政治纪律,“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体现了经济纪律,“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体现了群众纪律。井冈山规定的三条纪律后来逐渐发展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谱成歌曲,一直唱到现在。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我们事业的成功,“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我党自建党伊始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就会失去战斗力,成为一盘散沙;没有严明的纪律,一些党员干部就会我行我素,就会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来。察往知今,以启来者。井冈山时期的组织纪律教育是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组织纪律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利用红色资源对党员干部进行纪律教育,对于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打造钢铁团队,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红色资源在干部教育中的作用
红色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干部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红色资源对领导干部进行教育,要发挥红色资源对干部的情感激励作用、理论认知作用和行为塑造作用。
(一)情感激励作用
红色资源的情感激励作用,是指运用红色资源对学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学员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激励,从而真正实现红色资源教育在培养学员爱国爱党中的独特作用。形成于中华民族危机与艰难环境中的 “红色资源”,是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把满腔的热血和汗水洒在追求民主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坎坷道路上,所铸起的一座座精神丰碑。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墓等旧址遗址,无不传唱着革命烈士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这种现场环境最能激发学员的情感。来井冈山学习的党员干部,第一课就选在烈士陵园。在吊唁大厅里,四周墙面嵌刻了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牺牲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周边七个县市范围的15744位烈士名录,此外还有为3万多无名烈士立的一块无名碑,以示人们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在井冈山小井烈士墓里面,安放着130多位红军烈士的遗骸,其中包括了一个年仅14岁的孩子。这是当年敌人对井冈山第三次会“剿”时,这些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被敌人活活枪杀;1929年5月,中共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被捕,临刑前他痛斥敌人,当他被残忍的敌人割去舌头,血流满地,竟然用脚蘸着鲜血书写 “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而后英勇就义。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对学员的冲击与震撼可想而知。因此,红色资源所蕴涵的革命精神,折射出革命先烈的无畏与崇高,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鲜活教材和体验阵地。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感受和认知,进而升华对党的政治情感。
(二)理论认知作用
红色资源的理论认知作用,是指通过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促使学员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情感激发转变为理性思考。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发挥红色资源的情感激励作用还不够,还需要深度挖掘教育主题,史、情、理相融合,最终实现学员的精神素养在情理交融中产生共鸣和升华。红色资源包含着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追求理想信念的牺牲精神,同样也包含着对革命前途的理论认知,对今天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井冈山时期,面对国民党多次疯狂的“进剿”、“会剿”,在经历“三月失败”、“八月失败”后,“有些同志在困难和危机的时候,往往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的存在,而发生悲观的情绪”。[3](P49)这种悲观情绪的突出表现就是,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为了从理论上消除这个疑问,阐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中国革命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实际相结合,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以及《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作了详尽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 “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为根据地军民坚定革命信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坚信红色政权会存在和发展,坚信革命高潮的到来,在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他深刻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意义地是不远了。 ”[3](P102)在文章最后,他用三个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充满信心地预见中国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3](P106)今天,当我们重读革命时期的文献著作,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对时局的高瞻远瞩,以及源于他对中国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社会状况和阶级矛盾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不能不让人折服。
(三)行为塑造作用
红色资源的行为塑造作用,主要是通过利用红色资源对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后,红色资源教育效果对领导干部从政理念和行为的影响和作用。井冈山的革命先辈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官兵一致、军民一致、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等等,正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学员对照井冈山精神这面“镜子”,能自觉清扫精神灰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效果的好坏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当前,国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国内矛盾复杂交织,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有少数人产生了思想困惑甚至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动摇,丧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有的人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景认识不清,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实现信心不足;有的人价值观扭曲、宗旨意识淡化,甚至不惜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违法乱纪,党的战斗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党的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通过红色资源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仅在情感上受到触动,在认识上更加深入,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提高,那就是要把革命精神、红色教育,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我们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
三、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的具体方式
红色资源是优质的干部教育资源,除了里面含有丰富的干部教育内容外,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转化,还可创新出许多符合学员认知特点的培训方式,极大地丰富传统的培训方式。与传统教育相比较,那种老师讲、学员听,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内容,强制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得不信服,学员听得也不信服。而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听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看红色经典等教学方式,学员会在亲身体验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教育实效也就大有提升。近年来,井冈山上一些干部教育机构,发挥红色资源的天然优势,推出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教学活动,不仅形式新颖生动,而且效果独特。现介绍几种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互动研讨的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是教师围绕确定的主题,通过口头语言向学员叙述事实、解释概念或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员传递大量红色资源内容和信息,从而使学员快速地、系统地获得党史知识,学习革命精神,感受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要系统讲授井冈山斗争历史与井冈山精神,必须要讲述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的毅然奋起与艰难探索,要讲述毛泽东如何引兵井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要讲述朱毛会师如何壮大革命力量,要讲述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如何造就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等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只有通过专题教育的系统讲解,才能准确把握当时的情况,也才能体会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苦难与辉煌。专题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满堂灌”外,预留一定的时间给予现场答疑。教学实践表明,大部分学员对研讨互动既有要求也有兴趣,教学互动既能答疑解惑,也能高度锻炼教师的综合能力。
(二)情景交融的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指根据一定教学任务,组织学员到实地,通过观察、调查或参与实际操作的一种教学形式。现场教学是让学员最有感触的教学形式,能给学员留下的印象最深。红色资源正是进行现场教学的直接而有效的教育资源。干部院校组织学员到红色旧居遗址,通过现场点评、讲解和互动的形式,让学员在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学、树立理想信念。如在烈士陵园的教学,可紧扣理想信念的主题进行设计和组织,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动人的语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刻解读,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学员。在教学形式上,则要营造庄严肃穆的教学氛围,学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虔诚地抬着花圈,在悲壮的哀乐声中缓步步入吊唁大厅,尔后举行宣誓悼念等活动。现场教学给学员情感极大的冲击,学员的心灵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
(三)重在感悟的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员为中心,将红色资源运用于教学过程,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使得学员在模拟体验中得出结论,领悟事物的发展演变及规律。体验式教学法凸显了学员参与教学中的视觉冲击、感觉体验、情感认知和思想领悟,通过创设逼真性的教学环境与过程,让学员的情感、态度等无形中得到转换和提升。相比教师的单纯讲授,体验式教学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从建院伊始,设计和开发了极具特色的体验式课程——“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全体学员穿上红军服,系上牺牲带,背负粮袋、肩扛道具步枪,扛着红旗行走在这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他们用体力和意志走完全程,整个过程下来,全身大汗淋漓,触动心灵。这是一堂让学员亲自实践的课程,让学员体验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感受当年红军艰苦奋斗、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这种体验式教学所带来的感同身受和精神洗礼,是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四)触摸历史的红军后代座谈
与红军后代座谈,是指围绕教学目的与主题,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主持人与红军后代的采访交流,向学员讲述革命前辈的真人、真事、真情,呈现革命先辈的高尚与伟大以激励后人。迄今为止,参加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已经全部逝世,但老红军的精神仍然具有时代的价值。老红军的后代承担宣讲井冈山精神就责无旁贷,而且有着独特的优势。孔继宁、刘建、陈昊苏、周秉均、胡德华、甘荣光等众多开国元勋后代和老红军后代,组建成红军后代授课团,他们走进井冈山,轮流给全国各地的领导干部讲课。在浓烈的教学氛围中,主持人精心设计的“访”,红军后代们饱含感情的“谈”,以及与学员积极互动,大家一起重温革命历史,追忆前辈的人生坐标,感悟井冈山精神。这种教学方式学员非常喜欢,因为要给学员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必然要讲大道理,但这些大道理有许多历史故事来支撑,这些故事真实动人,因真实而可信,因真实而动人,自然教学效果就很好了。
必须指出的是,对干部进行教育,需要在学习将结束前,预留给学员讨论研究的时间。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党员干部都处于成人年龄,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领导经验,他们的阅历丰富、思想较复杂深刻,而且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结合工作学习,为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采用研讨的方式进行。二是通过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访谈式教学等,学员的情感得到激发,但仅仅是停留在情感层面还不够,还需要把这种感性体验上升为理论自觉,需把情感体验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深化对历史、现实的思考。三是学员在接受教育后,所得的信息是片段性的、零散的,而通过理论研讨,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能获得系统深刻的体会,从而打上深深的党性党风党纪的“烙印”。
[1] 张泰城.红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 郭小平.红色资源的主体是精神[J].中华魂,2005(2).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