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3-02-19石劲松
石劲松,王 婷
(井冈山大学1.马克思主义学院;2.艺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我党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所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向全体民众进行宣传、灌输,以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民众的头脑,在革命过程中,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等让民众知晓和掌握,并转化为革命行动,努力去执行的过程。由于当时历史环境的特殊性,我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特殊的方法和手段。大众,在当时来讲,主要就是指工农群众、红军士兵和党员干部。由于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很大,在推行大众化的过程中,我党注重区别对待、分层进行。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我党进行了积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有效地推动了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一、宣传和发动工农群众
对于广大的工农群众而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就是要向他们宣传革命,教育和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使他们了解红军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了解党的性质及党的革命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积极投入到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去,拥护红军,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去践行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
中国革命有其特殊性:中国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弱小,绝大多数为农民,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广大农民的思想仍然非常落后和保守。但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仅仅依靠有限的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发动农民,动员这个庞大群体参加革命,是实现中国革命的必然要求。《共产党》月刊上发表的《告中国的农民》一文就指出:“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实行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设若他们有了阶级的觉悟,可以起来进行阶级斗争,我们底社会革命,共产主义,就有了十分的可能性了。 ”[1](P6)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启发其革命觉悟,首先是破除封建思想观念,使他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指出,要帮助农民打破那些“命中注定”和相信“八字”等陈腐的封建思想,启发他们,若要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穷鬼们联合起来,穷鬼们暴动起来。 ”[2](P205)“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树立斗争胜利的信心,使得他们懂得,穷人的力量是最伟大的,我们穷人是能够打天下、解放自己、坐天下的。 ”[3](P29)农民只有从封建的礼教中解放出来,改换精神面貌,才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参加革命。
教育群众,要帮助工农群众正确认识我们的党和我们的红军,扩大党和红军在工农群众中的影响,争取群众的支持,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毛泽东进军井冈山时,民众对这支队伍并不了解,加上国民党对共产党极力丑化宣传,污蔑共产党是“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不敬祖宗,不敬鬼神,共产共妻,不要历史,不要文化,不要祖国,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讲道理的十恶不赦的歹徒暴徒”[4]。老百姓对工农红军存有一种恐惧心理。部队刚到井冈山时,“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地起来”。[5](P77-78)因此,加强对群众的革命宣传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让群众尽快地了解这支部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我们的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样才能更好地粉碎敌人的反动宣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据老红军陈士榘回忆说:“秋收起义后,毛委员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那就是部队要担负武装宣传队的任务,向群众宣传我们是代表工农大众利益,反抗统治阶级的革命军队,是一支与旧式军队截然不同的工农革命军队。 ”[3](P197)赖毅也回忆道:“秋收起义部队三湾改编后……毛委员就命令我们兵分两路,到湘南、江西各处,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写贴标语布告等,扩大政治影响。部队新到之处张贴了标语和布告,是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名义张贴的。布告的内容是说明我们是什么军队,宗旨是什么,号召群众起来闹革命,打土豪。 ”[6](P298)毛泽东要求红军“人人要会打仗,人人要会做宣传群众的工作,人人要会做组织群众的工作。每个红军战士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组织员”。[3](P68)毛泽东指出,“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7](P79)毛泽东提出要彻底抛弃那种认为军队单纯就是打仗的思想,他指出:“红军的打仗,过去边界各县的党,太没有注意宣传工作,妄以为只要几支枪就可以打出一个天下,不知道共产党是要左手拿宣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 ”[2](P192)红四军成立以后,部队中的宣传机构设置也走向了正规化,在军、师、团、营、连各级都成立有宣传队,可见党和红军对宣传工作越来越重视,机构也越来越完善。为了强化对群众的宣传工作,还建立了宣传兵制度,要求“凡军队每一个机关均须派5个人担任宣传工作,这5个人不背枪,不打仗,不服勤务,名叫宣传兵。此5人分两组,一组为演讲队,担任口头宣传”,“其外一组为文字宣传组,两个人每人提一个石灰桶,大小毛笔各一支,凡军队经过的地方,墙壁上要统统写满红军标语,写字要正楷,以愈大愈好,要用梯子写得高,使反动派不能随便涂抹”。“红军到达一个县城只要三小时,宣传工作可以普遍”。[2](P369)宣传兵制度实行以后,对群众的宣传力度大为加强,群众对革命的了解逐步增加,对红军和共产党的认识也逐步深入。
宣传群众,必须非常注意方式方法。例如,毛泽覃深入乔林乡去访问农民,就用问答式来启发群众的革命觉悟。例如,“问:谁叫你们革命?答:共产党是为穷人的党,红军是帮助穷人的军队,自己要来革命的”。[3](P299)这种方式老百姓容易接受,也在问答的过程中,让民众加强了对反动派的憎恨,明白了我们党和红军是为穷人革命的。还有的地方采用诉苦大会的方式,集中群众,让那些遭受到地主和富农压迫的百姓站出来诉苦,然后,党员干部在大会上进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宣讲,启发大众参加革命。
要做好群众工作,还必须要学会运用群众的语言。农民文化水平低,在宣传革命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群众的语言,让群众容易接受。毛泽东在审阅《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时,就用群众的语言对政纲进行了修改。例如,他把“不虐待儿童”改为“不准大人打小孩”,把“废除买卖婚姻”改为“讨老婆不要钱”。群众听不懂“土豪”是什么意思,就用“财东”、“有钱人”来代替。[2](P132)
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的条件非常艰苦,进行革命宣传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毛泽东因地制宜,开创性地运用标语、布告、墙报等形式进行革命宣传,起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标语是当时进行革命宣传的最经常和最普遍的宣传手段,宣传同志可以随时随地地用标语进行革命宣传。张贴标语也很讲究,根据宣传的对象来贴相应的标语进行宣传,如在乡村,多写农民方面的宣传标语,在集市、县城,可以多宣传些关于工人和商人方面的标语。在标语宣传中,很注意标语的规范,并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例如,不要写草字、省笔字;慢一点写,力求写得好看,不要性急乱涂;不要写错,不要遗落字,一个标语写完须查看一遍才走。”“写墙标语要选择位置,要写得高,使人远远望见,使反动派不好破坏;署名一律署‘红军’两字等等。”[8](P21)内容力求简洁明了,群众一看就懂。
除了标语被广泛用来宣传革命外,红歌传唱也是当时老百姓用来抒发情感,启发革命觉悟的教育手段。根据地时期红军和群众的文化生活非常有限,红歌传唱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工农群众通过这种娱乐的方式来了解红军,了解党的政策,启发革命的觉悟,激起革命的斗志。井冈山时期的很多红歌至今仍然在传唱,我们现在还耳熟能详。
二、培养英勇革命战士
对于红军士兵而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改造部队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思想教育,用先进的理论武装革命战士,使他们去努力战斗,有力打击敌人,成为英勇的无产阶级战士。
加强军队建设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应对敌人的进攻和发展壮大革命队伍的必需。可是,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红军的组成比较复杂。“惟因斗争的激烈,每一次作战总要损失一些好干部和好士兵,补充的都是一些俘虏兵,明知俘虏兵是带有危险性的,但是无法解决士兵的补充问题。 ”[2](P216)“红军成分,一部是工人、农民,一部是游民无产者。游民成分太多,当然不好。但因天天在战斗,伤亡又大,游民分子却有战斗力,能找到游民补充已属不易。在此种情形下,只有加紧政治训练的一法。”[5](P63)在兵源短缺的条件下,补充游民、农民和俘虏等实属无奈之举。在这种严峻的条件下,要使红军继续保持战斗力,除了加强军事训练外,还必须改造军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士兵进行教育,加强政治训练,用无产阶级思想塑造英勇的无产阶级战士。尤其是重视对当时的贫苦农民、旧军队的俘虏兵以及对袁文才、王佐等绿林武装的改造。其一,发扬军队民主。三湾改编时红军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制度,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实行官兵平等,废除了旧军队里打骂士兵的管理方式,让每个士兵都感受到了民主和自由。不管是士兵还是长官,谁犯了错误,都一样地受到惩罚,大家都说井冈山时期是官最不像官的时期。官兵同甘共苦,一律平等,就算是斗争条件再艰苦,大家都毫无怨言。“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5](P65)“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这就是民主政治的影响。 ”[5](P65)
其二,对士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党员干部在对士兵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阶级教育,让士兵明白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讲清楚 “为什么要当红军,红军是干什么的? ”[3](P478)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对红军的教育。在《党代表工作大纲》中明确规定:“党代表是代表党在军中工作,所以对于党的主义及政策,应该随时使士兵了解”。[2](P442)充分发挥党代表在红军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把党的宗旨和性质,红军的任务、目标和纪律给士兵讲述清楚,抓住一切可能对士兵灌输无产阶级思想。“军队如有3日以上的休息,则由党代表每日向部队上一小时的政治课。每月讲授的课程均有计划、有大纲,内容连贯,使红军能学到系统的政治常识”。[9](P125-128)毛泽东还亲自到部队去给红军战士讲课,给他们分析革命的形势和革命的宗旨、革命的性质,对红军士兵的思想疑虑及时给予解答。“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革命悲观主义论调,毛泽东就此写了系列文章,深刻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极大鼓舞了红军官兵的革命信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在红四军中,还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教育,其政治训练最具特色、方式多种多样。如“讲演,由官长召集全体讲话或作政治报告,或作生活批评或作工农运动概况报告等”。“开展识字运动。如教红军战士认识革命标语,并讲解其各政治内容,使士兵从中受到教育”。[2](P366)此外,还通过文娱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通过教歌,对士兵进行革命教育,又通过他们去宣传别人”[3](P254)等等方式来对士兵进行教育。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5](P64)红军的政治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红军的思想觉悟普遍提高,理论水平得到大的提升,革命目标更加明确,革命斗志空前高涨。
井冈山时期,由于红军的战斗接连不断,兵力的补充有时根本跟不上,善待俘虏和策反敌军,既是对敌作战的重要形式,也是宣传革命、扩大红军队伍的重要渠道。红军以阶级弟兄的情感去善待他们,感化他们。“每次俘虏一些士兵,首先问他们愿不愿意在此地,愿则留,不愿则去。分别了去留之后,然后召集留的士兵,开欢迎新兄弟的欢迎会,去训练他们,同时派军中得力同志随时去和他们作个别谈话,所以,俘虏兵到我们队伍里来,好似铁如洪炉一样,马上就熔化了”。[2](P262)留下来的俘虏兵,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看到红军官兵一律平等,伤兵都获得了跟红军一样的治疗,他们深刻地感受到阶级的温暖,更感觉到了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不同。“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5](P65)
三、铸就优秀党员干部人才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就是通过召集会议、开班培训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和政治训练,让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明确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并带头模范执行,从而铸就各个领域的先锋榜样人物。党员干部,既是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也是革命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如何,决定着我们的革命的发展状况。造就完善的党组织和坚强的党的领导,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干部对革命群众的领导,是实现革命的重要因素。
创立军官教导队,是为我军培养优秀军事人才、造就合格的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1927年12月底,工农革命军从茶陵回到宁冈后,毛泽东针对当时部队“伤、亡、病、逃,损失甚易”[5](P63)和军事技术太差的状况,决定创办一个军官教导队,培养和训练下级军官及边界各县的赤卫队指挥人员。军官教导队设在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由黄埔军校生吕赤担任队长,蔡钟任党代表兼党支部书记。该军官教导队“下设4个区队,分别由陈伯钧、张令彬、陈士榘、王良任区队长。每个区队下设3个班,招生能力150人左右。教导队的学制为三个月”。[10]第一期学员共计100余人,都是从部队或地方武装中选派的班长和积极分子。毛泽东、陈毅等都非常重视军官教导队的开办,经常去给教导队学员讲课。军官教导队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工作、军事技术,其中,军事课占60%,政治课占40%,结合革命时事进行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以及对当前革命形势的分析。毛泽东对学员严格要求,规定教导队学员做到“三不八能”。“三不”就是“不嫖、不赌、不偷”;“八能”就是“能写、能说、能唱、能算、能打仗、能吃苦耐劳、能生产劳动、能诚实可靠。”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军官教导队为革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和地方干部。
由于边界党员的思想比较混杂,尤其是“农民党的倾向,在边界各级党部中表现出特别可怕的色彩”[2](P196)。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就指出:“过去各县党中机会主义遗毒太深,……过去各县的党,很有农民党的色彩,有走向非无产阶级领导的倾向。 ”[2](P187)并且,“过去党的组织扩大,完全只注意数量的发展,没有注意质量上的加强。拉夫式的吸收办法,将使党的组织破底,其结果必变成不能斗争的党”。[2](P187)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很难体现出来,在革命政权里面,夹混着大量的投机分子,严重影响党和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团员和各级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边界各地普遍开办了一些培训班,对党团员和干部进行政治教育。
毛泽东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训练工作,在《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他特别指出:“过去各地党之所以没有力量,就是因为党员没有训练,甚至入党式都没有过。现在每个党员都须加以党的基本理论的训练。 ”[2](P193)因此,他要求,“特委要办经常训练班,各县亦应尽量多办短期训练班,造成干部人才。各级党部的会议及实际工作当中,应极力提拔工农分子,训练工农分子及干部人才”,通过对党员干部的训练,“竭力铲除一般同志的机会主义思想和封建小资产阶级思想,确定无产阶级的人生观”。[2](P193)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我们党员干部的头脑,清除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遗毒,培养他们对革命必胜的坚定理想信念,塑造他们艰苦奋战而不退缩的战斗精神。
为了培训更多的党团员干部,边界各县都组织了很多的训练班。湘赣边界特委在茨坪开设了党团训练班,后来,边界特委在象山庵举办了一期党团培训班,这期培训班由特委委员宛希先负责,专门培养政治干部,仅这一期参加人数就达300多人。毛泽东要求各县要以乡为单位,“选送党团员各1名,学制1-2个月,学习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12]学员除了理论学习外,还有实践锻炼,例如要求他们往返100多里路背粮。对于党内的一些错误思想,教员们则拿来做深刻的反面教材和案例,进一步帮助党员干部分析中国的革命,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比如,党内的左倾盲动主义,主张用焚烧政策把小资产阶级逼迫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对这些问题,都通过训练班的方式给党员干部进行分析,进行理论探讨,然后通过他们去宣传和教育更多的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通过训练,党团员和干部的政治觉悟大为提高,更加增强了对党的认识和对革命的信心,更加强调革命纪律,更加懂得军事斗争的技巧和发动群众的方法,成长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先锋模范的作用。
除了对党团员和干部进行训练外,党还利用党内的各种会议进行教育。比如说支部会议。一般来说,支部会议主要是用来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商讨决策的。但是,会议也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干部和教育党员。在会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党员和干部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经过讨论和辩论,大家的思想认识逐步提高,并且最后形成统一认识,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多次会议,越来越多的人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更能担负起革命的领导责任。正如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指出:“会议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要考察问题的环境,要参考上级的指示,这样就发动了同志们的心思才力。由会议的政治化与实际化,同志们每个的头脑也都政治化实际化了,每个同志都政治化与实际化,党的战斗力就强大起来了。这是会议的教育意义。 ”[7](P91)为了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党内还创办了各种刊物,通过刊物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毛泽东等领导人非常重视刊物的发行工作,高度肯定刊物发行的重要意义。他在《湘赣边界目前工作任务决议案》中提出,“特委应发行党内一种刊物,以便分给各级党部的工作经验”。《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也提出要利用“党报、政治简报、编辑各种小册子”[7](P95)对干部进行教育。 这一时期出版的刊物主要有湘赣边界特委办的《特委通讯》,前委、红四军军委创办《赤报》、《捷报》、《政治简报》等,通过这些刊物的发行和传播,使党的一些指导性的决议和革命斗争的形势分析得到宣传,很好地教育了党员干部,提高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推动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广大民众充分地认识到革命的目的和革命的方向。这种分层推进、多样结合的大众化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了保障,为后来革命过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方法借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 告中国的农民[J].共产党月刊第 3 号,1921-04-07.
[2]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3]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4] 范国盛.井冈山时期以革命教育为主的群众教育初探[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2).
[5]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赖毅.回忆井冈山斗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
[7] 毛泽东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 福建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9] 何长工.何长工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10] 牛保良.简谈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干部教育工作[J].传承,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