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九城市一体化进程及发展路径探析

2013-02-19刘遵海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九江城市化人口

刘遵海

(九江学院院长办公室 江西九江 332005)

南昌、九江为江西第一、第二大城市,是江西近现代工业与贸易的发祥地,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是我省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地区。南昌、九江2市,有22个区(市、县),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15.7%;人口9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2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2%和27%。到2012年2市GDP4421亿元,占全省总量的34%[1]。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昌九一体双核发展战略,是策应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江西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1昌九城市化进程与发展现状[1]

1.1从城市化进程看

建国64年来,昌九地区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采取严格的限制人口迁移政策,加上上山下乡政策,致使昌九地区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这30年间,昌九地区城市化水平一直在16%左右徘徊,1952年南昌、九江地区的城镇人口约占两地总人口10.6%,到1982年昌九地区的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19.5%,30年只提高8.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30个百分点。二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至江西工业化初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昌九地区城市化进程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96年昌九地区城镇人口已占该地区人口28.5%,14年增加9.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4个百分点。三是从1997年至现在,昌九地区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到201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6.8%,16年间增加2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77个百分点。

1.2从城市化水平看

昌九地区有国土面积2.62万平方公里,有2个设区市和3个县级市,城市空间密度低于中部省份水平。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60%左右,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已达65%以上,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80%以上。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进入加速阶段,可见昌九地区城市化水平尚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1.3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

根据世界城市化历程的一般经验,当人均GDP为3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为25%;人均GDP达到6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应达40%左右;人均GDP达到12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应超过50%,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应超过70%,2012年昌九地区人均GDP为7 000美元。由此看来昌九地区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潜在城市化水平应在70以上%。从城市化与工业发展关系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提升工业化。昌九地区目前无论是从总量、结构,还是从技术水平方面看,工业化都已进入中后期。从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看,当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城市化水平应达60%以上。可见昌九地区城市化还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发展之不足,已成为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也密切相关,城市化是第三产业的基础和依托,没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城市,第三产业就难以生成、发展和形成效益。2012年昌九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5 %,低于沿海地区40%以上和世界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

1.4从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率关系看

按照城市的中心地位和作用规律,城市规模越大效益越高。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群的人均工业产值与国民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和16%;我国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每百元固定资产的工业产值与资金回收率,也比小城市分别高出42%和39%。2012年南昌市和九江市城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84 386元、77 070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28 848元)高出2.9倍和2.7倍。

1.5从城市规模和影响力看

南昌市城区人口超过270万,属于特大城市。而作为江西第二大城市九江,其城区人口也只有70多万,还是一个中等规模城市,城市规模仅有南昌的四分之一,GDP总量不到南昌的一半,与其作为江西“双核”城市的地位不相称。与其他几个省的“双核”城市相比,如广东的广州、深圳城区人口分别为770万人、828万人,GDP分别为13501亿元、12950亿元;山东的济南、青岛城区人口分别为434万人、370万人,GDP分别为4812亿元、7302亿元;浙江的杭州、宁波城区人口分别为420万人、226万人,GDP分别为7803亿元、6524亿元;辽宁的沈阳、大连城区人口分别为512万人、372万人,GDP分别为6700亿元、7000亿元。九江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与这些城市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昌九地区城市规模偏小,城市经济集聚效益偏弱,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强,难以对全省经济产生强有力的统率和带动作用。

2昌九城市一体化发展路径[1]

今后一个时期,昌九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按照“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互补对接”的总体要求,突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两个核心城市,建好以县级市和县城为中心的“卫星城”,择优培育农村中心镇,充分发挥“双核”城市在江西经济建设中的统率和带动作用,到2020年,使昌九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1],形成南昌、九江两大核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和中心集镇协调发展的“昌九一体、龙头昂起”城市群。

2.1突出做强南昌市

举全省之力,做强南昌市大都市经济圈,是江西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按照“一江两岸、五片区域”布局,努力打造现代化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工业文明花园英雄城市。目前南昌市区人口已达270万,按城市化发展目标,市区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8~10万人,到2020年,建成市区人口达350万、地区生产总值达6 000亿元的现代化大都市,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商贸、物流、金融中心。

2.2加快做大九江市

树立“大九江”理念,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扩大城市规模,尽快建成京九中段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实力雄厚、环境优美、幅射力强、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九江市目前只有两个城区,市区实际人口70万(除去庐山区、浔阳区12万乡镇人口)。从国内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看,一般都有4个以上城区。为此九江要尽快增加城区设置,加快九江县撤县建区步伐。按照城市化发展目标,九江城区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4万人,到2020年可超过100万人成为大城市。

2.3积极发展县级市和县城

顺应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要求,加快县级市和县城建设,发挥其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昌九地区有县级市和县城15个,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对瑞昌、共青城二市和全县总人口在60万以上的南昌、新建、进贤、都昌、修水等县,要科学规划,建好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吸引农民进城,每年各接受人口迁入5 000人左右,到2020年县城人口达到20~25万。其它县城要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和山水城市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各自特色,每年各接受人口迁入3 000人左右,到达2020年县城人口达到10~15万。

2.4择优发展小城镇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土地集约、人口集中的思路,合理布点,加快撤乡并镇,重点培育一批农村中心镇,提高其在促进城乡物资流通、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吸纳力,引导有经营能力的富余劳动力进镇谋生发展。昌九地区有257个乡镇集镇,镇区常住人口规模在几千到上万人不等,应从中选择50个象南昌县向塘镇、蒋巷镇、进贤县李渡镇、文港镇、安义县石鼻镇、高新区麻丘镇、湾里区梅岭镇、新建县西山镇、共青城市甘露镇、瑞昌市码头镇、庐山区新港镇和姑塘镇、星子县温泉镇、武宁县鲁溪镇、都昌县蔡岭镇和三汊港镇、彭泽县马垱镇、修水县渣津镇和太阳升镇、永修县艾城镇、湖口县流泗镇、德安县丰林镇、九江县港口街镇这样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特色突出的中心集镇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平均每年各吸引1 000~2 000人迁入,形成一批集散功能较强、常住人口在2~5万人的中心城镇或边贸重镇。

3昌九城市一体化发展举措

城市化是生产要素在城市高度聚集的结果,城市化的动力产生于人们对各种利益和目标的追求,加快昌九城市一体化进程,必须打破各自为政的城市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和市场经济扛杆,进行机制创新。

3.1加快昌九城市一体化改革

政府在推进昌九城市一体化进程中有着巨大的能动性。

3.1.1统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积极、稳妥的行政区划调整政策,发展空间过小的城市,应果断、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扩大区域范围,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对条件具备的县,要争取撤县建区或建市;适当扩大建制镇特别是中心镇的行政区划范围,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对重点镇和经济强镇,可赋予部分县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

3.1.2统一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变革是城市化第一推动力。大胆尝试实行土地转让、出租、作价入股的方式,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发展小城镇与移民建镇、移民扶贫、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农村服务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相结合,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安置农民就业、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

3.1.3统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昌九统一实行按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主要依据申报户口,实现人口自由迁移,实行导向性开放政策,鼓励引进人才,鼓励投资移民,只要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均应积极引进,配偶子女也可按规定随调、随迁。

3.1.4统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允许企业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直接进入城市土地市场。

3.1.5统一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实行有较强吸引力的城镇就业、入学和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政策;建立昌九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取消不合理的招工前置条件。

3.2加快昌九城市经济一体化

南昌、九江处于中部过渡地带,受到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经济圈、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叠加影响,尤其是来自武汉经济圈的竞争。

要按照区域和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要求,依托大企业,构筑支柱产业基地,形成区域“工业脊梁”,提升产业竞争力。主要是依托中国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江西星火化工厂,集中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有机硅生产基地;依托江铃、昌河、洪都飞机为龙头,集中建设总体实力较强居全国前列的汽车和航空工业基地;依托南钢、九钢为龙头,集中建设骨干产品优势明显、后续发展能力较强的钢铁生产基地;依托凤凰光学、同方电子为龙头,建立合资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重组整合,集中建成主导产品突出、核心企业实力领先的光学仪器和电子生产基地;依托九江石化总厂、星火化工为的石油化工基地;发挥九江沿江区位、交通、水利优势,重点在发展临江工业和港口物流业。

与昌九城市一体建设相适应,集中力量建好“二带二十三园”,形成“双核”城市建设的新区。“二带”为:昌九走廊工业带、沿长江产业带;“二十三园”为:南昌市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长凌、向塘、桑海、小蓝、英雄、昌南、昌东、凤凰山工业园;九江市的经济开发区、九江城东、庐山区工业园、星火开发区、共青城开发区、云山开发区、德安、沙城、瑞昌市、瑞昌码头、湖口、彭泽、星子工业园区。

3.3加快昌九城市交通一体化

昌九城市交通一体化包括对外交通、市际交通、市区交通三个层次。基本框架为二场(南昌、九江机场)、二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二江(赣江、长江)、二环(公路内环、外环)以及以两市的城市道路和站场换乘中心所构成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的互通对接。市际交通包括市际公路、铁路、水路,在公路方面,两市之间原有的106国道与福银高速和两市城市主干道相融合,按规划要求进行拓宽拉直与改造,使其成为双向四车道昌九快速公路;加快推进昌九高速公路双向八车道提升改造;建设九江沿长江大道和鄱阳湖环湖大道。在铁路方面,加快昌九城际铁路加密、沪昆高速铁路对接、武九客运专线建设和港铁联运。在水路方面,主要是整顿疏导赣江航道。这样就构成高速、国道、沿江沿湖大道形成的公路和轻轨、铁路、水运在内的综合交通体系。开通南昌至九江及沿线城市公交,实现车辆通行费年票互认,对实行低票价公交车免征高速公路通行费。搭建昌九公交一体化平台,推行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

3.4加快昌九城市经营管理一体化

加强昌九城市经营管理的一体化,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大力推进两市的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同时,还应将两市(市区)作为一个超大城市来规划设计并进行经营管理,统一合理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共同构建综合的城市社会经济体系。如南昌、九江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两市间异地购买可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个人自住住房,允许在购房所在地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享受公积金贷款的同等待遇;共同推进昌九智慧城市、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共同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信息云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快速共享;建设统一的旅游市场,共建精品旅游线路,实行通票制度、旅游信息共享和无障碍旅游区建设。两市的一体化发展将大幅度提高其辐射功能,增强昌九的对外竞争能力。

要强调两市主城区和昌九沿线县城的相向发展,即两市建成区和县城城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彼此接近,这样才有利于发挥集聚效益,节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做法是:昌九两市和各县城区保留相对独立的组团,其间发展一定范围的旅游区、商贸区、居住区和低污染型工业区。这些开发小区可沿昌九高速公路呈串珠状分布,作为各城区的楔形伸展。城区之间有较为广阔的农田、绿地和水域,即形成空心化和生态型的城市群团,实现集聚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刘遵海.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进程及发展路径探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8,27(5):32.

猜你喜欢

九江城市化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九江学院建筑设计作品选登
长干曲四首(其二)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鹭鸟如诗
永远跟党走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