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瞄篮点是否存在的研究

2013-02-1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命中率篮板投篮

左 琦

(鲁迅美术学院体育教研室,辽宁沈阳 110000)

一、关于瞄篮点的定义

瞄篮点的定义是1918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队的路易斯-谢里弗-赞那第一个提出的。瞄篮点又称瞄准点,是指投篮时把目光集中在篮圈或篮板上的某一点。这个瞄篮点的定义是所有教材关于瞄篮点概念的鼻祖,我国绝大数篮球教材都沿用这个概念,即使有不同说法,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1978年最早的篮球教材中关于瞄篮的定义是这样阐述的:“瞄篮点是眼睛注视篮圈或篮板的某一点或是投篮时瞄准的目标”。1991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篮球》中又加以补充:“投篮是眼睛注视篮圈或篮板的某一点,它是为了精确地目测投篮的方向、距离、从而决定投篮出手的用力大小,速度的快慢,球飞行弧线的高低,它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重要环节。

二、瞄篮点分类及实践分析

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总结出,关于瞄篮点有以下几种观点:篮圈前沿中点、篮圈中心点、篮圈后沿中点和篮圈前沿上方高出15cm的位置。我们主要从这四种瞄篮点入手结合教学进行实践分析。

1、对篮圈前沿中点的分析

把篮圈前沿点作为瞄篮点的资料很多,在理论上这个瞄篮点距投篮者距离最近,高度与视线是最合适的。在球场的任何地点都能看见篮圈,而且不受篮板弹性的影响,只要掌握好投篮时的弧线和力量球就可以轻松入篮。但是笔者通过实践得出以下结论:在实际的教学和训练中,很少有人把篮圈的前沿点作为瞄篮点,通过实验和访问,发现大多数球员在投篮之前都没有考虑投篮时要瞄哪一个点,只是朝着篮圈方向出手而已。所以笔者认为以篮圈前沿中点作为教学和训练中的瞄篮点不是很合适,要通过更多的分析和研究才能进行实践。

2、对篮圈中心点的分析

以篮圈为中心的瞄篮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难度。在一项研究中《球类运动—篮球》我们看到:以篮圈中心点为投篮目标是由于篮圈的直径几乎可以容纳两个球通过,即使投篮力偏大或偏小一点仍可能投中,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球感与对球的认识都不能与专业的篮球运动员相比,对篮球运动的表象与经验都少之又少,所以笔者认为篮圈中心点在教学中应用,教师应该慎重考虑学生的水平与技术,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投篮方式。

3、对篮圈后沿中点的分析

把篮圈后沿中点作为瞄篮点只有极少的教材提出,在1998年知识出版社的 《篮球》中提出以篮圈后沿中点为瞄篮点。其概念是这样阐述的“选择篮圈上距你最远的点作为瞄篮点的投篮者会在投篮用力错误中得到补偿,就是但投篮力量略小于瞄准点时,球中篮是意料中的,一旦投篮力量偏大而击中篮圈后部或篮板上时,在球的适宜后旋作用下,仍有进球的可能。因此拥护瞄篮圈后沿中点的人认为,这种瞄准点所建立的投篮动作,更适合比赛结束阶段的运用。因为在运动员体力下降情形下的疲劳投篮大多数会使投篮力量减小”。

1996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投篮的技巧》中这样阐述:“当你看到篮圈后面的点时,就能看进篮圈里面,这才是球要去的地方。大多数人投的轻,这是因为太多的瞄篮于篮圈之前。相反,投手瞄篮于篮圈之后,辅以合适的弧线,很少会投的太轻。当瞄篮于篮圈之后,篮圈看起来显得更大一些。因为你注意篮圈的部分变多了,大目标总比小目标更加容易把球投中吧”。以上两本教材无非是要阐述以篮圈后沿为中心作为瞄篮点更有利于增加命中率。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篮圈后沿距自己远,不利于出手力量的控制。如果球旋转的不当,会直接弹出,影响命中率。何况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要随时变换瞄准点,更影响命中率。对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学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体力与战术需要进行区别教学,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更适合自己的投篮方式。

4、对篮圈前沿中正的上方15cm处分析

只有 《篮球大词典》中提出以篮圈前沿中点正中上方15cm处的位置为瞄篮点。其原因并没有说明,只是简单地提出来。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太抽象,没有一个确切的目标。投篮者只能凭感觉想象那个瞄准点,而且在投篮的一瞬间也没有时间去分析篮圈前沿中点上方15cm处这样一个精确的瞄篮点。这种观点只能作为理论观点加以阐述,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

以篮圈前沿中点、篮圈中心点、篮圈后沿中点和篮圈前沿上方高出15cm的位置这四个瞄篮点,笔者认为上述四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也得到过实践。不过这些观点都有不足之处,它们都是以一个部分为目标,而不是以整体为目标。如果把篮圈整体作为瞄篮点,会更加有利于投篮者瞄篮,提高命中率。毕竟整体的范围要比一个确切的点或这一个抽象的点要大,目标也会更加明确。而且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投篮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象某一个点,即使有时间去想象,也多少会影响投篮的命中率,只有把整个篮圈作为瞄篮点时,这样才会以一个确切的大目标为瞄准点,从而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碰板投篮,这样不仅加强学生投篮的命中率,还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教学来说更适合。

三、关于碰板投篮点的分析

通过对于瞄篮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上几种瞄篮点的方式都不太适合在教学中应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找出了适合教学的投篮方法,即碰板投篮。

碰版投篮点的说法从所有查到的最早教材至今都沿用这一种说法:“碰板投篮的瞄准点是以篮板的某一点作为瞄篮点,就是投篮时将球投向篮板上能够碰板入篮的一点”。

碰板投篮点的概念只是在理论上简单地加以阐述,是因为碰板投篮不像直接命中投篮那样有着确切的点和目标存在,碰板投篮要根据队员的位置、距离、球出手的高度、出手的力量、动作速度,球飞行的弧线和球的旋转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没有固定的点,比较抽象、模糊。大部分教材上也只是建议在范围允许的区域投篮命中率会更高。例如:中远距离投篮的碰板点,往往是从球飞行的弧线的最高点下落时与瞄篮点相碰,而近距离特别是在篮下,碰板投篮时,碰板点往往是在球未达到飞行的弧线最高点之前,即与瞄篮点相接触而碰板入篮。由于碰板投篮点没有固定的目标,碰板投篮的技术不容易掌握,以及篮板的弹性,球质量的因素,所以教材中也没有将碰板投篮点作为确切的点写进教材。

四、小结

1、关于直接命中瞄准篮点的概念以及理论观点,国内篮球教材上的观点有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以部分代替整体,忽略了整体的概念。

2、对于瞄篮点的定义要根据体育的时空观和体育的时空结构去定义,要把投篮的时间和空间因素考虑全面,这样才能有说服力。

3、笔者建议应该将瞄篮点定义加以修改,对于瞄篮目标有着不同的方法,应该根据不同人的特点来规定不同的瞄篮点。将瞄篮点分成几种方式,并根据这几种方式说明某一观点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黄汉生.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丹.球类运动训练理念批判[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4]唐时虎.体育时空导论 [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命中率篮板投篮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比投篮
琼斯复出砍准3双吉林胜广州
夜夜“奋战”会提高“命中率”吗
2015男篮亚锦赛四强队三分球进攻特点的比较研究
今天你投篮了吗
投篮的力量休斯敦火箭
篮板野兽 比尔·拉塞尔
NBA 双周最佳阵容评选
投篮王和盖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