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交替”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创新的探索

2013-02-18陆小英陈艳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工学贫困生

陆小英 陈艳艳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053)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趋严重。“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①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如何进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便成为体现教育公平的要求所在。如何将高校贫困生资助效益扩大到最高层次,需要我们通过“工学交替”模式来进行资助机制的创新探索,为他们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贫困的阴霾,从容不迫地迈向社会,最终以具有一个健全人格的毕业生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去。

二、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1、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自从高校全部实行并轨和收费制度以来,高校贫困生群体日益扩大,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他们是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为了使他们也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有关高校助学的五个文件。结合以往的国家资助政策,虽然暂时解决了贫困生现时的表面的物质匮乏,但在贫困生脆弱的内心,并未起到真正的实质性影响,所以部分贫困生在毕业后对社会没有大爱,感恩心缺失,甚至还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我们现在就来朔本求源,通过资助方式的创新来避免可能会产生的棘手的后续问题。

2、高校贫困生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贫困的问题

根据北京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调查显示:“对于政府、学校和社会的经济救助,有60%的贫困生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拒绝师生善意的同情。”②由此可见,高校的贫困生由于经济贫困,其心理承受力也相对脆弱,无法拥有健全的人格,容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格失衡和性格孤僻、偏执。如果不慎重对待这个问题的话,这一类群体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成为不和谐音符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仅仅在表面上帮助他们解决暂时的经济窘迫,但没有真正呵护其内心的健康,是根本无法达到经济资助的终极目标。我们只有把源头作为教育切入点,进行资助方式创新,引导他们从心理贫困中解脱出来。在良好的大环境氛围的熏陶下,贫困生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战胜心理障碍,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重的坚韧品质,为自己找到人生支点,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卑不亢地走向社会。

三、“工学交替”模式的简要陈述

工学交替是一种半工半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它是在学制内将每学年分为学习学期和工作学期。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赚取工资交来年的学费以完成学业,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对口企业工作。这种模式制定的主要依据来源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③从高校贫困生角度来看,进行工学交替模式的教学改革应该是个契机,不仅可以帮助贫困生实现经济脱贫,而且还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专业课程的学习,学习动机也得到了强化,产生定向就业的意向,深入企业,把握企业的前沿信息,提前感受从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过渡。

四、“工学交替”模式对资助机制创新的重要作用

1、实效性

通过 “工学交替”模式来进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创新,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自强的坚韧品质,使之顺利地融入大环境,消除自己的自卑、敏感、多疑等不健全的人格特征。从经济资助走向素质和能力的资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他们树立健康择业观。教育学生本着 “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原则。④学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进入优秀企业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用“以人为本” 的理念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把贫困生凸现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从而进行资助模式创新的探索,促进资助模式的完善,形成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良性循环。

2、前瞻性

高职院校中,据统计大约有20%的贫困生,这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我们要解决好这个民生问题。我们通过 “工学交替”模式来改变资助 “免费午餐”的方式,把简单的无偿资助变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经过劳动付出获得经济资助的 “造血模式”,摒弃 “等、靠、要”懒汉思想的“输血模式”。⑤这样确保贫困生在大学校园里健康和谐地成长成才。

3、双赢性

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对贫困生的资助模式的创新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又全面的改革,既能实现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根本目标,还能进一步进行资助模式的创新,提高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益。真正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绝不让一个贫困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这也是高职教育普及化的最根本出发点。

从贫困生角度来看:贫困生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全,关系着他们以后的职场生涯和家庭生活。通过我们对资助模式的创新,合理利用“工学交替”模式,既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和优秀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能很好地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及行为规范,最终顺利地融入社会,重拾感恩心,“反哺”社会。

五、如何把 “工学交替”模式正确引入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的创新探索

1、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接受 “工学交替”模式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政府重视,并让家长、学校、和学生忧心忡忡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现在我们借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乐而不为呢?学生不仅可以解决因无钱筹措学费的经济窘迫问题,还可以身临其境进行实地专业教育。这样,一进校就可以明确就业方向,避免因专业困惑而引起的迷失感,为以后能在专业领域中一展身手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

2、通过社团助困育人模式为贫困生提供交流、展示自我内心的舞台

学院可以开展“以贫困生为教育重点,辐射全校学生”的自强教育社团模式。⑥我们可以借助多种媒介,如微博、qq、飞信等来组织由不同专业、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贫困生在一起交流学习,探讨实行 “工学交替”模式前后的心理变化。在“家”健康温馨的港湾中,彼此吐露心声,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因为非贫困生可能根本无法了解贫困生真正的内心世界,所以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同时可以开展“角色互换”活动,让两者之间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思想和行为,达到彼此消除隔阂,融洽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质化研究法来对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小样本研究,尊重贫困生的情感、语言、行为、个性,并进行真实的显现,从生涩的教育理论中传出贫困生最真实的心声。⑦当笔者观察到自己班上的好几个贫困生从原来的永远低头自卑状态到现在能主动地问候别人,并露出阳光的笑容时,这一细微的差别也许证明我们的努力是行之有效的。当然,这一切都有利于学院能准确高效地掌握学生动态,有助于学院开展校风建设和制定学院教学发展相关的计划。育人社团模式将国家的助困政策与校内资助体系相结合,以 “工学交替”模式为平台,形成多层次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

3、目前我院进行“工学交替”模式的现状

我院通过“工学交替”模式,进行资助方式机制的创新,对全体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校企合作都是大有裨益的。我院的招生就业处在调研了江苏省昆云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学专班”招生方式改革后,了解到 “工学交替”模式的最新动态和优势,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过程中实施“工学交替”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这种合作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院精神,各系调整专业课程,积极和优秀企业洽谈合作事宜。机电工程系和威孚电子、电信系和索尼电子、商外系和锡洲花园大酒店、九龙湾酒店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性合作,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当然,这也成为我院今后招生的一大亮点。

六、结语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精神,而且极易造成人格的不健全,陷入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贫困状态。⑧我们通过 “工学交替”模式对已有的资助机制进行创新,使贫困生从经济窘迫中摆脱出来,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 专业学习中去,顺利完成学业,能踌躇满志地走向社会,回报社会的大爱。“工学交替”模式整合企业和学校的优势,为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并为 “产学研”一体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这种模式下,能从原来的学校“一头热”到学校和企业 “两头热”,为了达到这个转变契机,必须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机制,对学校和企业双方来说是共赢的效果。综上所述,“工学交替”模式为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机制的创新带来了新的视角,我们应该合理运用,为高职院校的生存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注 释:

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EB/OL]1 h ttp://ch ina1 f ind law1 cn/fagu i/xz/09/2092531 h tm,l2007-06-261

②许素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救助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7):52.

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16号)[Z].

④许艳英,包宋建.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15-16.

⑤黄永斌.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模式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4):628-630.

⑥高洁,付静.创新高校贫困生教育方式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4):110-111.

⑦刘佳.质的研究: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J].江苏高教,2009(3):123-125.

⑧陈立春.论高校贫困生的 “心理贫困”与 “心理援助”[J].教育与职业,2009(24):86-87.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工学贫困生
盐工学人
——宋辉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