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西方文化导入策略

2013-02-15丽,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文语言

史 丽,史 策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高师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西方文化导入策略

史 丽,史 策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在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将西方文化的导入策略融入“听”、“说”、“读”、“写”四项英语专业基本技能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文化交流中的自信,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培养出兼具较高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的英语基础教育人才。

高师;英语专业教学;西方文化;导入;策略

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教育肩负着为未来英语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因此在高师的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有效加强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导入,利于熏陶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情怀,为其将来从事中小学英语教育工作扎实人文素养和文化水平基础,达成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实际接轨,更加明确高等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教育宗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思想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化过程,因此在高师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至为关键。本文拟从“听”、“说”、“读”、“写”四项英语专业基本技能全方位着手,对高师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西方文化的导入提出可行性策略,以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

一、发散式讲授人文知识,以“听”激发文化兴趣

人文知识是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文化知识,涉及历史、文学、哲学、宗教、道德以及语言等众多方面,这些是体现人文素养的最基本要素。教育部颁发的修订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已重点强调了人文知识测试与评估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考查题型纳入到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考试(TEM8)范围。特别是在高等师范院校中,英语专业的人文知识教学更因其培养基础教育人才而显得尤为重要。发散式教学是通过“听”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西方文化的兴趣,从而促成文化内化的有效方法。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人文知识的发散式讲授一般可具体化为“由粗浅到繁细”、“小中见大”、“直观代替抽象”、“以中贯西”等具体实施策略。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宜采用“由粗浅到繁细”的教学方式。语言基础阶段的学生,正亟需语言技能培养和训练,对西方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尚未透彻,教师应注意“关于文学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1]120,将文化讲授逐渐地由简单到纷繁过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适当对所涉文学常识、欧美文化的基础知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等文化概况进行粗浅的介绍。学生在“听”教师讲授时,初步了解文化文学类术语的英语表达,对文化的吸收形成了一个渐入的过程,不会因入门即学难解的文化内容而对西方文化学习产生望而却步之感。

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可采用“小中见大”的模式。经过基础阶段的语言技能训练和文化知识熏陶,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对文化有了宏观认知。教学中采用“小中见大”的模式,即是将文化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使学生对文化的背景和渊源产生更深的理解。如果学生在基础阶段以听教师讲授文化“是什么”为主要教学内容,那么高级阶段应逐渐过渡到学习文化“为什么”或“怎么样”阶段。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既易于已有文化概况基础知识的学生接受,也利于培养学生在研究问题时由“是什么”到“为什么”逐渐深入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中时而出现的教学难点和文化热点,虽是教学环节里的“不速之客”,但是实施恰当的教学策略反倒会使其成为通透理解文化的最佳媒介。一些教学难点和文化热点,可用“直观取代抽象”的方式。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理解个别西方文化时一定会产生费解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产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解答和分析,也可附以国外的教学视频、影视短片的播放和讨论,这种方法直观地为学生呈现出立体式的英语世界,学生通过聆听地道的英语,逐渐地被带入逼真的西方文化语境,达成对语言背后文化情景的全面体察。对于学生更难以理解的内容,可直接采用“以中贯西”的途径。在各种文化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永远是最容易促成理解的捷径。中西文化的互通无形中培养学生形成跨文化理解的习惯,恰好契合国内在培养外语人才方面一以贯之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目标。

二、营造语言文化环境,用“说”培养交流自信

语言文化环境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思想沟通和行为交际的主要媒介。在非母语语言的日常环境中学习和应用第二语言,只能借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措施努力营造环境,弥补自然的语言文化环境的缺失。这种虚拟的语言文化环境,会在学生“不得不‘说’”的情境中,渐渐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和交流自信,逐渐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说”出自己对西方文化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课堂讨论环节的使用策略。课堂讨论导入文化可有效发挥语言的口头交际功能,培养学生形成“说”的习惯。课堂讨论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课堂讨论内容多样化和方式自由性的把握。内容的多样才更接近真实的语言文化环境,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化现象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不应只拘泥于教学内容中西方文化现象设置问题,更应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国内外教育时事政策、读书籍报刊的感想等展开讨论进行交流。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文学与社会”课程便是布置学生阅读分析极具代表性的英美讽刺小说,然后“探讨作品所涉及的诸如追名逐利、司法腐败、人性堕落、生活庸俗和集权政治等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研讨,以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免疫力”[2]。在讨论方式上,教师应尽量使用“对话型”代替“独白型”的讨论,因为语言的主要作用即是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在对话式的讨论中,教师作为主导退居其后进行掌控,学生们的主动性得到调动,对话题展开自由的评论,对文化产生更深刻广泛的理解,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也一并随之提高。

其次,教学环节中,适当采用情景演示是有效创建语言文化环境的另一有效策略。为弥补语言环境的不足,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活化教材,加强活动,激发兴趣,强调运用和培养能力”[3]186。如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文化有很强的情节感时,特别是那些人物不多、适合表演的短文、小说、戏剧,教师可以节选出来并将其改编为情景剧本,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情景会话和表演。教师也可根据内容的难易度,让学生进行自编自演。在情景演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语言对话提高言说能力,更能将自身的情感和思维都融入到对话中,切身体会人物的真实情感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通过制造身临其境的文化氛围将学生带入更逼真的英语语言文化世界,益于培养学生在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更能使他们对作品蕴含的文化深意实现透彻的理解。情景演示这一教学策略是课堂讨论的演化与推进,是对单调的课堂讨论的补充,也更能调动学生对学习西方文化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语言交际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另外,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课堂外尽量使用英语代替母语。在非母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语言文化环境的创造相对容易,而保持却十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时刻进行刻意地引导和提倡,不放过每个使用英语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如课间交流、课后辅导,甚至课外活动小组的指导,教师均可主动采用英语语言会话,逐渐带动学生用英语口语交流思想和感受的习惯。除此,教师还应主动带动学生多参与课外的“英语文化节”、“英语辩论赛”等活动,在言说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不足,也要注意多与外籍教师交流,不要一味的“听”,而应注意多进行对等性的对话,在谈话内容上,也要注意内容的多样性,对有兴趣的外国文化进行了解和交流。在教师的模范行为作用下,学生才能对虚构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逐渐适应,对用英语交流思想和学习文化知识形成习惯。

三、鼓励“读”西方人文经典,提升文化内涵

西方人文经典既是经典的语言,更是经典的文化。对于国内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深入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最佳途径就是对西方人文经典的阅读。阅读人文经典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敏感性,以及敏锐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4]。具体的实施情况,教师可根据课时安排以及具体的文化阅读内容,将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有机结合。

课堂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接受能力,安排不同难度的英语经典短篇小说、经典长篇小说的选段、散文诗歌戏剧节选等进行阅读和赏析。对其中重点难点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文学常识,教师应及时给予分析和指导。而有必要重读的经典段落,教师更应采用重点精读的方式安排学生重读,仔细研析文字背后的文化深意。除此,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阅读反馈,及时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调整阅读进度。人文经典的研读便是学生坚持与西方思想家长期进行交流和对话的过程,这“可以改善外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养成归纳总结和逻辑分析的习惯”[5]183,也使学生逐渐对微观的西方文化知识和宏观的人文脉络都产生更清晰的了解,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字修养也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

课后,教师应辅之以长篇的西方人文经典阅读作业布置。一则以巩固和加深对课内西方文化的理解,加强语言习得能力。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有趣的或者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6]在课后的阅读中,学生既可以实践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也能及时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反馈给教师以获得及时的补正。再则,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文化阅读的持续性,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持续性必然会使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提高,继续阅读的兴趣也会因此而受到激发。第三,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与自我的心灵产生对话。美国当代批评家布鲁姆认为,长期的阅读经典产生的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其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7]21这与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理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十分相似,都视“与思想文化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对话”为获取精神的滋养和灵魂的洗礼。另外,课外阅读也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期刊阅读、网站阅读等多种途径学生能更为快捷方便地获取与人文经典相关的边缘文化,既实现了阅读本身之传递信息和文化互通的功能,又为继续阅读人文经典提供了广泛的文化支持。

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加大了材料的阅读数量,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文化修养,激发了学生对文化阅读的兴趣,充实了学生的文化内涵。但教师在加强阅读数量的同时,也应关注阅读质量的反馈。时刻注意根据反馈加强创新式地引导,使学生掌握得当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阅读速度也会因此而随之增快,从而更加提高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对学生文化内涵的提升形成良性的循环。

四、培养“写”英文随笔的习惯,加深文化内化

在听、说、读、写的四项英语技能中,“写”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对增强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和西方文化素养至关重要。作为一种语言生成技能和一种内心的编码过程,“写作练习必然有助于口语能力的提高”,同时写作也有利于提高对词汇和语法的应用能力,“拉动其他语言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8]174就西方文化中的问题进行写作不仅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听、说、读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对听、说、读三种语言能力的及时检验,成为四项技能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加深文化内化必须把“写”文化的训练和习惯培养与“听”文化、“说”文化、“读”文化的培养密切结合。

针对学生课堂上听到的文化知识内容以及看到的经典英语电影,教师应及时布置学生写出文化热点评论或电影评论,以加强文化的内化功能。发散式的讲授西方文化已经以“听”和“看”的方式使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对看到的和听到的文化现象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文化内容的理解,又能强化学生对问题深刻思考的能力。

针对在虚构的语言环境中的所言、所演,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做出英文书面总结,或以写英文日记的方式加以记录。书面总结或日记具有储存信息、编码和组织资料、激发联想等功能,具化了语言内化和输出的过程。坚持用英文写总结或日记非常有助于记忆和复习所学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在言说和交流之后进行反思的习惯,不断改正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通过语言交际获得文化知识的能力。

针对学生读到的人文经典,写出有见地、有深度的文学评论更能加强人文经典的内化效果,加深学生对经典中蕴藏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对课堂中研读的经典片段、习得的人文经典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及在深刻阅读中产生的与自我的心灵对话,学生均会有所反思,而将深刻反思后的结果以文学评论的形式加以研讨,会更加深与伟大思想家的交流和对话,也会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反思和书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度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运用语言技巧的过程,这种过程会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模仿,写作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自然随之提高。

写“文化”训练与“听”文化、“说”文化、“读”文化培养各自的密切结合,目的是为使文化的内化更加透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更立体,对更进一步的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特别需要注意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教师可通过设立网络平台或使用同学互评的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达成“赋予写作以交际色彩”[9]144之目的,延伸传统教学和课堂教学。借助网络平台或是同学互评的方式,使得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成了读者,学生大都能客观看待自身思想和认识,在阅读他人的思想评论过程中取其长补己短。在多种思想的交汇中,学生对文化的认识水平获得了整体性的提高。这种方式也会加强学生进一步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共同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力,使得西方人文精神的精髓潜移默化地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

五、结语

上述加强高师英语专业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四种策略,也涵盖了对英语教学中四项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练。其中,“听”文化是四种策略中的基础,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说”文化、“读”文化是对西方文化学习能力的加强培养,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流自信和自身的文化内涵。“写”文化是对前三种策略的升华,是贯穿其它三种策略的核心,是提高“听”、“说”、“读”文化能力的关键。“听”文化策略主要依靠教师对人文知识的发散式讲授,“说”文化、“读”文化、“写”文化三种策略均以学生为主,这也正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育理念的彰显。在高师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使得西方文化的导入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强化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英语基本技能,使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得以明显提高,也实现了西方文化的有效内化,加强了英语专业学生的西方文化素养,为培养兼具更高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的英语基础教育人才夯实了基础。

[1]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韩加明.把文学选修课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2-06-19.

[3]王才仁.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4]舒伟.对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40-48.

[5]Krashen,Step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6]朱刚.外语专业教育中的经典阅读[N].中华读书报,2009-08-05.

[7]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M].江宁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8]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9]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林凡)

H319.3

A

1008—7974(2013)03—0141—04

2012-10-26

史丽(1982-),女,蒙古族,辽宁彰武人,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英语教育。

通化师范学院2012年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师外语专业教学中的西方文化导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Y2012056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人文语言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语言是刀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我有我语言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