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基本思想及其课堂教学模式

2013-02-15范永强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支架

张 爽,范永强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建构主义基本思想及其课堂教学模式

张 爽,范永强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我国教学模式受传统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影响具有一定弊端,该文对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和随机进入式教学三种教学模式进行介绍,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操作来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工作,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率出效果是由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设计上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营造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并获得成就感。

一、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权威的施教者;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学内容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教学就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灌输知识的活动。以传授灌输式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90年代我国受美国发现学习思想的影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逐渐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取向。而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支持者和帮助者,也是合作者,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应以单方作为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而应以学习共同体而存在。建构主义的许多形式恰恰符合这一理论基础。

二、建构主义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去发现自己内在认识过程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学习是合作和参与真实的实践情境并进行意义建构的社会活动。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反思、评价和反馈过程应自然而然地嵌入学习活动。虽然早期建构主义仅仅是对自然情况的一个描述,但却成为我国新世纪课改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现存的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只是一种对事实的假设,并不是最终答案,认知者根据外部世界为基础所进行的心理活动的描述。知识不能精确概况世界,面对具体问题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创造。每个人对这些符号化的知识模式有个人不同的理解,即个人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外部世界意义。

(二)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知识背景。每个儿童在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不断作用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对世界进行自己的理解。由于各自的知识形成背景并不相同,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也迥然不同。

(三)学习观

1.学习需要主动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思想。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理解性,认为学习是一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并不仅仅是记忆,而要对当前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对概念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有深度的理解。

2.学习需要社会互动与合作。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和教师以及其他助学的人共同构成一个团体,在学习过程一起搜集学习资料等等,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共同体所共享,因此意义建构需要社会互动与合作。

3.学习需要特定情境。传统教学观所采用的形式都是死板的机械记忆,这种学习没法应用于千变万化的现实情境,而知识掌握最终目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符合实际,以便学生对把握所学内容的意义。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并非仅是一个理论,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也并非是一个人的观点,因而,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有三个,即"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

(一)支架式教学

关于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学要想取得一定的效果,学习活动的内容设计应该考虑到两个水平:一个是学生当前已具备的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另一个是通过老师提供一些可接受的挑战促使学生提高到能够达到的更高水平,这种实际的水平和能够发展到的水平之间的范围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说明个体的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需要受外在文化的辅助和调节,通过这两个水平的动态平衡过程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体系,因而教学虽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头,但应控制那些超出学生心智发展范围之外的内容。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成人对儿童的学习认知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辅助作用,布鲁纳和伍德在1976年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理论,该理论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水平提高不仅是个人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加工,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内化的结果。“支架式教学”理论提出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可以采用“螺旋式”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从而建立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支架。借助该支架,学生可以对问题的做进一步理解,能够独立进行意义建构,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

支架式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要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然后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以小目标为中心,帮助学生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方向,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为学生提供探索该问题所需要的支架,其中关键问题是要保证教学支架一直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再次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问题解决的多种途径、提供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以便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的引导也逐步减少;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问题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独立探索。这时,不同的学生对探索的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协商,在交流彼此思想的基础上评价是否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自主学习,并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正确、全面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二)情境教学

在维果斯基思想的基础之上,建构主义对知识的社会背景及情境性更加重视,把学习与情境化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模拟现实世界的情境,这个情境符合真实的事件或者包含真正的问题,学生在主动的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并解决问题。

如认知学徒制即为一种情境教学。认知学徒制是指借鉴现实行业中师父带徒弟形式来使学生参与真实性任务的活动,便于学生观察、模仿、评论和修正。学生能够从专家的认知基础、智力表征、反思能力和思维模式了解这些专家是如何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现实问题,是知行统一的体现。

基于问题的学习也是一种情境学习,是霍华德.巴罗斯在1998年开发的一个围绕关键问题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模型,通过使学生在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和创造过程中来激励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被应用于不同的学科,并在学生的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情境教学课程设计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并从情境中选出任务,这种任务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选取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而且选取的情境或事件不能远离现实、简单设置,而应和现实实践活动相一致。情境教学要创设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对相关理论知识、基本概念与规则进行深刻认识,不但使学生从感性上获得了对问题解决的直观体验,而且通过探究和比较,从理性层面加深了对抽象知识与体系的理解,在对知识的纵深探究中不断建构每一个主体自己的意义,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相关线索,或者展示在现实情境中和专家解决问题相似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了解专家解决同类问题的思维过程。

(三)随机进入式教学

斯皮罗等人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只需掌握能在相似情境中再现结构性知识;高级学习则要求学生广泛而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因而提出了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以适合高级学习,即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中,自由地、随机地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对同样教学内容多次加以探索,从而获得对同一知识的多角度的掌握,建构知识的多种意义,体现知识的灵活性、复杂性,这也是一种培养认知弹性的教学。

随机进入式教学的课堂设计先给学生呈现中心教学内容的情境,并扩展情境,呈现不同相关侧面的情境,不是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重复来巩固知识技能,而是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问题的侧重点或不同的主题进入情境,并链接旧知识,对所学知识或概念不断地进行意义的建构,使自身的知识网络更加系统和连贯,获得对该事物全面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由于随机进入式学习的内容较复杂多样,从多角度研究问题,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分析判断能力,意识到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运用的认知策略的优劣。

建构主义思想对教育教学影响深远,建构主义教学观复杂而具体,并不只包括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和随机进入式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但这三种教学模式相对成熟典型。这些教学模式反对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把书本知识看成是绝对真理的机械客观主义知识观。在建构主义理念影响下,现代教学认为教学是有创造意义的活动,重视个体与情境的交互作用,重视个体的观念见解。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知识观,教学观将会有所改变,因为没有什么理论是十全十美的,但当今建构主义的作用不可估量。

[1]陈荦,谭洁,熊伟.基于建构主义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0(9).

[2]毛荣,王琪,刘晨.抛锚式教学法在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1).

[3]温思涵.学习科学视角下的认知学徒制[J].中国教师,2012(1.

[4]赵延清,贾云宏.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路砚.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2(62).

[6]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滢桥)

The basic idea and teaching model of Constructivism

ZhangShuang,Fan Yong-q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The teaching mode of our country by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based,influence the teacher as the center of thought has certain disadvantages,this paper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vism teaching,situational instruction and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three kinds of teaching modes,and put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how to operate and to ensur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constructivism;teaching model;scaffolding instruction;situated instruction;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G642

A

1008—7974(2013)03—0138—03

2013—03—07

张爽(1981-),女,吉林省通化市人,硕士,通化师范学院教科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通化师范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营销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