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2013-02-15蒋强军王华兵
蒋强军,王华兵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学部,安徽合肥23004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蒋强军,王华兵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学部,安徽合肥230041)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高职院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还没有完全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大思政”、“大平台”、“大教学”的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而提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大思政;大平台;大教学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近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5月22日,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共1288所。[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然而,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完全归结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和两课教师身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孤立化的现象。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性也有待提高,还未形成全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现状
1.高职院校思政队伍没有形成“大思政”的工作机制。“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对学生品德的养成教育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挑战,面向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尤显重要。”[2]高职院校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求,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重视专业建设固然重要,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还没有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不能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思政队伍还没有形成“大思政”的工作机制。主要表现为:第一,负责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协同工作机制,各部门育人功能互相不衔接。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条块分割,合力机制尚未建立,没有形成一支全员化的“大思政”工作队伍。
2.高职院校育人体系“大平台”建设有待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10年的发展,截止2013年2月。全国有109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3]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近成立的高职院校还处在外延扩张的阶段,还没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构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平台。主要表现为:第一,没有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平台。有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不规范,压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甚至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简化入学教育环节、缺少心理健康课程,甚至没有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只重视理论教学,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平台。第三,忽视大学生网络平台建设,不能适应媒体时代的影响和作用。
3.高职院校“大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提高。有的高职院校只重视理论教学,强调“理论灌输”,忽视了“第二课堂”;重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忽视隐性教育功能发挥;没有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有的高职院校不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育人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建设路径
1.高职院校的“大思政”队伍建设路径
(1)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大思政”工作机制
每年在新学期都要召开协调会,协同发挥各部门的思政合力。协调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各自为政、“两张皮”的问题,从领导机制上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宣讲形势报告会,遇到重大事件或者复杂问题,及时召开各部门协调会,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思政教育合力。
(2)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大思政”工作队伍
首先,以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我院思政部教师深入大学生的课堂、实训和生活实际,不断增强教学艺术和改善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以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为主体。这支队伍在实际工作中既从事教学工作,又积累了学生管理的经验。同时,这支队伍政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社会经验丰富,可以针对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解析,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增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实现健康成长的引领。
最后,以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为补充。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关注社会和表达思想的一个重要渠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应运而生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4]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第一时间了解并接受网络新语言和新时尚,充分利用校园bbs、班级qq群、微博、飞信等新媒体引导大学生网络自律,用主流价值观占领网络教育平台。加强网络思政队伍建设,及时关注社会热点和校园突发事件,重视网络监督和网络疏导。
2.高职院校教学“大平台”建设路径
(1)开展以思政理论课课程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建设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我院牢牢把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核心作用,选拔骨干教师担任课程授课,深入推进思政理论课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政理论课教学部要求授课教师在每个学期第一堂课把老师的通讯方式和个人信箱告诉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平台,适时地获得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意见,及时答疑解惑。同时把形势与政策课、入学教育课、业余党课、团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心理健康讲座等纳入思政课程平台体系建设。按照不同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以思政教学部的思政理论课为核心的主渠道作用,发挥系部党总支经常性的养成教育,壮大宣传部的主流宣传影响、开展学工部的主题教育活动,扩大团委引领青年学生的优势,延伸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创业中的思政工作、巩固保卫处大学生安全教育等形式的思政教育教学,促进了思政课程平台建设。
(2)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商科校园文化建设、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灌输非常重要,但是实践教学增强了理论教学的生动性与体验性。思政教学部教师和系部党政工作人员结合不同系部自身特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专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和定岗实习实训,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平台。由宣传部牵头,联合思政理论课教学部、团委等部门,通过网络平台,结合国家的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例如,2012年中国和菲律宾关于黄岩岛、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主权之争的时政热点问题,宣传部协同各部门力量,在校园网上先后转刊人民日报社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网络为载体,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秉持对意见、牢骚甚至是责难等话题,不回避、不掩饰,积极与学生开展网上直接对话,形成了‘网上有交流,网下有措施’的工作机制。”[5]通过积极沟通,明确引导学生理性有序合法表达爱国热情。同时结合网络动态,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3.高职院校“大教学”合力建设路径
(1)重视显性教育,发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合力
显性思政教育往往是“有形”的,可以被感觉到,充分注重校园的物质文化的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范畴对应、作用互补。
(2)站稳“第一课堂”,推进“第二课堂”规范化建设
要紧紧抓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落实实践育人工作,充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在教学中把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组织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努力推进实践教学手段规范化、现代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政教师按照授课计划分年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省市博物馆,通过大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感知和领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润物细无声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最后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
(3)推进实践教学特色化、科学化和体系化。2012年2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目前,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仍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坚持把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必要环节来抓。按照各年级和专业的特点,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的方案。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在二年级大学生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意识培训班,支持学生实施创业模拟活动。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
1.校内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
大学生养成优良思想品德不是简单的几十节思政课或者哪几个部门所实现的,是大学生3年高职中逐步成才起来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组织成立一个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构,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政教育规律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统筹各部门思政教育职责,齐抓共管,思政教育合力。
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构通过建立“大思政”工作队伍,协调整体教师队伍的育人功能,形成“大思政”队伍发挥作用机制,完善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各单位和各门课的整体育人功能,实现1+1>2的效应。通过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平台”建设,完善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大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同城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
为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在同城高校中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增强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例如,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的意见》(皖教工委〔2010〕22号)文件中关于实施“思政理论课教学‘手拉手’共建基地建设项目。同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应“手拉手”共建基地建设项目,定期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共享思政理论课教学经验,提高思政理论课实效性,努力实现“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目标。
同城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不仅局限于思政理论课建设,而且应该涵盖到大学生思政领域的所有内容,包括思政理论课、日常大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领域。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着手建立同城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职院校应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肩负起不断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教育部.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5972/201206/137993.html.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2-10-17(05).
[3]中国教育在线.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EB/OL]:http://www.eol.cn/ html/g/gz_gjsf/#bj
[4]蒋强军,梁文慧,丁浩,陈章奇.论高等职业院校“大思政”工作队伍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82-83.
[5]周慧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N].文汇报,2012-04-16(09).
(责任编辑:吕增艳)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JIANG Qiang-jun,WANG Hua-b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Hefei,Anhui230041,China)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important type of higher education,shoulder to train for production,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In recent years,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However,the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still not fully adapt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skills requirements.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rais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ig thoughts”,“big platform”,“big teaching”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then which mad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o accommodate the changing face of new situations and new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 life,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healthy growth.
vocational college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big thoughts;big platform;big teaching
D641
A
1008—7974(2013)03—0109—03
2013—02—25
蒋强军(1977-),安徽六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安徽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07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