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方案”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研究述评
2013-02-15李卫朝武星亮
李卫朝,武星亮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
“05方案”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研究述评
李卫朝,武星亮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05方案”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本明确了研究的立足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具体分析了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初步探索了体现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但已有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应继续探讨与教材具体内容相契合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环节,创新教学方法一直是重点和热点问题。“05方案”之前,学界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对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实践了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图解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等一系列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新方法。“05方案”之后,围绕着全新开设的四门课程,新一轮的教学方法研究全面展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由于具有学科多样性、内容复杂性、理论抽象性的特点,其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更加广泛而深入。2007年,《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刊登了吴凌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法初探》一文,开启了新一轮“原理”课教学方法大讨论的先河,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有数百篇之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其中既有对已有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也有结合“原理”课特点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研究性教学、社会思潮批判教学、多种教育融合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为了系统构建“原理”课的教学方法体系,进一步增强“原理”课教学实效性,有必要详细考察、系统梳理、认真总结近年来“原理”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本文仅就“05方案”实施以来“原理”课教学方法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分析。
二、“原理”课教学方法研究的立足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05方案”以来,创新教学方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环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就全新的“原理”课而言,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以什么为立足点?着力点是什么?其目的何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是进行“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
“原理”课是由“98方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再加上“科学社会主义”合并而成。受教师专业、数量等的限制,“原理”课一般由几位教师分头讲,熟悉哲学的教师讲前三章,熟悉经济学的教师讲中间两章,熟悉科学社会主义的教师讲最后两章。应当承认,这种教学只能作为过渡措施,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势必会从形式上割裂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整体性。逄锦聚教授明确指出:“科学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理论体系,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现在,《原理》教材已经用了几年,遇到的问题之一,还是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和讲授马克思主义。”[1]有些学者专门著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具有整体性的基本原理”,其主要体现在“为人类提出了整体性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何片面性和肢解性的解读都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3]。凸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原理”课的核心立足点,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一核心立足点,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完成“原理”课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
明确了立足点之后,“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应该如何展开呢?众多学者撰文指出,应该围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这是“原理”课教学方法研究的着力点。一般而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立足于“教什么”,后者立足于“怎样教”的问题。“原理”课的教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相互联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相互联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和针对性”[4],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原理”课教学体系是由教学主体设计的、使各种教学要素朝向教学目标的合理组合,是统一运作的有机系统。因此,“在‘原理’课的教学设计中,要着眼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如何将这两种体系有效衔接起来,需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接影响着转换的效果。“应根据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选择转化切入点,根据教学经验抓住‘难点’构建转化突破口,根据学生思想实际‘热点’寻找转化结合点”[5],从而构建适合“原理”课的教学体系。
“原理”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根本目的展开。换言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落脚点。秦宣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党员干部,二是普通党员和青年学生,三是普通公众。党员和青年学生是重点,党员干部是重中之重。……对青年学生来说,主要解决的是成长与立志的问题,要启发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教材和参考书,自觉提高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能力,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因此,包括“原理”课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战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必须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7]。“原理”课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要使其重要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必须实现“原理”课教学的大众化。所以,“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应把如何创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高校的大众化作为落脚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战场”作用。
三、“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
从2007年秋季第一轮讲授开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成为探讨“原理”课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六年来,学界对“原理”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循着四个方面的路径展开。
第一,从教学理论上对改革“原理”课教学方法进行挖掘。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也不例外,“它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这是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成效的前提”[8]。“原理”课教学应当“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原理’课的教学规律与特点”,“研究与了解‘原理’课的教育对象”。只有从理论上厘清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原理”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才具备了基础条件。
第二,从“教”与“学”的矛盾出发,对改革“原理”课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找到以往教学过程中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矛盾。“原理”课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殊表现形式,“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灌输’与‘反灌输’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的重要原因所在”[9]。因此,“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寻找行之有效的途径,合理解决和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传授给学生,又能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首要矛盾,也是“原理”课能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所在。
第三,从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对改革“原理”课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原理”课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事“原理”课教学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即自身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因此,提升“原理”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原理”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应该是知识素质,学识渊博是学生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跟踪理论前沿,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理论动态,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自己[10]。同时,“原理”课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艺术魅力,注重弘扬创新精神,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把握,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使“原理”课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第四,从教学理念转变的角度,对改革“原理”课教学方法进行解析。转变教学理念是“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首要任务和必要前提,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才有正确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多元文化思潮的涌入,新时期大学生自主、自立的意识更强,开始自觉地关注自身的个性发展,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平等、通畅表达自己观点的途径。面对时代的挑战和学生的渴望,“原理”课教学“应该围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来改进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1]。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研究型、整体性的教学理念,“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要着眼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体现对话的精神,在论题的内在必然性引导下展开思想交流活动”,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把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使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对其成长和综合素质提高真正有所帮助的课程。
四、体现“原理”课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
“05方案”之前,对“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就已成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热点问题,涌现出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05方案”之后,如何将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原理”课教学中,是“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对于体现“原理”课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已取得了很大成效。
第一,针对“原理”课学科多样、内容复杂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应采用专题教学法。采用专题教学法可以合理地解决“原理”课教学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以及教师知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矛盾,并且能够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和特点,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12]。在设计专题时,应遵循整体性、科学性、针对性的原则,要强化问题意识,通过研讨式教学,把“育人为本”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理论认知和理论思维的培养上。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综合协调以及课堂教学与课外网络教学的配合与协同,并以相应的课程评价制度作为支撑。一些学者提出了具体的专题设想(如八个专题、十个专题、十四个专题等),为“原理”课专题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细致的指导。
第二,针对“原理”课学理性、抽象性的特点,有学者推出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原理”课的教学应以案例式教学作为根本的教学方法,只有将深奥抽象的理论与生动鲜活的实例结合起来,才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案例选择上,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学习要求和社会发展实际,坚持经典性、热点性、贴近性的原则,案例的使用应灵活多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做相应的调整。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上课之初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入脑,引起他们的共鸣;最后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10]。针对“原理”课学理性、抽象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法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05方案”以来,对实践教学法的认识逐渐明晰起来。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以社会实践为内涵的教学,既包括课堂内,也包括课堂外,不应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等同于“校外教学”,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将课堂上抽象的理论内容与课堂外火热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原理”课走入学生的生存场域,使课程的内在优势彰显出来。
第三,针对“原理”课政治性、时代性强的特点,有研究认为可以采用社会思潮批判的方法。“原理”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政治课。过去曾出现过强化政治和弱化政治两种极端的情况,一谈到思想政治教育,一些学生容易产生某种偏见,认为其缺乏科学性、理论性,进而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社会思潮批判方法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社会化的世界经济文化背景下,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原理”课教学需要采用历史分析、比较鉴别、质疑证伪、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梳理多元社会思潮的历史,比较其异同,认识其根由,发现其谬误,剔除感性因素,正确、理性地对待各种社会思潮,提高大学生的理论鉴别能力,使之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13]。
此外,针对“原理”课自身的特点,有学者提出应采用与课程内容相契合的研究性教学。“原理”课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实践,还要注重学术研究;不能停留在教学本身,就教学谈教学,还要广泛涉猎相关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的互动中,实现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14]。
五、几点思考
梳理、总结近年来关于“原理”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为的是进一步推进“原理”课教学改革。就“原理”课教学方法研究而论,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应该特别注意五个问题。
第一,“原理”课教学方法研究所设立的批判对象远远滞后。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在谈到教学方法改革所要突破的对象时,多数是针对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这是束缚“原理”课教学方法研究和改进的一个瓶颈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已很难看到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也容不得这样的教学。因此,“原理”课教学方法研究的突破口应转向运用新方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而研究对象的转变应该能够打开“原理”课教学方法的新局面。
第二,“原理”课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全部如此。有一个倾向值得注意,即“原理”课教学完全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放弃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不能只教给学生想要的,因为他们的兴趣爱好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原理”课的课堂应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教给学生必备的东西。“原理”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理念;否则,可能会导致“原理”课的教学偏离主轨道、主方向,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第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原理”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但过多依赖会带来负面影响。教学过程中若过多地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和意义,过分突出图像、声音对理论阐述的替代作用,即“文本语言的多媒体化”,势必会使“原理”课原本严肃的课程带有更多的娱乐色彩,导致教学方法、内容、理念的娱乐化倾向[15]。因此,在“原理”课教学方法研究中,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防止教学的娱乐化倾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四,对于“原理”课教学而言,如何将各种教学方法具体运用到课程内容上的研究明显不足。近年来,很多学者和教师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探讨了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如世界观问题、真理的客观性、劳动价值论、人的本质、唯物史观、意识形态等。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也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但是,对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讲解这些问题,目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原理”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应围绕教材的具体内容,探讨具体适用的教学方法,细致阐述与教材内容相契合、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五,目前的“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很少涉及如何把各种方法系统地契合到教学内容里。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构建“原理”课教学方法体系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这是关乎能否成功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效果的关键所在。系统构建“原理”课教学方法体系应坚持系统性、针对性、开放性的原则,明确各种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不同功能,寻找适合“原理”课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教学方法,这是今后教学方法研究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1]逄锦聚.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9年修订版)》修订情况的说明和对一些理论问题的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21-28.
[2]吴宏政,王玉柱.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33-36.
[3]唐昆雄.在教学中科学把握和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25-28.
[4]王正明.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51-53.
[5]郭正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80-81.
[6]秦宣.问题与对策: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38-40.
[7]夏小华,周建华,吕卫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 58-60.
[8]杨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新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57-59.
[9]柴秀波.哲学对话与对话教学——兼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方法改革[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67-69.
[10]常百灵.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79-81.
[11]赵卯生.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应具备的几个必要条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76-80.
[12]王成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2-16.
[13]蓝蔚.“原理”课教学中社会思潮批判方法的运用[J].教育评论,2011(2):82-85.
[14]冯颜利,廖小明.以学术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改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46-48.
[15]李卫朝.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娱乐化倾向[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4):69-71.
[责任编辑:高 巍]
The Commentary of the“Principles”Studies on Teaching Methods since“05’Plan”
LI Wei-Chao,WU Xing-Liang
(School ofMarxism,Shanxi Agriculture University,Taigu 030801,China)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05’plan",the teaching method of"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ourse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That is to say,a clear research standpoint,focus point and goal,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ath of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and an initial exploration program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confirmed. 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The further research of teaching methods,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should discuss the reasonable,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which can be fit with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extbooks,so that we can systematically build the"principles"teaching methodology.
basic pinciples ofMarxism;subject teachingmethod;case teaching
G642
A
2095-106X(2013)04-0044-05
2013-11-0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研究”(11JDSZK020)
李卫朝(1974-),男,山西芮城人,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武星亮(1953-),男,山西繁峙人,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教授,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