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案例教学研究

2013-02-15安华

统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劳动案例

安华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高教理论与政策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案例教学研究

安华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并与技能模块课程相契合,能够有效提高该专业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案例的选取与编写,以及教师的引导与组织,是该专业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案例教学;技能模块

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撤销了原劳动经济学本科专业,取而代之的是新设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应用型专业,前者属于工商管理类,后者属于公共管理类。与之相对应,在教育部的研究生学科目录中,设立了劳动经济学和社会保障两个二级学科。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再次调整,又新设立了劳动关系专业,归类于工商管理类。至此,我国劳动科学领域的本科专业设置基本齐全,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科学人才。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两个专业应用性较强,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在制定这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都设计了案例教学环节,唯独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案例教学在相当长时期被忽视,这极大地影响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如果能将案例教学与建立实习基地、精算实验室等软硬件设施有机结合,推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发展,将有利于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以实践性为特征的学科专业属性的必然要求

案例教学诞生于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商学研究生取得了巨大成功。该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主要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使用[1]。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公共管理学科,学生毕业获得管理学学位,因此,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一般性特征。以公共政策学、公共行政学为核心的公共管理类各学科的教学,都属于经验性理论课程和实务性理论课程,对这类课程来说,案例教学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手段[2]。案例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案例研究法是研究单个对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一般特征,属于经验研究的范畴,而案例教学法是对经过整理的事件及其发生的背景材料全面掌握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阅读与讨论案例,客观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演变及其结果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的教学方法。目前,全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在积极推动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培养中的应用,而公共管理类本科案例教学刚刚起步。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为中国公共管理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丰富而鲜活案例。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就业政策变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提供了大量既完整又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二)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

旨在提高本科专业教学水平的质量工程项目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全面启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手段优化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尽管授课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差异会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别,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课程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入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引入案例教学方法,采用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手段,有利于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目标。

(三)是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必要抓手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要特征,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被动学习、消极学习。空泛的理论令没有社会阅历的在校学生难以理解,并因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使学生逐步丧失学习兴趣,课堂上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听老师讲授,更不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乏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以及脱离实际的教材编写导致“教”与“用”、“教”与“学”的严重脱离[3]。案例教学法可以改变这种情形,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案例教学法通过导入经典且实用的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寻找答案。鲜活的案例事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在案例讨论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参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与调整。

(四)是教师丰富教学经验和拓宽科研思路的法宝

案例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任务减轻,相反,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的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技能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合理引导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案例教学为丰富授课教师的教学经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可以将教师从事科研的研究案例转换为教学案例,在案例谈论中碰撞出的新思想能够拓宽教师的科研思路,提高研究水平,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目标[4]。

二、案例分类与专业技能模块设计的契合

笔者2011年提出了建立基于技能模块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想,并在内蒙古大学进行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5]。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渠道拓宽,专业教师科研与教学方向凝练,实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为突破,将专业技能划分为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管理两大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划分为四个模块,即从事社会保险相关工作的能力、从事社会救助福利慈善事业的能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能力、从事保险等相关金融业务的能力。在设计劳动与社会保障案例教学计划时,应将案例分类与这四个技能模块有机结合,通过案例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实践工作技能。

(一)社会保险模块对应的案例

该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事社会保险相关业务所需的理论知识与能力,教学计划对应的课程有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些课程都是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的环节。通过案例教学,将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出现实问题,例如养老金转移问题、工伤保险赔付争议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紧接着讲授相关理论和政策法规,最后由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相关案例。教师讲解案例是手段,帮助学生消化知识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的。

(二)社会救助福利模块对应的案例

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在各级民政部门、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基层社区从事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的技能,对应的课程有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非政府组织管理、社区管理、社会工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为该模块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教学案例。例如,在讲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时,可以选取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甄选、低保线测算等方面的案例,既结合了理论,又反映了社会热点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对应的案例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着共同的学科发展渊源,都是劳动科学的分支学科。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国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去向就是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该技能模块对应的课程主要包括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管理、企业年金与员工福利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具备进行案例教学的可行性。例如,企业年金是社会保障领域的新生制度,从社会保障角度看,它是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它是薪酬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它是金融产品,是其未来的盈利增长点。国内外企业年金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年金案例和方案设计实例,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准备。

(四)金融保险模块对应的案例

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商业养老、医疗保险等业务的能力,以及在金融机构从事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与管理的能力,对应的课程有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这方面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多如牛毛。在案例选择时,要去伪存真,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

案例教学有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但也应当认识到,案例教学必须以理论教学或基本原理的讲授为前提或基础。在本科阶段,案例教学只能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替代理论课程。在专业型硕士教学阶段,可以以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主,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对于学术型硕士,仍应当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在案例教学的课程安排上,首先,应由教师讲授有关理论的知识要点和发展脉络,把学生引入相关理论的知识框架;其次,在学生阅读和熟悉案例材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中,担当相应的角色,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分析框架进行独立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各种答案进行归纳和综合评价,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视角加以点评,使学生感受到采用不同分析视角和方法会得出不同分析结论。切忌把学生引导到唯一正确的答案上,而是要使学生了解各种答案的优缺点,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养成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德华·伯克教授认为:“教师最不该做的是,把自己当成权威。”[6]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程度,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单靠案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业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配合[7]。

三、案例教学的教材选择与案例编写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案例的选取。案例可以来自专门的案例教材,也可以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改革实践内容丰富,有很多鲜活的案例,授课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的案例,可以自行编写案例,丰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材与案例编写相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将经典案例与时效性强的最新案例纳入教学环节,向学生传播更多贴近实际的有效信息。

(一)案例教材的选择

目前,已经出版了一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案例教科书,这些教材一般是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教师编写,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案例,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思维训练。在劳动经济与管理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徐伟红编写的《劳动经济学案例》,程延国、郑功成编写的《劳动争议案例》,郑功成、程延圆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与案例分析》。社会保障方面的案例教材一般是按照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进行编写的,包括社会保险案例、社会救助案例和社会福利案例。社会保险方面的案例教材比较多,一般是分险种编写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杨立雄、郑功成编写的《养老保险案例》,仇雨临、郑功成编写的《医疗保障案例》,孙树菡、郑功成编写的《工伤保险案例》。社会救助与福利方面的案例,有代表性的是韩克庆、郑功成编写的《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案例》。这些案例教材的编写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基础,但案例教材编写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案例不够全面,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知识体系不匹配,例如没有劳动关系管理案例、薪酬福利案例、企业年金案例、失业保险案例、生育保险案例等。此外,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案例教材也极为匮乏,目前只有一本。一些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写入相关案例教材,例如新农保、城居保、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案例很少被关注,而这些问题应该是案例教学的热点问题。此外,现有的案例编写也存在一些编写不规范、临时拼凑的现象。典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原材料”,然而,目前国内劳动与社会保障案例中现成的相对系统的典型案例并不多见,单个案例的信息量较少,可供讨论和争论的空间较小,无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单个案例之间相对独立,缺乏必要的联系,难以整合成基于系列案例的案例系统[8]。因此,需要有更多的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编写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案例教材。

(二)教学案例的编写

当现成的案例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时,自行编写教学案例就成为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案例编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就其本质而言,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场景和讨论的素材,对案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并非十分苛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案例的真实性,用编造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基本要素不能改变,编者能改变的仅是名称、单位、地名等无关紧要的信息。编者要对典型案例材料进行取舍,找到该案例与相关教学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重点描述,删减其他事实性材料的篇幅,避免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领域。此外,案例编写还要突出问题意识,即案例中应当包含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案例分析可以有唯一答案,也可以有数种答案,但案例材料必须交代清楚问题的起因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只要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际操作中,任课教师可根据相关课程教学要求的知识点设计案例,使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与案例相对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9]。

[1]王利军.浅析案例教学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1(9):102-103.

[2]宁骚.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与案例写作[J].新视野,2006(1):36-38.

[3]黄万华.案例教学法在“社会保险学”课程教学中的探讨[J].社科纵横,2010(8):162-164.

[4]崔树银.参与式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7):173-175.

[5]安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2):21-23.

[6]国家行政学院教务办公室.案例教学法资料汇编[Z].北京:国家行政学院,1994:4.

[7]黄波.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3):87-89.

[8]刘妍.讨论式案例教学在高校社会保险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9):41-43.

[9]张军.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9):61-64.

[责任编辑:冯 霞]

Case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Major

AN Hua
(School ofPublic Administration,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010070,China)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major is an application-oriented major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scipline,it has strongly practicality,to introduce case teaching mode in teaching,and correspond to skill module courses,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The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teachingcase,as well as the guidance and organization fromteachers are the keys tothe success ofcase teachingfor this major.

labor;social security;case teaching;skill module

G642

A

2095-106X(2013)04-0021-04

2013-11-12

本文系内蒙古大学提升综合实力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资金规划项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安华(1980-),男,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保障学博士,研究方向是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劳动案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热爱劳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论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