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士心电监护仪使用综合能力培训的体会*
2013-02-15陈习知刘和平蔡春菊
陈习知 刘和平 蔡春菊 刘 萍
(1.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 300450;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患者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生警报的装置和系统。这种常见的医疗仪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在外科主要用于监视大手术患者状况。近年来ICU人员培训逐渐增多,普通科室也在加强培训,随着医疗科学发展的需要,新护士的不断增加,监护仪的更新换代发展变化,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护理,首先要有完善的护理培训,培养具有专业的护理人员[1]。因此2011年3月由护士长统一对外科护士进行了监护仪使用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核后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规范性操作的培训和再次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3月选择我院外科工作正式在编护士71名,年龄23~48岁,护龄2~24年,中专6名,大专40名,本科25名,护士30名,护师32名,主管护师9名。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由外科科护士长组织本科护士长组建考核小组,由4名病房护士长担任并制定评分标准,考核标准:满分100分,≥80分为合格。由护士长对护士进行培训前心电监护仪使用综合能力的测试考核,综合能力包括:与患者的交流、监护仪操作使用与维护知识、心电监护波形的识别能力等。对存在的问题以讲课的形式和结合临床工作设定危重患者和术后患者,由教学护士按规范示范操作,再由护士现场情景模拟练习。培训后由外科护士长集中安排再次考核。两次考核内容均一致。全体护士不分年龄段,考核与培训内容一致,参加人员包括下夜班休息者,给值班护士留有课件由护士长培训。
1.2.2 培训内容 请现阶段我院使用的监护仪厂家,委派工程师现场对监护仪性能、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全面讲解,掌握心电监护仪规范操作程序,熟练心电监护仪的功能及连接技术及维护,请心电图专业人员讲解常见的几种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的特点,并答疑辅导。术后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护士不仅仅是看懂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等数值,还要正确识别异常心电图波形,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等。血压的设置分手动、自动、序列、快速4种,培训前17.1%的护士不知第一次测量血压为手动测量,对监护仪操作使用知识的缺乏,造成护士只知机械操作并不完全了解其性能,手动为按需测量、自动为连续反复测量。序列为最多4个相继运行的测量周期,可以为每个周期配置测量的数量和间隔快速为在5 min的时段内无间隔的快速执行一系列测量,然后恢复原来的模式。由护士长集中收集培训前与培训后两组考核成绩,建立外科护士心电监护仪考核数据库,对培训前后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2 结果
71名护士心电监护仪操作考核由培训前的(76.32±13.84)分提高到培训后的(96.76±4.11)分,t=10.94,P<0.05。
3 体会
3.1 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 我科认真分析了考核成绩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措施,实施到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修订了我科监护仪护理管理专项制度,完善了监护仪使用、培训记录和考核记录,并在各病房护士长处存档。通过考核和护士反映病房心电监护仪使用中的问题,对病房内所有心电监护仪请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了检测,对数据不准,经多次维修使用年限时间长的监护仪上报医院进行更新换代,保证了临床使用心电监护仪能准确观察病情,不延误患者的治疗。
3.2 关注心电监护仪报警 培训后护士重视了三色报警,提高护士及时查看报警、锁定报警、检测报警,排除其他原因干扰与临床结合观察病情的能力,强化三色报警的概念,红色报警是危及生命的报警,黄色报警、蓝色报警为阈值报警和技术性报警。为了提醒护士关注心电监护仪报警 ,把报警三色灯的使用功能,制作成卡片,贴在监护仪相应位置上。
3.3 提高外科护士心电监护波形的观察能力 选择合适的导联及调整适当的波幅,并设好心率报警上下线,熟练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针对护士心电监护波形观察存在的问题,选择几种常见的心电监护波形制作成图谱,左侧为心律失常的常见名称,右侧为心律失常的波形,打印在A4纸上塑封,放在护士站以便提高护士辨别心律失常的能力。
动脉血压是观察患者病情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准确测量血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护士每天必做的基础护理工作,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仪的操作使用,排除人为因素和机器因素造成的影响,正确测量血压,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生命体征数据。
〔1〕杨桂华.在职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0,5(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