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公安机关特警队伍正规化建设探讨

2013-02-15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特警队伍队员

英 军

(上海铁路公安局,上海 200071)

当前,在国际恐怖活动影响并渗透国内,国内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严峻、维稳任务艰巨繁重的大背景下,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往往成为各类危机事件的聚焦点,如何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及危机事件,已成为铁路治安管理面临的紧迫课题。铁路特警作为担负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尖刀力量,要切实履行职责,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就必须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加快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复杂条件下的维稳处突能力和实战水平。

一、铁路公安机关特警队伍现状

(一)编制不规范,队伍框架不统一

目前,全路特警队伍机构在建制、名称、级别和人数上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在级别上,有的支队高配为副处级,有的公安处在治安支队内设特警大队,机构未单列,警力都分散在各所队。在编制和人数上也不统一,警力差异使各局、处特警队伍自成体系,不利于特警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二)职责不规范,队伍主业不明确

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体制下,铁路公安机关的特警队伍职责定位不准确,调用程序不严格。一些单位领导随意调动特警参与警情处置、非警务活动,使铁路特警队伍成了一支“出警队、机动队”,导致警力资源浪费和特警的不堪重负,既不利于特警队员的身心健康,又占用了训练和休整时间,影响特警队伍整体战斗力的提高。

(三)遴选不合理,队伍结构不完善

特警这种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性质对队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目前按公务员考核录用的被动式接收特警状况,在警员身体和专业素质上没有可选性,考核录用的新警有些并不符合特警队员的条件。此外,由于定期轮换机制不健全,队员“进出口”渠道不畅,部分超龄民警身体机能下降,且随着年龄增长,其承担的社会压力和家庭负担不断加重,精力旁顾,工作难免力不从心。

(四)培训不够科学,队伍素质不够优秀

一是训练理念滞后。当前的特警训练从师资到教材、从教学到科研的职业训练职能不突出,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战为导向的训练甚为薄弱。注重单兵而缺乏协同,注重演练而缺乏实战,竞技比武或演习表演的训练理念居上,培训功能定位不准。二是师资力量薄弱。铁路公安机关特警训练的教官一般由基层民警担任。他们有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培训素材,却缺乏专业的研究提炼能力及教学技巧;而专业的教育培训学校具备研究提炼能力但理论化色彩较浓,与实战结合不紧密。目前,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契合实战的教学既缺少经验引导,又缺少研究动力和责任压力,二者在经验传承与理论阐述之间的平衡殊为难得。专家型人才紧缺,教官的量少质弱,已成为制约特警训练工作最大的瓶颈。三是课程设置缺乏特色。铁路特警训练应体现自身特征,具有自成体系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并根据需要不断发展。由于铁路特警训练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我们的训练理论和训练课目还缺乏铁路特警特色,在结合铁路维稳处突工作需要进行特色课目研究和课程设置方面有待完善。此外,信息警务时代下,特警必须掌握的情报信息研判、网上作战等警务实战技能课目训练也很滞后,未能充分体现“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训练要求,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和质量亟待提高。四是战术训练不足。一方面,训练仍在一般性的体能、技能等基础内容上停滞不前,偏重于擒拿格斗、精度射击、攀爬越障等技术动作的训练,而这些技术动作也没有统一规范。另一方面,也忽略对训练科目实战背景的设计,特别是忽视战术意识和战术理念的培养,缺乏危机谈判、模拟对抗、心理拓展、情境应变等综合战术的训练。程式化、机械化、套路化的训练模式束缚了应变能力,特警的战术意识不强,缺乏随机应变、灵活处置的战术能力,在应对瞬息万变的恐怖犯罪上被动而脆弱,难以保障行动成功。五是训练组织不力。铁路特警训练缺乏科学谋划、系统完整的训练机制保障,训练随意性大,加之培训内容单调、方法不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力等原因,影响和制约了特警的训练积极性,少数特警厌倦枯燥乏味的高强度训练,训练不积极、不主动、不投入,存在消极怠训现象,训练工作难以深入推动。

(五)机制不健全,队伍管理不规范

铁路特警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尚未在指挥调度、维稳处突、安全保卫、教育培训、纪律监察、绩效考核、后勤保障等方面形成全路统一、较为完善的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未实现统一建制、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训练、统一管理的正规化建设机制。

(六)装备不精良,警务保障不给力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很多单位缺乏特警专业训练设施和场地,有的条件差,隐患多,相关业务及训练工作难以开展。在机构未单列的公安处,特警队甚至没有专门的办公房。二是专业装备配备不全。除一些基本单警装备及武器警械外,全路特警的装备建设水平距公安部提出的“实用、精良、齐备”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特别是高端专业装备配备较少,维稳处突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严重受限。三是培训经费不足。特警训练经费尽管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与实际训练需要、与地方特警训练相差甚远。

二、新形势对铁路特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要求

(一)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

特警队员具有特殊技能、拥有特殊装备、担负着特别任务,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和担负的职责任务,决定了特警队员必须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只有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方向和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做到忠诚可靠、矢志不渝,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确保在事关全局、政治方向以及大是大非的政治风浪面前经受考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二)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

强健的体能是特警最基本的职业素质,是构成公安特警单兵和特警队伍整体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拥有强健的体能,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抵御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的能力,更是特警经受严格训练和实战磨炼并顺利完成艰险任务的身体保证。

(三)必须具备非凡的心理素质

特警工作强度高、危险大,冲突和对抗性强,任务复杂且变化快,应激反应能力要求高,承担任务的风险极大。因此,要求特警必须具备非凡的心理素质,能以挑战极限的超强心理承受力和意志力,彰显处变不惊、沉着冷静的顽强作风。

(四)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决定人的外展能力,也承载并支撑着特警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特警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过硬的执法办案、打击防范、管理服务能力,全面的深入观察、缜密分析能力,良好的协同作战、应变处置和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还有前端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沟通协调及文书写作等能力。

(五)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素质

精湛的专业素质是特警的生命线,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专业素质以擒拿、射击、排爆等技能的“高、精、尖、严”为标准,必须达到“一招制敌、一枪毙敌、一战胜敌”的高超专业水平,切实发挥“单兵是尖刀、整合是拳头”的威慑作用。

(六)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即在健全机构、职责任务、队员遴选、实战指挥、绩效考核、教育培训、警务保障等方面形成科学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用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打牢特警队伍建设基础,实现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训练实战化、保障标准化、队伍正规化。

(七)必须配置先进的武器装备

装备是特警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暴力犯罪呈明显的集团化、智能化特点,警与匪的对抗更多是充满技术含量的科技战与信息战,公安特警要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跟科技装备的发展趋势,以先进的科技装备来提升特警的安全保障、机动作战、精确打击能力。

三、铁路特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建议

(一)以政治建警为根本,建设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的忠诚警队

一是抓党性教育。强化队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认同感、荣誉感,确保其拥护并捍卫党的绝对领导。二是抓忠诚教育。使广大特警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三是抓职业道德教育。培育队员坚韧、顽强、勇敢、团结、果断的品格,打造爱国敬业、敢打必胜、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四是抓纪律作风教育。从小事抓起,养成队员令行禁止的作风,提升特警的自我约束力和执行力。

(二)以制度管理为抓手,建设一支行为规范、作风优良的模范警队

1.规范机构设置。建议铁道部公安局成立专门的特警指导机构,负责对全路特警工作的规范指导。可按区域城市级和普通地市级的构想制定全路统一的特警队伍机构标准,切实规范队伍编制、级别和内设机构,构建相对统一的铁路特警队伍框架。

2.明确队伍主业。2005年,公安部在《关于切实加强公安特警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公安特警队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的公安机关的一个特殊警种,主要承担反恐、防暴和处置突发事件等特殊任务”,并明确了具体职责任务。因此,要突出其专业性、特殊性和突击性,规范铁路特警队伍的职责和调用程序,改变目前把特警队伍作为机动力量使用的惯性做法。

3.优化队员遴选。要按照“政治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选拔标准,拓宽特警选拔渠道,通过特招、公开选调等途径建立遴选特警人才的绿色通道。可从退役运动员和相关院校毕业生中挑选谈判、狙击、排爆、散打、特种驾驶等方面的能手充实到铁路特警队伍中来,保证“术业有专攻”;可将部分新警择优选拔充实到特警部门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后再轮换到其他岗位,改善队伍结构。同时,通过政治、经济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待遇上的倾斜,实行人员流转机制,有效解决队员年龄老化和“二次上岗”的顾虑。

4.严格制度管理。以刚性制度为保障,柔性管理为主导。按照部局党组张庆和书记关于“建品牌、树亮点、促工作、塑形象”的要求,对各类工作行动和日常管理,建立“着眼实际解决问题、宽严相济科学合理、提升效能促进工作、民警拥护积极执行”的制度管理体系。以清晰的行为准则、健全的工作机制、完善的工作规范统领特警工作和队伍建设。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求队伍建设的正规化。形成亮点突出、品牌独特的铁路特警管理模式,打造行为规范、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铁路特警形象。

(三)以能力提升为重点,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秀的攻坚警队

1.理念务实化。树立“面向实战、贴近实用、务求实效”的理念,以实战对抗为核心,以提高特警的战术素质为目标,突出快速反应能力训练、在复杂多变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协同作战能力训练。开展“执法、战术、体能、技能、心理”五位一体的综合训练,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上形成“实战需求→组织训练→实战检验→改善训练”的良性循环,提升教育培训的层次、质量和效果。

2.教官专业化。要建立特警教官选拔、准入、使用、退出的规范管理机制,大力加强教官队伍的能力素质培养。同时,通过课程招标、项目资助、教案评选、优教优酬等手段,打造一支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兼)职精英型教官队伍。

3.课程特色化。铁路特警训练课程自然要紧密结合铁路维稳斗争内容和特点,在课程设置和研发上更加关注现实斗争,紧紧围绕铁路维稳工作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把教训作教材,把难题当课题。并在教案编写、训练方法、实践检验、完善改进等各环节实现课题与实战的“同频共振”。此外,可对一些经典战例、经验失误及时加工提炼,形成以案示教的教材体系,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使培训内容迅速转化为有效战斗力。

4.培训实战化。模拟现实情境、贴近实战练兵,是增强特警实战能力、关系特警队员生死存亡的重大迫切问题。铁路特警训练除抓好知识训练、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外,要突出抓好实战化的心理训练、战术训练和信息化作战训练。一是突出实战化的心理素质训练。特警良好的临战心理素质影响并决定了任务的圆满完成。由于心理素质的认知和提高都在实践中实现,在实战化的心理训练中,特警通过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方式能够认知自我心理弱点和不足,产生真实的主观体验和现实感受,以最大限度地调整心理、积累经验、影响行为。可通过极限、应激、情境、暗示、心理学、人际交往训练来实现系统脱敏和压力控制,并激发情绪、改变认知、积淀品质、凝聚潜能、增强心理应激力量,使临战心理具有冷静放松、平和稳定、坚韧顽强、勇敢果断等特质,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二是突出实战化的战术训练。特警执行任务往往都是团队作战,因此,要以开展模拟演习和对抗性的实战演练为重点,组织队员进行全建制、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的训练,练指挥、练分工、练协同,全面磨合,规范处置,积累经验。特警在视情应变的训练中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掌握不同警情、任务下的灵活机动战术,提高决策组织、临场应变、独立作战和协同作战能力,亦能在日益复杂的维稳斗争中游刃有余、应对有方、处置有力。三是突出实战化的信息化作战训练。组织特警开展信息应用技能大练兵活动,建立完善以案、人、物、证等信息为牵引的主动进攻作战方式,切实掌握网上作战的新战法、新手段,进一步拓展特警单兵作战能力的内涵。

5.组训科学化。要以高端化的人才培育、常态化的素质培训、多样化的岗位比武来深入推动特警训练工作。一是实行分类培训。以公安局为单位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功能完善的铁路特警培训基地。由公安局培训“点”,即由公安局对公安处的尖子特警进行先期龙头培训;由公安处培训“面”,公安处以先期培训的尖子特警为小教员,组织本单位队员开展常态化的训练。同时,要建立公安处实战单位、公安局培训基地与有关公安院校的协作机制,针对队员的不同特点、能力和不同阶段、任务的需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技能的训练。实行共性需求集中培训、个性需求分散培训、高端需求专业培训,形成队员间的特长、优势和性格互补。二是开展练兵竞赛。建立特警训练档案,坚持“逢训必考”的原则,开展技能比武、练兵竞赛,设立训练光荣榜,评选训练标兵,推动训练工作。三是进行训练考核。将特警队员的训练成绩与日常警务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实行低分培训和末位淘汰。

(四)以实战应对为核心,建设一支骁勇善战、敢打必胜的突击警队

1.抓好信息预警机制建设。信息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要素和第一环节,信息畅通与否,直接影响铁路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理。各特警单位要依托本单位指挥中心,进行高质量、服务实战的信息研判,以倾向性、苗头性信息为预警,有针对性地改进维稳处突警务模式,超前研究预案,对突发事件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改变临机处置、疲于应付的局面。

2.抓好处突指挥机制建设。以指挥中心为龙头构建处突指挥体系,推行扁平化应急指挥模式,简化指挥流程,最大限度缩短响应时间,体现处突指挥权威高效、反应快速等特点。

3.抓好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坚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健全跨区域调警工作机制,完善协同作战等制度规范,形成紧密协作的处置工作体系。同时,加强与路地各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的协作,做到处突各环节与各相关机构的密切配合和有机衔接,确保临战不乱、形成合力、有效处置。

(五)以警务保障为牵引,建设一支装备精良、打击有力的精锐警队

特警战斗在最前线、最危险的地方,特警队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精确打击能力无不以特殊的警务保障为支撑。部公安局可区分不同地区社情、敌情,结合不同地区的实战需要,坚持“适用、质优、超前”的原则,分级确立铁路特警队伍的警务保障标准。一是物资保障。这是维稳处突中的基本生存保证,主要是宿营、饮用、医卫等后勤给养保障。二是装备保障。各单位应在部局指导下根据实战需要来进行装备建设,符合实战要求的攻坚武器和防护装备必须配备精良,不仅能迅速提高战斗力,更重要的是能保护特警队员的生命安全。三是经费保障。上述的物资保障、装备保障包括特警的教育训练都需要高起点、大投入的经费保障,这是当前制约铁路特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瓶颈问题。鉴于当前的管理体制,各局、处无法自行解决,尚需部局加大运作力度,统一规范经费保障途径,予以专项保证。

猜你喜欢

特警队伍队员
“95后”特警的用情守护
高原特警之歌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联合演习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