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赛代考”模式延展性的探究: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
2013-02-15樊朋志
丁 樑,邢 喆,樊朋志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山西临汾041004)
1 “以赛代考”模式在田径考试中的应用
田径运动项目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大项,具有十分鲜明的竞技性,在体育院校甚至是中小学当中,田径项目也是必须开设的课程之一。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对田径专修班的学生实行“以赛代考”模式进行期末综合的测评。田径“以赛代考”模式,主要采取的是国际田径联合委员会制定的田径大赛竞赛规则,在裁判工作方面,采用学生互换的方式,来进行裁判,裁判长等主要工作是由学校田径教师担任。比赛成绩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体育院校学生应达到的标准进行换算。
2 “以赛代考”模式对平时田径教学的影响
“以赛代考”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校田径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原本在田径专修课中,由教师教授知识技能,逐渐转变为现在的由学生来做示范教授知识技能,学生成为了课堂中的主体部分,教师只是在一旁稍加指导。对于学生虽然是有些难度与挑战,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具有巨大作用。学生在课下进行充分的准备,并在课上进行对知识技能的传授,不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知识积累与巩固的阶段,而且对于其他听讲的学生来说,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也会带来一定的新鲜感,将注意力全神贯注,配合教师完成一节高效的田径专修课程。
3 “以赛代考”在田径考试当中的利弊分析
一项新政策的推出,毋庸置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它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其不利的一面。从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目前“以赛代考”制度来看,也同样存在利弊共存的情况。
3.1 对学生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的比较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以赛代考”考试模式下,学校更注重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学生为了在考核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则必须在平时的课中,努力认真的学习,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学生学习田径项目的动机变化
“以赛代考”制度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及对于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学生作为参赛队员,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自己心理的适应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学生参与裁判工作,可以让他们掌握更好的裁判技术,裁判知识,对于裁判工作,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体育教学发展。对于社会来说,可以培养综合性体育人才。
3.3 “以赛代考”弊处
虽然“以赛代考”考试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促进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但是“以赛代考”的客观性强,在比赛的时候,出现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天气因素,考试往往是在学期末,冬夏两个极端的天气,均会对学生平时所掌握的技能有所影响。严格的比赛规则也会给学生造成成绩差的可能,考试和比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中关乎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比赛中,不仅是对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较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较量。比赛的强大压力,以及观众的热烈情况,都会给运动员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影响到他们在比赛当中正常水平的发挥。
4 “以赛代考”模式的延展性分析
“以赛代考”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除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裁判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处理能力,学生可以在一起讨论应对方法,使学生在田径“以赛代考”的氛围当中,进行快乐地学习。
在田径教学当中,“以赛代考”并不是所有时候都适用。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师扮演的角色也应发生改变,学校的教学目标也在我国以及国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做出改变。田径事业的不断发展,竞赛规程的不断革新,对学校田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田径教学当中推行了“以赛代考”制度,是在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首先社会需求全面的人才,不仅仅培养体育教师,主要是培养全方面的体育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田径运动能力,以及田径裁判工作还有一些田径相关知识的要求,需要“以赛代考”制度,来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未来,这种制度能否继续延伸下去,首先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适当合理的调整,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也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其次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就要将裁判法更多地渗入到课堂当中去,使得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以赛代考在田径项目当中的推行,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来说,这种新的考试方式不但增加了考试的严格性,而且也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赛代考模式的改变,在教学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更显著的培养了学生朝着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的方向迈进。
(2)在对学生的调查当中发现,“以赛代考”考试模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在技能知识的学习上,有了质的变化,学生不在单纯地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标,而是重新定位,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为学习的目标。这种模式的改变,使得课堂学习效果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3)“以赛代考”模式利弊共存,有的学生平时努力积极地学习,但是由于比赛的时候发挥失常,而造成了与自己水平差异较大的运动成绩。这种情况沉重地打击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比赛当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这些不确定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
5.2 建议
(1)“以赛代考”教学模式,虽然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方面,也存在着不利因素:对于比赛,具有一定的悬念,还有一些干扰的因素存在其中。学校不仅要考虑在比赛当中的运动成绩,而且还要考虑学生在平时课堂当中的表现,综合地考察检验每一名学生。
(2)对于“以赛代考”在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径教学当中的运用,能否在今后继续开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根据当今田径的发展趋势,大环境的变革,再结合在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教师、教学的具体情况再做出与之相应的改变,来顺应这种发展变化,这样“以赛代考”才可以继续沿用下去。
(3)以赛代考模式是一种新生事物,在目前的情况下,应该继续推行。无论哪一个学科,只要按照该学科的特点,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应用在里面,而比赛的结果对教学是一个直观的反映。
[1]赵俊玲.关于创新高等学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15 ~316.
[2]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邓晞翎.健美操专业课程目标定位与教学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工,2010(15):92 ~93.
[4]王揖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调查研究与思考[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王汉澜.教育测量学[M].郑州:河南大学生出版社,1987.
[7]张玉田,等.学校评价[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