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市老年体育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以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为例

2013-02-15沈建彬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厦门市协会

沈建彬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厦门363000)

1 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要重视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社团。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办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促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对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要开设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要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要兼顾老年人体育服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福建全省60岁以上人口421.24万人,占福建省常住人口的11.4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91.21万人,占福建省常住人口的7.89%(福建省2010年统计年鉴),这两项指标均达到国际上对老年化社会的划分标准。而厦门市是福建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老龄人口多,对老年体育组织建设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体育组织是专门为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服务的组织,发展老年人体育组织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厦门市老年体育组织建设的现状

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市老体协)成立于1984年6月9日,是厦门市委、市政府直接批准成立的、挂靠于市体育总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群众性老年体育社团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协调、指导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全心全意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服务的。“献爱老心,架康乐桥”是协会的精神和服务宗旨。目前有社区、村(居)基层组织近千个,会员八万余人,已建立的基层老年体协545个,拥有会员51 795人。老年体育人口122 341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50%以上。目前已建立老年活动中心83个,活动室716个,辅导站560个。近些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上级对老年体育活动的重视,老年活动中心在不断增加,辅导站点相应也增多,以及其他体育项目场地、器材设施也正在不断完善,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1 老年体育组织管理

2.1.1 组织管理体制 市老体协现拥有团体会员单位46个,其中包括各区老体协和个别项目专委会。厦门市老体协组织健全,在管理体制上主要采取采用市-区-街道(镇街)-社区(村)四级网状管理体制。工作统筹安排主要由厦门市老年体协负责,下设各区老年体协负责传达上级指示并组织相关活动,各街道、社区积极参与各区市组织的相关活动,并可以自由组织开展活动,主要以“四个层层抓”为管理特点。通过调查发现,厦门市老年体协的管理模式主要是行政管理为主,自主决策为辅、无论是组织开展活动,还是宣传工作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传达方式,层层执行为主,但是各区、街道、社区也有自己组织活动的权利,个别地方有自己的特色项目。这说明了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已不再是单单的行政管理,开始了民主决策。如每年统一组织的几个大型活动“新春健步行”各区设立分会场进行。第三部门组织的特征中指出应该具有自治性,拥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并进行自我管理,而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虽然具有决策权,但在自主性上比较缺乏,这也是和行政管理为主有一定关系的。

2.1.2 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管理人员的编制实行行政编制,工资主要由市财政拨款来发放。协会设有会长、副会长、常务副会长、综合办公室。这种分工及管理模式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执行力度强,分工明确,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但是缺乏一定的工作创新性,工作的统筹与安排主要由个人决定,缺乏民主管理理念。

2.2 老年体育组织经费

2.2.1 经费来源 厦门市老体协是公益性的、非营利性的体育组织,这样的组织,保障了更多的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截止到2011年年底,厦门市老年体育人口122 341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52%(厦门市老年体育信息)。这充分说明了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在老年人口中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与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访谈了解到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的拨款,包括市财政拨款和市体育局的专项经费拨款,比例占95%以上。二是商业性收入,包括与企业合作,以拉赞助的形式进行,另外部分活动的组织采用冠名制,尽管商业性收收入比例很小,还不到5%,但从经费的两个来源渠道可以看出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已经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对组织进行建设,所需经费不单单是靠上级的拨款,自身有了一定的造血功能,这种经费来源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不足问题,更有利于协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良好的发展,这也间接保证了老年体育人口的健康。

2.2.2 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经调查,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经费采取专人专管制度。经费的使用要有相应的审批手续,大型活动经费的使用及报销必须有相应的票据,经费的使用情况每年以总结的形式由财务人员进行汇报,但没有设立专门的经费使用监督制度和公开栏。经费主要用于协会日常办公费用、人员工资、举办活动费、购买器材设施 、场地维护等。其中协会日常办公费用、人员工资、购买器材设施 、场地维护费主要由市财政拨款支付,大型活动有专项活动经费,市体育局也会拨专项经费,部分活动采用冠名制,谁冠名谁出钱的方式来支付。从调查相关人员了解到,其中人员工资占了经费总额的50%,是花费最多的一项,其次是大型活动费用、场地维护费、购买器材费用。虽然组织有了一定的收入,但所占比例还比较小,大部分的费用还是靠国家来出资,还需要加大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组织经费的收入比例。

2.3 老年体育组织活动场地设施

体育场地设施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以及辅助性工具或是手段,是满足人们体育健身需求的物质保障。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及不同机构都存在着体育场地缺乏,体育健身器材破旧等情况,这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体育健身,进而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五大体系中重要的一个体系是体育场地设施体系,其中包括公益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所以场地设施的建设也是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一大保障。近些年来,在全民健身的号召下各行业、各地体育协会、体育组织都加大了对体育场馆建设,体育设施配置的资金投入,并结合现今体育人口各方面的需求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体育场馆与设施,改善了全民健身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民健身的开展。但是,在个别地区体育场地、器材却缺乏仍是制约公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

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特别重视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据统计到2011年年底止厦门市拥有各类老年活动中心83个,活动室716个,辅导站560个,总共1 359个。现在村村有门球场,市老年活动中心有两块门球场地,海仓区有三块国际级的门球场地。另外,还有活动场所主要包括歌舞厅、卡拉OK厅、排练室、健身厅、乒乓球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棋牌室、掷球场、健身公园等,活动场馆充分保障了老年人的需求。

厦门市社区组织开展老年活动主要利用体育系统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公园广场、社区内或村委会体育场地设施、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社会经营性体育场所等。

调查显示,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及下属各协会没有专门的场地管理人员,在场地的管理上主要是由下属各个协会自己负责,属于谁用谁管理的方式。个别活动站点以及活动室,由本社区或街道的老年体育协会自主维护与管理,谁使用谁负责。这种管理方式可以促进人们共同爱护体育场地设施,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和及时进行维护,避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通过走访,现今厦门市各地老年体育活动场地及馆室、辅导站点的体育场地设施比较完善。由于场地的维护责任在各级体育协会及使用者本身,所以场地设施维护较好,利用率比较高。

2.4 老年体育组织队伍建设

2008年底,厦门市老体协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市各区老体协组建六支千人健身队伍,结果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有的区甚至建起了两到三支千人健身队伍,这与管理服务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4.1 管理服务人员配置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共有管理服务人员(含区属)84人,其中专职77人,兼职7人;配有体育指导员共有1 532人,其中拥有国家级社区体育指导员证书者32人,拥有一级社区体育指导员证书者175人,拥有二级社区体育指导员证书者561人,拥有三级社区体育指导员证书者764人。可以看出,社会指导员的级别普遍比较低,拥有国家及社区指导员的人数仅占2%。拥有三级社区指导员的人数占了一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区指导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另外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厦门市老年活动中心83个,活动室716个,辅导站560个,共1 359个,这样计算可以平均每个活动室和站点配备一名指导员,活动中心可以配备两到三名指导员,按厦门市现有老年体育人口122 341个,辅导人员1 359个计算,平均每个指导员可以指导90个老年人,能有效保证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需求。近年来,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仍加强对体育骨干的培训,这些体育骨干主要是从基层协会,或社区会员中产生,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这些人在回到本协会或社区对老年人进行指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指导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保障了老年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

2.4.2 管理服务人员培训 组织当中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组织的建设与发展,近些年来,很多企业与组织都加强了老年体育组织的队伍建设,尤其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素质建设与专业素质,具体形式主要以培训、学习、相互交流为主。统计显示,培训内容主要有街舞、腰鼓、竹板秧歌、健身球操、门球、健身气功、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等10多个健身项目以及体育保健知识、科学锻炼知识等相关内容。主要培训方式如下:

(1)加强基层体育骨干培训。调动基层老体协工作积极性,重视对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培训班,派一批体育骨干参加市级的各类培训。

(2)就近就地开展培训。按就地就近原则对各活动中心、活动站点辅导人员和指导员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让骨干辅导员在农村社区发挥作用,使社区健身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3)抓重点带全面。区镇老体协以抓重点社区为突破口,加强组织培训力度,总结经验后在全镇推广,促进了广大中老年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

(4)学习交流促发展。派代表团参加全国性、省外不同形式的老年运动会,进行交流与学习。组织开展市级、区级等不同级别的运动会进行相互学习,积累经验。以镇(街)、村(居)为单位积极开展联谊交流活动,互相学习,互相观摩,共同提高。

2.5 老年体育活动组织

市老体协及各区老体协把组织辖区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促进老年人的“康、乐、寿”作为老体协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注意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满足老年人的体育需求,促进老年体育的发展。通过对协会相关管理组织人员的调查得知,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活动的开展的依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按上级要求开展、应会员需求开展、组织人员自选、依据人员和场地条件选择。其中不同级别的老年体育协会在活动开展的依据上有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分析得知,一般市级或区级活动的开展多是按上级要求或是组织人员自己定,到下边街道(镇)、社区(村)主要是是按会员要求开展或是依据场地设施条件开展活动。可以看出,越往上层组织活动的制度是越规范,这和组织行政管理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越是基层的老年人自由选择的机会越大,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民主性。在活动组织与开展上主要突出了以小型多样、普及率高的健身活动为主,各项目比赛与健身展示活动常抓、老年体育教育并进的原则。

2.5.1 活动组织方式 小型多样、适合老年人的健康活动在各地区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活跃了城乡老年人的生活。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各级协会为单位,自主开展,专人负责指导。目前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12万余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75%,在全市老年人中开展的健身项目有80余项,经常开展的30多项,其中15项水平较高。通过调查以及对老年人的访谈了解到,厦门市老年体育各协会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主要有:健身跑、健身走、健身操、广场舞、门球、排球、羽毛球、网球、台球、乒乓球、登山、柔力球、太极拳、腰鼓、气功、秧歌、棋牌类等30多个项目。涉及面比较广,内容丰富多样,基本能满足老年人需要。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利用每年的“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以小型多样为主、大型展示为辅的文体活动,下属各区老体协及登山、门球、乒乓球等各项目专委会也纷纷举办项目交流展示活动。另外各社区、村(居)的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万人登山运动是协会规模比较大的一项运动、各区都设不同的分会场进行。

2.5.2 活动内容 通过对是老体协管理人员的访谈获知,近两年,老年人健身活动展示大会开展的越来越红火,以2010年为例主要成果有:以举办市第八届老健会与省第八届老健会同行;利用元宵节万名老年人新出健步走,重阳节万名老年人登山周几千人健身展示活动为推手,全年组织市、区两级千人以上的大型活动20余次,参与人数10万余人。另外,市老体协先后组织乒乓球队赴台湾、蹬山委赴金门进行健身展示交流活动。组织近300人赴金门举行“厦金两岸老年人健步行走”,加强了海峡两岸老年人的联系和交往。门球除参加省内交流活动外,还参加全国门球赛,获得第四名佳绩,并取得了在上海举行的世界门球锦标赛的入场券,并在该项大赛中挺进世锦赛十六强。羽毛球在国内外交流中摘金夺银,表现突出。保龄球、棋牌类、老年排球、健身气功、太极拳(剑、操)、柔力球等项目在省内外展示中也都有上乘表现。

在福建省第八届老年人健身大会上,厦门市老体协代表团共有十一支队,72名队员参加了太极拳(剑)、健身球操、老年排球、门球、网球、地掷球、乒乓球、街舞、保龄球、有柔力球、棋类等十一个项目的交流展示,获得了24枚金牌、12枚银牌,6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这些成果有效的推动了老年体育健身运动的开展,为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5.3 老年体育教育 开办“康乐大讲堂”,在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一是市老体协处组织力量到各区宣讲,各区、专委会、行业系统自行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授课。如2010年翔安马冈镇老体协以“房山书院”为基地举办“康乐大讲堂”十余次,思明区筼筜街道以育秀区为中心,以“育秀论道”为题常年坚持“康乐讲坛”辐射周边。这些活动有力促进了“积极老龄化”“和谐老龄化”的进程,提升了老年人的思想境界。二是开展创建“康乐社区(村)”活动,为创建和谐社会、文明厦门做出了贡献。以被福建省老体协授予“海西康乐社区”称号的同安区柯镇洪塘头村为抓手,在全市方位内抓点带面深入开展“健康社区(村)”活动。思明区筼筜街道育秀社区的典型案例在青岛市召开的全国计划单列市作协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并在全市开展并已推广到镇、街。创建“康乐社区(村)”的活动不仅体现了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的、面向全体”的体育工作方针,并将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也为海西建设增添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条件。

2.6 老年体育组织宣传建设

厦门市老年体育组织宣传建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市-区-街道(镇街)-社区(村)四级管理体系,体现“四个层层抓”(四个层层抓指市-区-镇街-村,一层抓一层,一层对一层负责)为目标做好组织宣传的建立健全工作。对原有的宣传组织机构进行了整合,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所属的48个基层组织普遍健全了由主管领导负责、分管领导亲力亲为的宣传组。二是创办了各种内刊、简报、通讯10余种。这些包括主要对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以及各协会的工作进行跟踪报道。有利于进一步宣传老年人体育工作。在培养宣传骨干及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宣传骨干、信息员学习党的中心工作的相关文件。并召开宣传工作交流会,提高业务水平。三是与主流媒体亲密接触、通力合作,深入宣传报道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四个层层抓”工作。如与《中国体育报》、《厦门广电集团》《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等多家媒体建立良好关系。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恳谈会的形式,使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四个层层抓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渠道、多种手段,有声有色、有影音、有文字地得到及时、快捷地广而告之,扩大影响。四是进行表彰,鼓励宣传工作的开展。开展“康乐大讲堂”、科学健身讲座、“长寿老人说长寿”等栏目提高老年人科学锻炼、科学养生等相关知识,促进老年体育的开展。

3 结论

(1)厦门市老年体育协会组织管理完善。主要建立了“四个层层抓”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体系,以及各级老年体育协会组织和项目专委会为核心的指挥网络,保证了老年体育组织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2)在组织队伍建设上,重视组织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建立了教练员、裁判员、辅导员和社会指导员为骨干的四级培训网络,为老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力资源。(3)在活动组织上,以各级协会为中心、以体育健身大会为龙头、展示为平台、交流为杠杆,持续不断的开展多元化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推动了老年体育的普及和提高。(4)在场地建设上,加大场地设施建设投入,增设活动中心与辅导站点,为老年人创造良好地建设环境。(5)在经费管理体制上,采用专人专管,开辟新的经费来源途径,为老年体育组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但是经费来源单一,组织自身缺乏造血功能。(6)在宣传工作上,开展“康乐大讲堂”活动,宣传体育健身知识,促进老年科学锻炼与健康。宣传“献爱老心,架康乐桥”的协会精神,促使了社会更多的人了解、关心老年人体育工作,也使更多的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7)厦门市老年体育组织在管理体制上还是行政管理为主,大型活动的组织开展主要以上级指示为主,缺乏一定的民主自由性。老年体育组织的运行缺乏法律保障,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体育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专门的老年体育管理服务人才缺乏,没有专门的场地设施管理人员。

[1]王文兵.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现状和完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5).

[2]余雪青.浙江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欧阳慧.吉安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4]金保德.大部制改革背景下非营利组织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5]吴建超.中国城市社区草根组织建设研究[D].呼合浩特:内蒙古大学,2009.

[6]姚华平.国家与社会互动:我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路径选择[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7]丁斌.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21 ~23.

[8]韩冬.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与活动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86 ~89.

[9]高跃琴.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及功能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10]卢兆振.困境与抉择:当前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滞后的社会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3)28 ~31.

[11]柏建清.关于加强苏北地区农村体育组织建设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0(12).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厦门市协会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七彩屋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舫山第二小学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2015年厦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