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医学专业院校体育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嘉应学院医学院为例

2013-02-15胡国鸽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田径场医学院体育课

胡国鸽

(嘉应学院医学院,广东梅州514031)

无论在哪个时期,医疗卫生水平都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医生往往被赋予着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使命,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对于一个医生尤其是临床医生来讲,加班是一件常见的事,这就要求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由于工作繁忙,很多医学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很难坚持正常的锻炼,因而在工作之前打好身体基础就成为他们的必修课,这样,在校期间的学校体育往往就会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主要途径。本文以嘉应学院医学院为例,了解其公共体育课开展的现状、深入研究开展公体所面临的困境,进而通过实践教学提出优化公共体育课的建议,希望对医学院校体育课的开展提供帮助。

1 嘉应学院公共体育课开展的现状

1.1 体育场地

嘉应学院医学院供学生上课或活动的体育场地分别分布在校内和校外。校内共有四块塑胶篮球场,两块水泥排球场、四块水泥羽毛球场。校外有一块标准的400m塑胶田径场(2012年9月投入使用)、一块塑胶排球场,附近分布着两个双杠、两个肋木、两个高低杠,田径场外围设有三块水泥篮球场、一个室内乒乓球室。

1.2 体育师资

体育教研室共有五位专职教师,一位器材室管理员。由于中专要学一年半的体育课,所以每学年的第一学期都会外聘一些兼职教师,以解决校内师资不足问题。五位专职教师中一位是研究生(新任教师),另外四位是本科生。他们的专业分别是:武术、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

1.3 体育课程

嘉应学院医学院分别设有中专、大专和本科教学。中专生要进行三个学期的体育课学习;大专生一学年;本科生进行两学年的选修课学习。每学期的体育考试均由两项素质和一项球类选项组成。

2 公共体育课开展面临的困境

2.1 体育场地设施分布不合理

根据嘉应学院医学院体育场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场地分布相对零散,尤其是部分场地设在校外,这严重阻碍了学生锻炼。另外,校外场地一般只在上课时开放,下课后就关闭了,这导致学生课外时间没有场地锻炼,而校外场地器材却不能得到合理利用。校内分布四块篮球场,四块羽毛球场(分散分布),两块排球场,羽毛球场和排球场一般也只有在上课或比赛时才会挂网。对于一个拥有中专、大专、本科的院校来说,屈指可数的几块场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除了乒乓球室是室内的,学院再没有室内场馆,这对于地处多雨的梅州的嘉应学院医学院来讲,开展体育课及体育活动更是平添困难。老师们在体育课上只能安排学生在宿舍练练素质或是讲一些体育常识,更雪上加霜的是南方的天气多半处于夏季,由于缺少室内场馆加之操场周围的树被修剪过,无法达到遮阴效果,每年的五月份至十一月份这段时间非常令体育老师头疼:学生要么请假,要么躲在阴凉地,老师过于严厉又担心学生会中暑,断不严厉又无法正常进行教学。而且除了校外的田径场、排球场和校内的四块篮球场是塑胶场地外,其他的均是水泥地,这种场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根本不适合学生进行锻炼。

2.2 教学手段陈旧,缺乏兴趣培养

学院除了本科生上选修课在校内,中专生、大专生和乒乓球选项的学生都集中在校外田径场及其周围场地上课,每次上课田径场都会有四至五个班的学生,而每个班的学生有50—70人左右,老师不仅要在有限的场地组织管理本班的学生,还要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这无疑是一个挑战。教师要想做到因材施教,任务相当艰巨,一学期也就十几次课,还要进行考试,致使体育教师没有精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自始至终都采用学习、复习、再学习的单一方法循环重复,形式枯燥。导致学生强烈反感,形成逆反心理,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懒散,找各种借口间息。

2.3 学时短、容量大、教学内容累积灌输

根据教学任务书,不管是中专、大专还是本科学院每学期安排的教学内容都很多。以大专第二学期的授课内容为例,一共有34节课(每节课45分钟),除去4节理论课,6节考试课,剩下的时间要学习:50m快速跑、篮球基本技战术、排球基本技战术、武术。在24节课的时间内要学习如此多的内容,还要针对考试复习,如此,教学和复习时间都比较紧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没有消化完所学知识的情况下,老师又要开始讲授新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严重的制约了他们个性的发展。

3 优化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3.1 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希望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将校外场地与校内场地链接起来,建造多功能室内体育馆,这样即便是烈日当空或是风雨交加的天气,体育课也能照常进行。同时,无论是在校内还是田径场周围最好安装一些健身器材,以供学生课余时间锻炼。校外场地希望每天下午课后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开放,以满足学生课余锻炼需求。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讲,水泥场地过硬,不利于其骨骼的发育,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损伤,建议将其改成塑胶场地。

3.2 更新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教学重点从对运动项目的教与练,转向服务学生健身、养生、防身及身体娱乐的原理、手段方法的教与学,为学生终身能够自主地进行健身、养生、防身和身体娱乐打下坚实基础。要树立体育教学的主人翁意识,全面形成“师生互动”模式,提高教学积极性,及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另外,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行间的听课是一种改进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根据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新颖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一堂素质课中,常规的体能训练往往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偷懒的侥幸心理。但是,如果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积极性也会很高,同时教师也会得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医学专业学生,体育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因而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培养,做到体育健身,学有所用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这个宗旨进行施教。准备活动是每节课所必须的,为了更快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将准备活动形式安排成游戏。

3.3 根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应该求多,虽然医学院学生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课以达标为主,但是如果在有限的课时中学习过多的项目,那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就只能是一知半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课一旦结束,学生很可能把所学的体育知识原原本本地还给老师,更别提离开学校后再锻炼了。任何一项动作技能的形成,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而各个阶段又有各自的表现和特点。笔者认为,根据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学生所学内容不宜求量,而应该求精。当某项运动技能达到自动化阶段后,即便是体育课结束甚至是毕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动作也不易被遗忘,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锻炼身体了。

3.4 结合学生需求开展体育选修项目

根据教学日历,学院除了本科生有体育选修,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提供的球类项目外,中专生和大专生基本上都是一刀切,多以田径和球类为主,包括广播操。这种课程安排很难兼顾多数学生的兴趣,容易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的发挥,如果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借故不上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中专生和大专生是否开展选修项目做一个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现有师资,发挥授课教师的特长,开展多项选修课,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涂娅菲,龚德贵,柳克奇,等.湖南省高校公共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7,14(7):100 ~103.

[2]伍丽华,郑智峻,宫国帅.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与分析[J].山西体育科技,2010,30(1):44 ~48.

[3]杨大轩.体育运动技能形成阶段性的教法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75 ~77.

[4]周银.对长治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调查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9(4):88~89.

猜你喜欢

田径场医学院体育课
新乡医学院
田径场上的数学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体育课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介绍要有序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