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在干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边缘化中的作用

2013-02-15张玉华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边缘化农民工子女

张玉华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村繁重的劳动逐渐被机械化替代,许多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民工开始涌向城市,加快了城市的进程。城市的农民工也由开始的单人进城逐渐过渡到“家庭式”涌入。“家庭式”的涌入解决了农民工两地分居的问题,但也随之增加了社会和教育问题。如农民工孩子在城市中出现上学难、教育不公平等待遇,从而导致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出现各种问题。本文从体育运动的干预角度入手,研究体育运动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因教育边缘化造成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希望能为我国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来有关农民工随迁子女有关教育问题的报纸杂志,了解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搜集、整理和筛选指标,设计调查问卷。

1.2 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对河南省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的专家、学者进行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问题的咨询,结合查阅的文献资料,制定调查问卷。在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南阳、民权、确山等30余个市、县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46份,有效问卷是658份。其中,教师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1.2%,学生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6.3%,家长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3.6%。

1.3 田野调查法

深入河南省各地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学校,了解学生上体育课的现状、课余锻炼的情况以及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情况。

1.4 数理统计法

对整理的数据使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1.5 逻辑分析法

对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分析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状况,并结合体育运动的特征进行推理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运动处方进行干预。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边缘化现象分析

2.1.1 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 农 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受学生户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国家放宽了政策,但是有些教育部门和学校在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上仍阳奉阴违,要么在随迁子女入学手续和材料上提一些问题,要么或明或暗地收取建校费、择校费,更有甚者提出要求农民工进行捐资助学,使随迁子女入学的难题得不到解决。

2.1.2 农民工随迁子女所受的教育质量差 农 民工随迁子女受经济条件和流动性的影响,大多数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读书。而这类学校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多数学校没有办法资质,不能通过国家的审核;第二,办学条件差,有些学校为了躲避官方检查,校址比较偏僻,教室采光条件较差,且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第三,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没有教学经验和教师资格证书,教学质量较差。

个别在公办学校就学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得不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起码尊重,使这些学生处于边缘化。调查显示,在学生发展方面,如担任班干部、代表班级参加活动、课堂发言、师生互动等方面随迁子女比城市孩子的机会要少得多。这一现象既不利于随迁子女的正常人际关系交往,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走向边缘化状态。

2.1.3 农民工随迁子女继续学习的机会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义务教育后接受继续教育是当前青少年的主要选择。但由于户籍制度问题,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接受完义务教育后仍面临两个难题。第一,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就业难;第二,回到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或者中考,继续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农民工随迁子女属于弱势群体,在父母的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上都无法和城市家庭和孩子相比。

2.2 教育边缘化对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 学习压力大,困难多 随迁子女从农村转入城市读书,农民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增高。调查显示:有30.5%的学生认为,父母给自己的期望很高,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有出息”;有47.2%的学生能够珍惜读书的机会,但是由于基础差,感觉学习压力大;还有22.3%的学生认为与城市学生在一起感觉有很大差距,在城市不如在农村。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受父母工作流动的影响,频繁的转学使孩子学习没有连续性,心理没有安全感,神经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2.2.2 人际交往存在障碍,人际关系差,性格偏向孤僻 随迁子女在人际交往上一般会出现两个极端:第一,因为自己是农村的孩子,刚刚来到城市,对一切都不熟悉。当谈起父母的工作时,这些孩子就会闭口不言或者是撒谎;第二,这部分孩子刚来到城市,害怕城市的孩子看不起自己,就会向自己的父母要钱,与城市的孩子进行攀比。但由于随迁子女的父母从农村走向城市,所从事的大部分是比较“脏、累”的工作,并且收入比较低,没有办法在金钱方面满足孩子的要求。结果很容易出现孩子孤僻、不合群,不敢进行人际交往等心理异常。

2.2.3 自卑和敌对心理 现在的社会是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农民工子女从农村走到城市,相对于城市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不能和城市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加上随迁子女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缺乏必备的现代化学习工具。这些因素容易使随迁子女产生自卑心理以及对城市子女的敌对情绪。

2.2.4 思想简单、自制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随迁子女在农村接触的人都是农民,比较淳朴、单纯。这些学生思想相对简单,做事情犹豫不决,对事物的诱惑缺乏抵抗,易于相信人,容易被他人利用。在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成绩不好时,容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行为约束。

2.3 体育运动对随迁子女心理问题的干预

2.3.1 有利于缓解随迁子女的思想压力 农 民工随迁子女应该多参加足球、篮球、长跑等一些竞技性项目。这些竞技运动融协作、技术、技能、情感和心理于一体,要求参赛队员全方面发展。参加这些运动项目可以宣泄心中不良情绪、促进睡眠、缓解思想压力、放松紧张神经、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

2.3.2 有利于随迁子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篮 球、排球、足球、体育游戏、拔河、接力跑、两人或三人脚踏车、交谊舞等群体性体育项目要求各个队员之间默契配合、协同作战,也是青少年都比较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随迁子女参与其中,能够感受到团体的力量,使他们在运动中逐步建立和同学的协作关系,纠正不合群的现象,改变孤僻的性格,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随迁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

2.3.3 有利于培养随迁子女的自信心 跨 栏、跳高、跳远、拳击等体育项目需要运动员具有快速反应、果断判断的能力。在这些项目面前,任何犹豫、徘徊都将延误最佳的运动时机而导致比赛的失败。随迁子女多有犹豫不决,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处理事情不果断,做起事来缩手缩脚,自信心不强等问题。因此,多参加这些快速反应类项目有利于能养成果断的性格,提高自信心,培养和锻炼果断的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克服性格中优柔寡断的缺陷。

2.3.4 有利于随迁子女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鞍 马、体操、滑冰、游泳等具有表演性和挑战性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胆大、心细、动作技术熟练。引导随迁子女多参加这些具有表演性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培养勇敢无畏的精神,克服胆怯心理,从而消除心理障碍,培养战胜困难的心理和精神。

在体育干预的具体实施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难易适中的技巧项目进行练习,减少挫折次数,培养其克服挫折的精神,使其在面对挫折时,有很强的自信心,从而使自我意识增强,更好地把握自己。

3 结语

关于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权利和利益,改变其弱势境遇;保障农民随迁子女在城市中能够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特别是教师素质,并引导城市孩子改变用“有色眼镜”看待农民工随迁子女;增加社会支持,保证随迁子女和城市子女在教育上享受“同城待遇”。最关键的是学校要通过体育运动干预,消除农民工子女因教育边缘化而引起的心理障碍。

[1] 边 缘化——百度搜索[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70158.htm.

[2] 吕 建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述论[J].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5 ~18.

[3] 中 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8(4):68~71.

[4] 王 守恒,査晓虎.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8(1):71~75.

[5] 邓 竟红.论就读城市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J].世纪桥,2011(21):119 ~120.

[6] 唐 红明.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现象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660~662.

猜你喜欢

边缘化农民工子女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