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汤将息法在儿童发热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2013-02-14徐慧彬

天津护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稀粥桂枝汤服药

徐慧彬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发热”是儿童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属于外感病证,是由于卫表失和,正邪交争所致,常用汗法解表。素有“群方之祖”之称的桂枝汤即是“汗法”的代表方剂。《伤寒论》首次在桂枝汤方后提出“将息”的概念,针对药物的煎法、服法、药后护理等方面的要求都有具体介绍。而对于具有“稚阴稚阳”体质特点的儿童患者来说,护理有其特殊性,从药物的煎、服到药后将息,均应依据患儿生理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达到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的目的。我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针对服用桂枝汤治疗发热的患儿,护理中应用“将息法”,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9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病程1~2天。服用桂枝汤过程中,依“将息法”原则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2 用药护理

2.1 药前护理 即药物煎煮将息。“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1]。药物煎煮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桂枝汤应以微火煎煮,以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发挥。儿童用药,可依药量适当减少水量,使水漫过草药即可,本组方药均取汤汁60mL,以便于患儿服用。

2.2 服药护理 即药物服法将息。清·徐灵胎于《医学源流论》中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恰当的服法可提高疗效,同样的药物由于服法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本组患儿经护士详细讲解与指导,均遵医嘱服药,达到良好效果。

2.2.1 服药时间及服药温度 服药时间和温度是根据病情及药性决定的,某些疾病只有正确地掌握服药时间、温度才能保证疗效。桂枝汤为发汗解表剂,治疗“赃无他病,时发热而不愈者”,本组患儿选择发热前服药,服药温度40~45℃,“适寒温”服不仅保证疗效且不伤及脾胃,利于病后康复。

2.2.2 服药量及服药次数 服药量及服药次数,依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缓急调整。服桂枝汤之根本在于“中病即止”。桂枝汤方后注:“服一升……。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即一剂分三次服,若一服即得汗出,应停止服药;若汗出不彻,则病邪未解,需继续服药,约在半日内将一剂服完;若服后仍未得汗,只要病情不变,可以服至二三剂。本组患儿服1剂退热者2例,服2剂退热者7例,服3剂退热者12例,服至4剂退热者2例,未达退热效果者2例。

2.2.3 注意事项 在护理儿童喂服药时,要细心、耐心。一方面,注意不要强行灌服,以免引起误吸。采取适当护理措施,以减轻其抵触情绪,保证药物治疗顺利完成。可以播放动画片、讲故事以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在汤汁中加入少许冰糖,或在喂药前后给少量冰糖,少量多次频服,使儿童更易接受。另一方面,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相同年龄患儿体重可能存在极大差异,所以每个方剂具体喂服药量不同,护理人员应予充分重视,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准确喂服,防止过量或不足。同时将服药后病情变化及时向主管医师反馈,以及时调整药量。本组3例患儿因咽峡及口腔黏膜疱疹致局部疼痛剧烈,极度抵触服药,在喂服汤药过程中,不仅给予适当鼓励、爱抚;同时遵医嘱适当减少汤汁量,并降低药液温度,以减轻痛感,使服药更加顺利。

2.3 药后护理 即药后将息。是治疗疾病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药力作用的发挥。服桂枝汤以早得微汗为旨,其药后将息主要包括啜稀粥、饮暖水、温覆、药后观汗等。此阶段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以助药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1 温覆、啜稀粥 桂枝汤方后注:“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温覆、啜稀粥是对服用桂枝汤药后护理的特殊要求:一方面,服药后立即给患儿加盖衣被注意保暖,为取汗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即服药约半小时后饮热稀粥,这里着重强调“热”、“稀”二字,以借水谷之气振奋阳气,益胃气、养津液、助药力,不仅利于汗出,且可补充汗后所失津液,使汗出邪去而不伤正气。

2.3.2 病情观察 服桂枝汤后观察重点应归于有汗、无汗,出汗时间、出汗部位和汗量等,详细记录服药量、药物起效时间及有无异常反应。微汗原则是汗之得法的关键,以遍身微汗出为最佳,切不可大汗淋漓,无度发汗。所谓汗不得法,包括当汗而不汗和不当汗而汗两种情况。发汗不到位无汗而邪不能除,过汗则不仅易伤阳气,而且易竭阴津,加重病情,原病反而不能治愈[2]。本组患儿服药后有3例大汗出,及时采取拭去汗液、予适度饮水等干预措施,均未出现不良反应;2例体温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者,遵医嘱及时调整用药。故服药后应做好病情观察,并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2.3.3 汗后护理 因病后体虚,且汗出后腠理疏松,易感外邪。故汗出后应注意;首先,考虑到患儿好动的特点,采取安抚、劝导等有效措施,督促其卧床休息。以避风寒、防止复感。其次,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汗液并及时更换衣被,不可饮冷水、冰袋冷敷、冷水擦浴等,以免“闭门留寇”[3],使邪无出路,热反更甚。最后,部分患儿经退热治疗,多次发汗,极易合并气阴两虚症状。素体虚弱患儿,尤其是服用中药制剂退热同时又应用西药退热者,出汗过多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体温下降过快会出现虚脱、体温不升等不良反应,护理中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口服糖盐水或输液等对症处理。

2.3.4 饮食护理 《伤寒杂病论》在饮食护理方面也有详细论述,指出饮食的辨证:“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为害则成疾。”桂枝汤方后注“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饮食选择应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原则,以保证摄入充足的水分,补充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供给适量热量和蛋白质。如米粥、山药粥、红枣粥、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高热伤津着可多饮水,或以梨汁、藕汁、西瓜汁代茶饮;忌食肥肉、鱼虾、油炸食品;忌韭菜、大蒜等辛辣食品;禁生冷、酸性食品。哺乳期患儿服药期间,指导乳母亦适度节制饮食。

2.3.5 健康教育 患儿家长普遍存在焦虑、溺爱等心理特征,日常照护中常出现饮食不合理、用药不规律等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在护理中不仅耐心劝导患儿,更需要进一步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因患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在服药及将息中注意顾护脾胃之气。指导其做好用药后病情观察及照护,并着重注意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减少油炸及膨化食品的摄入,尽量避免反季节食品及与药性相反的食物,忌冷食。日常多予牛奶、山药、红枣、苹果、梨等以健脾益气、滋阴润肺之品,不仅可以促进疾病康复,还可预防感染的再次发生。

3 小结

将息法运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药物效果的发挥。口服中药汤剂退热,因作用温和、标本兼治而在临床广泛应用。本组以桂枝汤为代表的中医药治疗患儿外感发热性疾病体现了痛苦小、见效快、副作用少的优势。从药物煎煮到服药及药后护理,依《伤寒论》将息法,从细微处入手,认真做好病情观察、饮食起居护理及健康宣教,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促使患儿早日康复的目标。

〔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19.

〔2〕姜勋,韩延华.浅析《伤寒论》中桂枝汤及其类方[J].河南中医,2010,30(7):631.

〔3〕李洛丽.桂枝汤服药护理6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9):631.

猜你喜欢

稀粥桂枝汤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服药先分阴阳
各有其土 (外一首)
稀粥南北味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