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胃培元法配合针刺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2013-02-08李学军刘礼梅龙小娜陈亮亮王亚瑜金月萍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4期
关键词:培元针药灌胃

李学军 刘礼梅 龙小娜 陈亮亮 吴 婧 孙 建 王亚瑜 金月萍

(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1]。临床主要采用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进行根除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依赖性大,副作用多。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较多,如辨证论治、复方、单方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2]。本课题组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发现以益气健脾和中法针药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显著[3]。本研究观察脾胃培元法配合针刺疗法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大鼠胃黏膜Hp及形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为下一步研究其机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选取健康、清洁级SD大鼠7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80~100 g,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苏)2008-0004。动物于安静环境下分笼饲养,室温控制在(22±1)℃,相对湿度(55±5)%,自然光照,塑料笼内以消毒木屑为垫料,食水自取。大鼠适应环境1周后,从7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0只用于模型复制,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每组10只。

1.2 药品及试剂 阿司匹林、脱氧胆酸钠、雷贝拉唑、生理盐水、阿莫西林、甲硝唑等由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Hp菌株由安徽中医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黄连、蒲公英、陈皮、甘草等中药饮片由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

1.3 仪器与设备 切片机(Leica2135,德国),Olympus显微镜(BX51,德国),PCE-A型程控电针治疗仪(安徽天恒有限公司)

1.4 模型制备 参照文献[4]将大鼠分以下两个阶段造模。第1阶段:饥饱失常加药物刺激。即单日正常饮食,双日禁食不禁水,予阿司匹林混悬液2 mL(阿司匹林粉100 mg/kg体质量,溶于15%乙醇100 mL中),持续4周,共灌胃15次。以20 mmol/L脱氧胆酸钠溶液作为饮水随意饮用。第2阶段:Hp菌液制备。将Hp密集划线接种于Skirrow平板,37℃,微需氧环境中培养72 h,用灭菌生理盐水洗下菌苔,混合均匀,以酶标仪测定其 OD550 值在4.8~8.4之间(相当于 1×109CFU/mL)。上述菌液4℃冰箱保存,于15 h内大鼠灌胃。从第5周起,每周感染Hp 2次,共8次。灌胃前,先禁食水24 h,经口腔缓慢灌注5%NaHCO32 mL,20 min后灌注Hp菌液2 mL,1 h后给食,共4周。

1.5治 疗

1.5.1 药物制备 (1)西药制备:雷贝拉唑20 mg/片,用蒸馏水配成浓度为0.37 mg/mL的混悬液备用;阿莫西林250 mg/片,用蒸馏水配成浓度为9.17 mg/mL的混悬液备用;甲硝唑200 mg/片,用蒸馏水配成浓度为7.33 mg/mL的混悬液备用。(2)中药制备:采用脾胃培元法为主自拟脾胃培元方,药用党参15 g,黄芪20 g,白术 15 g,茯苓 15 g,黄连 6 g,蒲公英 20 g,陈皮 10 g,甘草6 g,中药饮片由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按中药常规煎煮法水煎后浓缩配制成0.78g/mL浓度。

1.5.2 治疗方法 (1)西药组给予阿莫西林、雷贝拉唑、甲硝唑混悬液0.5 mL/只,服用7 d,然后单灌胃雷贝拉唑混悬液2 mL/只,每日2次,连用3周。(2)中药组灌胃脾胃培元法汤剂2 mL/只,早晚各1次,连用4周。(3)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连续4周。(4)正常组同期相同条件下饲养,相同条件下抓捕与处理,并每日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连用4周。(5)针刺组参照《实验针灸学》[5]关于“常用实验动物针灸穴位”的取穴标准。针刺组选取“足三里”、“中脘”和“内关”(其中“足三里”、“内关”均选双侧穴位)。选用 1寸(25 mm)毫针,直刺 4~6 mm,留针 30 min。 于手术第1日开始电针,每日1次,连用4周。(6)针刺方法:针药组针刺方法同针刺组,另灌喂脾胃培元法汤剂2 mL/只,早晚各1次,连用4周。

1.6 标本采集与检测 所有大鼠治疗结束后采取颈椎脱位的方法处死动物,取出鼠胃,沿大弯剪开胃腔,洗净后,固定于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切取胃2 cm×1 cm大小的组织条块,用于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和HE染色。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率的检验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Hp感染情况 见表1。正常对照组无Hp感染,模型组感染率为90%,西药组感染率为40%,中药组和针刺组感染率为50%,针药组感染率最低为30%,说明各治疗组均可抑制Hp感染,且以针药组最显著。

表1 各组大鼠HP感染率比较(n)

2.2 胃黏膜病理变化 见图1。正常组大鼠胃黏膜上皮完整,部分可见少量散在的淋巴细胞。模型组胃窦部炎症程度较重,可见程度不等的点状或片状糜烂。治疗各组胃黏膜炎症反应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其中针药组变化更明显。

图1 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切片

3 讨 论

Hp相关性慢性胃炎,据其症状当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呕吐”、“嘈杂”、“吐酸”等病的范畴。病因有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辨证分寒、热、虚、实。病初为实,日久伤脾,脾气不足,阳气亏虚,阳损及阴(胃阴不足),则由实证转虚证。《丹溪心法·痞》:“有湿热太甚为痞者”、“痞者有食积兼湿,心下痞须用枳实、炒黄连”为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6]。现代研究提示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属于中医脾胃湿热证型[7]。Hp感染属中医所说邪气的范畴具有毒的性质,邪气损伤脾胃,使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水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化为湿浊,蕴于体内日久而形成湿热。其次为饮食失宜,不仅首先直接伤害脾胃,而且胃不受纳与脾失健运可以相互影响,最终形成脾胃受损、湿热内蕴、邪气内结、升降失司的病理改变[6]。

本研究在继承新安医学“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治疗脾胃病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从中医理论出发提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邪相争”而导致“正虚邪恋”的观点。在益气和中法针药并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已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临床研究基础上,采用脾胃培元法为主,以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黄连、蒲公英、陈皮、甘草组成脾胃培元方,结合针刺中脘、足三里、内关的针方,共同发挥培护中焦之元、调养脾胃、养胃祛邪的功效。

本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窦部炎症程度较重,可见程度不等的点状或片状糜烂。治疗各组胃黏膜炎症反应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其中针药组变化更明显。提示脾胃培元法配合针刺疗法对Hp所致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在抑制Hp感染方面,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甚至优于西药组,提示脾胃培元法配合针刺疗法对Hp相关性胃炎体内Hp有一定抑杀作用。可见,脾胃培元法配合针刺疗法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Hp的清除及胃黏膜形态的改善有良好的效果。为临床采取针药结合治疗Hp相关性胃炎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63-1864.

[2] 林强,吴和木.HP相关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8):108.

[3] 李学军,刘礼梅,吴倩,等.益气和中法针药并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70 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5):51-53。

[4] 吴施国,蒋通荣.左金丸对幽门螺杆菌所致胃炎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275-277

[5] 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40-350.

[6] 孙靖若.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952-1953.

[7] 韩子岩,韩松岩,韩树颖.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悉尼内镜胃炎分类及HP感染相关性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9):556.

猜你喜欢

培元针药灌胃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幸福就是跟你走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景行行止
——蔡培元、林风眠在杭州 纸本水墨 林皖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生大黄及轻质液状石蜡灌胃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小鼠、大鼠灌胃注意事项
一种简易的实验兔灌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