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三段式”动态实训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013-02-02付奎亮
付奎亮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 南京210038)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是保证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更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是提高与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与当前教育部大力提倡的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相违背,也与当前社会就业市场对人才模式的需求不相符。因此,迫切需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尤其是实训教学方面。所以,我们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工学结合理念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使学生在校内的教育与校外的实习及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一)实训教学的概念
与普通教育课程以知识为主要构成要素不同,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构成要素比较复杂,最为基本的有知识、技能、任务和产品(或服务)。知识和技能是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条件,而产品(或服务)是完成任务的结果。四个构成要素有四个参照点,以这四种不同要素为参照点,便形成了职业教育的四种课程模式,即学科课程、技能训练课程、任务课程和项目课程。学科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技能训练课程是让学生反复练习单项技能的课程,即实训。
实训与实验和实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实验是为了解决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及自然问题,而在其对应的科学研究中用来检验某种新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而进行的明确、具体、可操作、有数据、有算法、有责任的技术操作行为。通常实验要预设“实验目的”、“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发表“实验结果”。实习,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是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应用在实践中。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
它们三者之间的共同点是突出“实践”。而从一般实践课的开展程序上,笔者认为一般是按先实验、再实训、最后实习的顺序。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实践性应该是越来越强,也就是说,与实际工作中岗位能力需要越来越吻合。
(二)实训教学的意义
因为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实践课(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的最主要形式。但高职院校由于培养的是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型高技能人才,所以根据岗位需求特点及课程特点,大多数实践课应为实训型。从现实情况来看,实验型课并不多,而顶岗实习由于受各方面限制,安排起来也不是那么顺利。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实训,一方面,可以增加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就业的成本和风险,增加就业的机会。
(三)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探索的实践,也是正确和有效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实践。按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分为“理论与实践并行”、“理论为实践服务”和“理论实践一体化”三种类型。从职业教育中的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本质来看,无不是围绕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来开展的。
实训教学的现状与方法概述
(一)教学方法与实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国内外专家对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比如李秉德教授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如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陶冶法等。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再如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原理性教学方法、技术性教学方法、操作性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与“教学”之间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大部分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中都可以采用,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中不宜采用。实训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发现法、探究法,以及行动向导法(如任务驱动法、案例驱动法、项目驱动法)等。
(二)实训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企结合。其中,校内实训是指学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学校实验室进行;校外实习一般是安排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到企业实习;校企结合则是先安排毕业生在学校实验基地进行试验、实习后再进入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实习。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以及投资力度的加大,现在各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实习课的比例都有所提高,但是这些实践课仍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比如,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多为验证性实验;理论与实践脱离;训练技能单一;实训任务随意性大,缺乏系统化、专业性项目设计等现象。另外,比较典型的还存在着实训教学中的两个极端现象,一种情况是教师先讲后练,缺乏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只是进行大量重复性的操作技能训练;另一种现象是“任务项目失控”,每次实训也给学生布置完整的训练项目,但缺少对训练项目背后的知识点的引申和必要的讲解,结果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各种实训项目,没有达到通过项目或任务驱动,让学生重点掌握各种技能、技巧知识的目的,这也是学校实训和企业实习的重要区别之一。最后,我们通过调查还发现,许多数学校将实验与实训不加区分,混为一谈,大部分教师将实训课上成了实验课,实际上很多专业是不需要实验的。
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一)实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实训教学方法的使用先后经历了先理论后实训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一直到在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三阶段教学法。三阶段教学法是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改革,是行动导向学习方法之一。通过教学活动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学方法感兴趣的程度由低到高分别为纯理论型课、先理论后实训型课、任务驱动型课、项目驱动型课。之所以职业学校学生对项目驱动教学最感兴趣,是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做事”,还要求学生能“做成事”,其本质是以结果为驱动的。而项目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不仅要求学生做,而且要求学生按需求分析,做出符合要求的成果。从任务驱动到结果驱动,这是一种实践观的重要转变。项目驱动教学的实践观,是把实践理解成了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并认为实践只有指向产品才具有意义,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而教学活动研究发现,即使是最能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机的项目驱动课程,在不同阶段,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也应有所改变,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也有对学习方法本身的需求,学生一但对一种学习方法熟悉掌握之后,就意味着不再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任何指导,他们就能独立进行学习,这时教师的教学就不再对他们有吸引力,因为即使不听教师讲解、指导,他们也能做出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时仍采用相同的教学活动安排,已经不再合适。该课题项目组一线教师,根据教学活动实践经验,总结了一种“三段式”动态教学法,其本质仍然是行动向导式项目驱动教学,但每个阶段的活动安排,根据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进行调整。“三段式”动态教学法的教学活动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讲步骤——牵着走。教学活动实施步骤如下:(1)教师进行项目效果展示,提出任务要求;(2)教师操作演示,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和操作技巧;(3)学生根据教材操作指导步骤完成项目任务;(4)教师与学生交互,及时检查控制;(5)学生按时提交项目作业,成果评估。
第二阶段:讲思路——扶着走。教学活动实施步骤如下:(1)教师进行项目效果展示,提出任务要求;(2)教师操作演示,重点讲解完成工作任务的思路;(3)学生根据效果要求,回忆教师操作完成项目任务;(4)教师与学生交互,及时检查控制;(5)学生按时提交项目作业,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讲要求——看着走。教学活动实施步骤如下:(1)教师进行项目效果展示,提出任务要求;(2)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工作任务的思路;(3)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4)学生自我独立检查控制;(5)学生按时提交项目作业,成果评估。
三个阶段是按照学生学习成长过程来设计的,而每个阶段的项目任务也是按照由易到难的职业成长过程进行序化,再结合每个阶段中都按“确定项目任务→任务分解→完成任务→检查控制→评价反馈”这样完整的工作过程,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工作,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而对知识(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学习是以项目为载体,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的。具体三个阶段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把握,一般情况下,当第一个阶段进行到一定时期,学生操作速度明显提高,甚至大部分学生不需要教师操作演示就能自己做时,就应该进入第二个阶段,而第三个阶段一般放在期末终结性考核时期。从一个阶段上升到另一个阶段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飞跃,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阶段的调整时机。
(二)实训教学方法在实际课程中的实践
“三段式”动态实训教学,是对行动向导教学法中三步走的继承和发展。当时课题组参加研修班,在行动向导教学方法学习中,只提出“牵着走、扶着走、看着走”三步骤。但具体如何实施,如何“牵着走”、如何“扶着走”、如何“看着走”没有深入探讨。通过实践我们探索了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即牵着走——讲步骤、扶着走——讲方法、看着走——讲要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研究并探索大量教学方法,可是由于专业课程不同,学习内容不同,以及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需要动态调整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下面将以笔者所授课程——会计信息系统为例,阐述近几年实践研究所形成的“三段式”动态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实训教学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具体做法是,全班按统一参数、统一经济业务事项数据进行组织实训。此阶段要求指导教师先演示讲解,然后进行操作技能训练。将ERP软件系统设为单机版,即每个实训学生独立完成所有岗位职责,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技巧,为了能使每位学生顺利完成所有实训项目,要求给学生指明具体的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准备、实训资料、操作要求等内容。从系统管理、总账管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购销存管理等模块进行分项目实训。这些实训项目的设计既相互独立,又有很强的连续性,为了照顾不同进度的学生能正常执行实训项目,我们为每个实训项目都准备了一个实训账套,通过系统的引入账套功能,可以继续进行后面的实训。第二阶段的操作要求是分组、分角色进行实训。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分工要求,每个行业的各个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也必须通过认知与体验才能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责。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的实训环境,我们采购的是用友ERP—U8系统,该系统是企业真实版。在ERP实验中,我们通过安装设置,不仅能用于单机版,还可以运行于网络版。在网络版环境下,将学生4~6人为一组进行划分,每小组共享一套经济业务数据,让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切实体会每个财会岗位的操作规程和相互之间数据的传递流程。此阶段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小组划分、分工安排,讲解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而不再进行详细的操作步骤讲解。第三阶段的指导要点是,真实企业经济业务数据进行会计信息系统一体化综合实训。为了使高职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竞争力,除了对基本专业技能、技巧进行掌握,对个别岗位进行轮岗实训外,还有必要设计综合性、层次高的实训项目。为此,我们在第三个阶段设计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综合实训项目。通过此项目实训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系统管理素养,以及财务决策能力。另外,通过综合训练可以发现前两个阶段实训中被掩盖的漏洞,如有的学生由于第一阶段为了争取完成每一个分项目实训任务,他们可能不是在自己上一个实训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实训,这样前一个实训中出现的错误就不易被发现。再如,第二阶段由于是每个小组一个实训项目,小组内由于是分工协作,也不易考察其从事角色之外的技能。通过第三个阶段的综合实训,学生实训资料虽然相同,但由于建账初期各系统参数要求都不相同,也没有账套数据可供还原,每个学生必须完整地做一套真实企业经济业务。通过该阶段实训,学生基本上对本课程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领全面掌握同时也为今后从事各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训教学三个层次——会做、知错、改错 实训教学三个层次要求的划分,是对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具体体现,是三段教学法与学生职业培养不同层次的有机结合,是在《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的实训教学中总结得出的。以往大多数教师的实训教学任务只停留在第一个层次的要求上,认为学生只要按照事先规划好的操作步骤,参照教材或教师演示讲解依葫芦画瓢就算完成实训任务了。通过分析发现,这只是初级职业能力的要求,即会操作。现实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形是复杂万变的,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仅用操作,还要求根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知错和改错。于是,我们就配合“三段式”动态教学法,提出了三个不同层次职业能力的要求。例如,在实训中对由于操作失误,在后继实训中出错的学生,通过教学演示,给学生讲清楚错误的地方、原因,以及今后如何避免这种错误,通过进一步指导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改正系统中出现的错误。有时,我们还与用友公司合作,将他们常见的售后服务错误情况拿到实训课堂上进行典型讲解与演示。这样就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信息系统相关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全方位综合职业能力考核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如果只强调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教学做合一”,最后考试还用传统的理论考核形式,大多数学生为了通过考试,会出现平时不好好学习,只在考试前突击。这样的教学改革还是不成功。我们的探索是,平时实训内容、实训形式、技能要求与考核要求相统一。通过与用友合作,该课程考试期末采用与全国资格认证考试相配合,采用全国统一资格认证考试平台,以考查学生实际职业技能掌握标准。通过该平台考试,一方面,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实际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还给学生提供一次资格认证机会。通过相关模块的考试,如果达到模块要求,可以申请全国ERP信息化工程师资格认证。经过实践发现,认证考试如果考前进行两到三次全真考试环境的模拟考试,学生过关率会大大提升。如果ERP信息化工程师如果不进行模拟考试,第一次过关率只有约10%;如果考前让学生模拟考试两三次,最后再参加全国统考,目前过关率能达到80%左右。除此之外,我们每年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会计信息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可以横向比较检验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在全国的地位水平,提高学生兴趣,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之目的。
学期结束对该课程的终结性考核是结合平时考勤、实训项目完成情况、学习态度、职业技能鉴定成绩等综合指导进行评定,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实训教学改革经验
(一)统筹规划,系统建设
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学生水平、课程体系等要素构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整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与其他教学要素的改革相适应,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要加大投入力度,给予支持和指导,尽早把教学方法改革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同步纳入教学改革的轨道,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改革试点提供倾斜政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方法。
我们学院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全方位改革。
第一,实训环境建设方面,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软硬兼施、建用并重、先诊断后建设,分阶段实施,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营造工作过程化学习环境。通过规划建设,会计专业形成了手工实训、模拟实训、仿真实训等多模式,基本技能实训、专业基础实训、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多层次的实训体系框架。
第二,工学结合课开发方面,通过课程开发实践我们完成了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定位(岗位、任务、能力)分析表、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标准、会计专业部分课程项目设计表、教学资源开发思路设计方案、行动向导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案、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方法设计与实施方案。
第三,实训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行动向导教学法进行了学习和消化吸收。经历了任务驱动、案例驱动、项目驱动、专业化项目驱动等阶段,现在此教学法不仅在专业课领域,而且在公共课领域也得到推广使用,效果显著。
(二)高度重视,突出地位
通过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分为“理论与实践并行”、“理论为实践服务”和“理论实践一体化”三种类型。目前大多数院校之所以实训教学效果不明显、效益不高,主要是因为没有理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是围绕“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两个中心建立的,一个专业的课程方案由多门学科科目和相应的技能训练科目构成,把这些科目按照各自所固有的逻辑排列,独立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和学习时间。在教学实施中,学科课程常按时间顺序被划分为文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并辅之以相应的技能训练课,也就是说大部分将实训课当作理论课的辅助教学形式。要想达到职业教育所谓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就要改变传统培养模式,重视校内外实训教学,需要将实训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最主要的目标任务来抓,而不是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形式,并且多设计开发一些“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从而防止因突出应用导致专业设置缺乏学科支撑而发展后劲不足。
(三)面向过程,质量控制
人们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习得,是通过大量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活动经验获取的。我们对实训教学法的改革,除了在工学结合指导思想下设计开发大量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实训项目,还突出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与评价,避免由于课程改革从“任务驱动”到“结果驱动”而出现只重视学生实训结果,而忽略学生操作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学习方法、操作规范、合作协同、工作效率等多种职业综合能力的教养与评定。虽然我们在改革初期引入“ISO标准的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困难,但每一位高职院校的实训指导教师应加强实训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研究,加强实训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我们所开展的实训课真正达到实际训练的效果。
[1]高峰,等.高职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4).
[2]王祥薇,张红飞.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郭红,等.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实训体系的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3).
[4]姚洪略.基于ISO标准的实训基地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15(2).
[5]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09.
[6]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