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013-02-02侯军才郑顺昌赵艳庚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规管中华医学会阵发性

侯军才 郑顺昌 赵艳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前庭外周疾病中列为首位。临床表现为头部运动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短暂的眩晕伴眼球震颤[1]。60% ~90%[2]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病因;继发性者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手法复位目前被认为是治疗BPPV最为有效的方法[3]。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以Dix-Hallpike诱发实验诊断,以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患者3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耳科门诊共诊治38例PC-BPPV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年发布的BPPV诊断标准[4]:①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②Dix-Hallpike试验阳性为后半规管BPPV,且具有短潜伏期(<30 s)和疲劳性。③头颅MR排除颅内其他器质性病变。检查方法:Dix-Hallpike试验:受检者坐在床上,头侧转45°,检查者迅速将其放倒,头超出床沿并下垂30°,出现眩晕和向上的旋转眼震为阳性。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6~74岁,平均48岁;病程3 d~4年6个月。其中<l周7例,1周~1个月12例,1~6个月12例,>6个月7例。

1.2 治疗方法 通过Dix-Hallpike法确定后半规管的靶侧半规管;(以左侧后半规管为靶半规管为例):患者取坐位,头向左侧转45°,保持该头位使患者快速躺下头悬30°后,患者经过中度头伸位,头快速向右侧旋转45°,然后患者旋转呈侧卧位,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同时头前倾30°变位后头位保持不变,观察或记录眼震,直至眩晕消失30~60 s后再进行下一步骤。1次治疗无效,间隔7~10 d重复治疗,2周后复诊。

1.3 疗效评定 复位后1个月复查,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发布的BPPV疗效评估标准[4]Ⅰ级 眩晕完全消失;Ⅱ级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Ⅲ级 眩晕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BPPV。

2 结果

本组38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经复位,痊愈Ⅰ级34例(89.47%),有效Ⅱ级3例(7.89%),Ⅲ级1例(2.63%)。7例患者在复位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无其他不良反应。5例患者复位后眩晕消失,遗留头昏、头部昏沉感,经门诊及药物治疗1周消失。

3 讨论

BPPV是指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首先由Barany(1921)提出此诊断,1952年Dix和Hallpike进行详细描述,并正式命名BPPV。目前BPPV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两种学说[1]:壶腹嵴顶结石病学说和半规管结石病学说。BPPV眩晕是一种不稳定感或平衡失调,可以感觉头或周围环境的旋转,属运动错觉,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涉及科室较广。临床上眩晕的患者首先要排除中枢性眩晕,如脑血流疾患,必要时转到相关科室或邀请有关科室专业医师会诊处理(如急性脑血管病-小脑梗死等),也可以依据发作持续时间进行初步判断(本病发作持续时间不长于1 min)。在引起外周性眩晕的疾病中,BPPV应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等相鉴别,其鉴别要点主要有耳部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及眩晕发作持续的时间等。而Dix-Hallpike检查法是诊断后半规管BPPV的金标准。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检查法最好在发作期进行,阴性不能完全排除BPPV的诊断。

管石手法复位过程中,耳石在流向椭圆囊过程中患者会有呕吐、心慌、脸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应对的策略是及时对症处理。在目前我国的医疗环境下,对那些BPPV患者伴有后循环缺血或中风危险的患者在拟行手法复位是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同时要注意管石手法复位的禁忌证如椎管狭窄、脊髓损伤、脊柱侧弯、颈椎运动受限、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病态肥胖等,避免再次损伤。

BPPV是外周性眩晕的最常见疾患之一,而后半规管BPPV为本病的最常见类型,掌握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上述病例可以证明用手法复位治疗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大部分立即有效,疗效显著且简单安全,是目前后半规管BPPV治疗的首选方法。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0-532.

[2]莫晓冬,马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发病因素研究进展.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6):536-539.

[3]Fife TD,Iverson DJ,Lempert T,et al.Practice Parameter:Therap ies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n evidence based review)..Neurology,2008,70(5):2067-2074.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猜你喜欢

规管中华医学会阵发性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动物也会晕车吗
中华医学会2018年器官移植学年会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