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黄疸测定仪与蓝光照射配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探讨

2013-02-02申卫红

中外医疗 2013年5期
关键词:测定仪光疗病理性

申卫红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

新生儿黄疸又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称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由于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及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的病因较多,故黄疸在新生儿时期不仅多见且病情较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是:胎儿期红细胞数目相对较多,寿命短,生后短期内红细胞破坏多且快,胆红素每日生成的数量较多、来源较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较差,肠肝循环的特殊性等,使得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新生儿皮肤粘膜出现肉眼所见的黄疸。该文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产科孕期无合并症的正常分娩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0例进行治疗,以探讨利用经皮黄疸测定仪与蓝光照射配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从该院产科孕期无合并症的正常分娩出生的足月新生儿中抽取50例,胎龄37~42周,2 000 g≤体重≤4 000 g,Apgar评分8~10分,血清胆红素超过12 mg/dL,患儿均为黄疸过早出现、胆红素明显增高或上升幅度过大者为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由新生儿科医生每天用经皮黄疸测定仪测黄疸指数。凡黄疸指数>15(12.2 mg/dL),抽静脉血测血清总胆红素,总胆红素超过12.9 mg/dL,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

3 选用仪器

经皮黄疸测定仪和新生儿黄疸治疗箱。

4 应用分析

病理性黄疸时,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在游离状态时可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其代谢功能而导致多脏器的损害[1]。临床上要注意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若诊断为病理性黄疸后治疗要积极,充分,否则将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多脏器的损害。表现如下。

4.1 神经系统的改变

未结合胆红素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神经元的损害,严重者表现为核黄疸,后期可表现为永久性椎体外系神经异常。

4.2 心肌损害

生理状态未结合胆红素具有抗氧化基作用,是新生儿防御各种氧化物质损害的血浆自由基清除剂之一,当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多,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未结合胆红素可作为自由基堆积于体内,对心肌产生毒副作用。

4.3 消化道的损害

未结合胆红素在消化道的沉积可导致纳差、恶心、腹胀及稀便。

4.4 肾损害

又称“胆红素肾病”,病理改变是肾小管集合管内有胆红素结晶。

因此,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必须积极给予治疗,而蓝光照射可使皮下组织内的未结合胆红素氧化分解成无毒的水溶性产物,自尿和胆汁中排出,降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

5 护理探讨

5.1 蓝光箱内患儿的护理

①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空气消毒3次/d,时间60 min,蓝光箱清洗1次/d,消毒1次/周,定期做空气培养。强化7步洗手意识,减少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②记录入箱时间及灯管开启时间,坚持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除外)。

③光疗时要尽量多的暴露患儿的皮肤,让其充分接受蓝光照射,因蓝光对患儿的眼睛与会阴有损伤,必须遮盖双眼及会阴部。

④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眼部、口腔、脐部、臀部及大小便的观察护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干燥。

⑤密切监测蓝光箱内的温度及湿度,注意保暖,保持患儿体温稳定,维持体温在36~37℃为宜,如体温超过38.5℃要暂停光疗。

⑥观察意识和精神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吃奶情况及有无呕吐,防止窒息的发生。

⑦光疗后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仔细检查患儿皮肤有无破损,观察有无光疗不良反应[2]。

5.2 疗效观察

患儿经蓝光照射治疗后,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明显减轻,伴随症状消失,黄疸指数降至正常者为痊愈;黄染部分消退,伴随症状好转,黄疸指数下降,但未降至正常为有效;黄染消退不明显,伴随症状存在,黄疸指数下降不明显为无效。

6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新生儿黄疸重在预防,应针对引起黄疸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通过促进胎便排出、游泳与抚触等均能有效增强新生儿的消化、吸收能力,刺激其食欲,增加排便次数,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从而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3]。

7 结果

经皮黄疸测定仪测定位置为前额及胸部。分解胆红素最有效的光波是蓝光,因此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适宜的治疗措施且疗效较好的方法,新生儿每日经过12~24 h有效的蓝光照射,连续治疗3~5 d后,黄疸明显消退,无一例发生核黄疸。具体光疗时间需根据病因、病情、黄疸程度、血清胆红素值来决定。

8 讨论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在生后2~3 d开始出现黄疸,4~5 d最明显,7~14 d自然消退,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其他临床症状,黄疸程度较轻不需治疗可自行消退的为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在24 h以内,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12 mg/dL(未成熟儿超过15 mg/dL);生理性黄疸持续超过2周,未成熟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者并伴有精神萎靡,反应差,厌食及体温改变,严重者伴贫血、肝脾肿大等均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包括:孕期TORCH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尿路感染,新生儿肝炎综合症等。非感染性黄疸包括:新生儿溶血性疾病或结构异常的溶血,血管外溶血,母乳性黄疸,胎便排除延迟,胆道先天畸形,药物性黄疸,其他,如新生儿低血糖,酸中毒、缺氧、脱水跟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都可加重黄疸[4]。

经皮黄疸测定仪对新生儿具有简便,快速,无痛苦,可多次重复,并使光疗效果判定更加简洁。由于其为非创伤性检测,避免了穿刺采血给患儿带来的创伤与痛苦,虽其读数不能直接代替血清胆红素的实际情况,但只要使用正确,与血清胆红素值测定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测定时可与血清胆红素值做对照。

蓝光治疗安全、有效,无论对于成熟儿与未成熟儿,是否存在溶血以及何种肤色,它都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胆红素能吸收光线,以波长450~460 nm的光线作用最强,蓝光波长主峰在425~475 nm之间,为光照的最好光源。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照射下,加速氧化分解,使胆红素从人工异构体转化为(E)型异构体而降解,这些异构体可溶于水,经胆汁排泄入肠腔或从尿液排出。光疗同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腹泻、皮疹以及核黄素缺乏、青铜症等不良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光疗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减少体液丢失,补充核黄素,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颜色的变化,一经发现立即停止光疗,光疗停止后症状消失,无远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经皮黄疸测定仪与蓝光照射是诊断与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其可靠的疗效,越来越被临床医生及患儿家长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顾春健、富琴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多脏器损害2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45-22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25.

[3]刘延伟,陈丽雯,李瑞锡,等.游泳与抚触对剖宫产新生儿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393.

[4]尹伟.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7-38.

猜你喜欢

测定仪光疗病理性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基于Android系统的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的设计
智能复摆周期测定仪的研制
牛贝诺孢子虫病的发生、病理性诊断及防治
拜安时与D1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的临床实用性比较
双面和三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