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瘫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2013-02-02魏玉霞
魏玉霞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瘫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魏玉霞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瘫手术患者中的护理应用以及护理体会。方法我院于2010年4月份至2012年2月份收治的56例胃瘫手术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支持,改善患者的胃蠕动与胃动力,促进胃功能的恢复。结果本组56例胃瘫患者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之后,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抚,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胃瘫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提高了临床的护理疗效,避免了患者再次手术,减轻了患者与家庭的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胃瘫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4月份至2012年2月份收治的56例胃瘫手术患者,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在35~56岁,平均年龄为(43.5±3.4)岁。在56例胃瘫手术患者中,胃癌患者26例(贲门癌11例;胃体癌8例;胃窦癌7例)、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3例、胰头癌7例;行胃大部切除毕I式吻合术24例,毕II式吻合术19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3例。
1.2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参考Bar-Natan 标准:术后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严重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叩诊有振水音;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800 ml,且持续时间大于10 d;胃镜/钡餐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但是有胃潴留,特别是固体食物;未使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明显的水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未患有引起胃瘫的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1.3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胃停止减压以及在进食流质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患者的胃引流量达到1050~1250 ml,且有10 d胃引流量维持在600~800 ml以上;在对患者进行体检时发现,肠鸣音减弱,在叩诊时出现振水音。本组患者在行手术前均对其实施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仅表现为吻合口轻度水肿,胃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
1.4治疗措施 患者禁食、水,并持续胃减压,以3%的温盐水对胃进行清洗,以减轻吻合口处的水肿,以便促进胃张力的恢复。维持胃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并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以及给予患者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促进胃动力的恢复。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对本组胃瘫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因为患者的心理情绪对胃瘫的发生与恢复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患者得知自己手术后出现胃瘫,其心情非常低落、焦躁,会出现拒绝饮食、饮水,甚至严重者会出现睡眠障碍。针对此种情况,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充分的沟通,要求家人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鼓励,对患者的焦躁情绪进行安抚。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有着足够的耐心,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细心观察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的过程与疾病的预后。增强患者对于疾病治愈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使其能够充分配合治疗。
2.2营养支持护理 胃瘫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进行长期的禁食、水,胃肠减压。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消化液丢失,如果营养不能够及时进行补充,就会出现营养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常规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两种,肠外营养支持是术后胃瘫患者在胃功能恢复之前必须进行的胃肠外营养治疗,以此来确保胃肠与机体的正常代谢,纠正负氮平衡;而肠内营养支持是在确诊为术后胃排空障碍,禁食、同时行肠胃减压,使胃得到休息。
2.3饮食指导 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饮食指导。患者不可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这样会造成胃潴留,加重胃壁的水肿。胃在行切除手术之后,会对进食的食物产生不适感,引起过敏水肿、吻合口炎症水肿、吻合口痉挛等不良并发症。因此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避免患者再次遭受痛苦。
2.4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让患者平卧,护理人员通过对腹部的按摩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同时,要求患者早日下床进行活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适当的活动计划,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量,促进肠胃蠕动,以便早日康复。
3 结果
在本组56例胃瘫患者中,有31例患者出现情绪焦躁,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的情绪有所好转。且在护理的过程中,没有患者出现营养失调等并发症,最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4 讨论
在目前的研究中,胃手术后的胃瘫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和致病机理都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手术激活了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2],导致胃肠动力受到抑制,致使残胃弛张无力、胃排空障碍。另外,精神因素、饮食改变、营养不良等因素也是导致胃瘫的致病因素。因此,对患者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组56例胃瘫手术患者中,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等临床护理路径,明显降低了胃瘫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患者再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本组护理的过程中,促进胃动力功能与排空功能的恢复是缓解胃瘫综合征的主要措施。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熟练的护理技巧。而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心理护理是护理胃瘫的基础[3]。
综上所述,本组56例胃瘫手术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下,其恢复效果较好,减轻了患者与家庭的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孙明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1,6(6):202-203.
[2] 何旭.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国临床护理,2010,2(2):121-122.
[3] 唐秋芳,吴芹,叶萍.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60例护理体会.现代医院,2009,9(7):80-81.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第三人民医院
胃瘫即胃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由于非机械性的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多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但是疼痛不明显。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56例胃瘫手术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取得较好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