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实施语文校本课程 促进中职校企文化对接
2013-02-01王用楼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校园文化的特色构建创造了条件,也为中职校企文化对接提供了重要抓手,极大地丰富了校企文化对接的内涵,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中职教育培养的主要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职语文课程建设也应服务于这一培养任务的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发和实施语文校本课程,既是贯彻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校园文化的特色构建创造了条件
目前中职校园中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行为品质,在就业工作中,缺乏沟通的意识与艺术,自信心不足,缺乏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发展的动力。解决这些中职学生的行为问题,加强行为方式引导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中职学校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下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面向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需要,建构系统的评价方式和发展性评价体系,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活动、体验、对话等实践方式学习语文课程。在课程的整合中,突出就业与创业教育,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实践实习,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信心,提高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服务观念、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
充分体现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直接的一个重要区别,这一区别使得中职语文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同时,也为校园文化的特色创建,尤其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实施中职语文校本课程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全面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以企业文化为主要突破口,拓展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创造奠定更良好的基础。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中职校企文化对接提供了重要抓手
现代企业看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而这些并非一般课堂教学全部能能够实现的。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教师可以依托特有的语文课程资源,分析语文学科所拥有的资源及优势,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对课程资源积极筛选、加工、整合,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深层价值和学科价值,通过改编、补充或拓展,在校本课程的整合中突出企业文化教育,尤其是将地方人文、经济知识、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开发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方案,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渐感受和了解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创新、创业、创优精神。
中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以就业为导向”这个基本点。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往往出现“抓实不足,务虚有余”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用的抓手。而通过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就能够将企业文化在课程学习中进行长期的渗透、吸收、融合,让学生在中职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将职业素养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素质。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丰富了校企文化对接的内涵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具有其他学科不可相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也为语文校本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宽广的空间,也促进了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的升华。教师可以在理解学生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形成有内在联系的多元化的模块组合,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
毫无疑问,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当地的自然和经济、企业界的成功人士、企业经营之道,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人文精神、企业的优良传统、员工的优秀事迹、老板的创业经历等等均能够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课程的教学活动本身也成为企业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和学习渠道,通过不同的选课,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师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情感体验来构建自身的体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与企业,并能够有意识地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路,在进入企业时更容易地融入企业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发展。
综上,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业精神,引入企业文化教育,促进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作者简介:王用楼,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