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秋笛散文集《花茶》
2013-02-01吴站伟
[摘要]在菲律宾华文文学中,菲华散文创作是菲华文艺园地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在菲华文学中,秋笛以散文著称。本文试从秋笛散文集《花茶》中抒写东西方文化集萃地菲律宾的华人社会生活来分析菲华人民的心声。
[关键词]菲律宾;东西文化;家园意识;菲华社会商业化
在文学和现代意义上,“茶”早已不仅仅是单纯满足生理需求的饮品,在文学中它超越了物质本身的价值而得到了文化层面的升华,成为中国文化的展现和象征,成为恬淡平和人生态度的诠释和中国文人精神气质的寄托。”在菲华文学中,秋笛以散文著称,她最新出版的散文集《花茶》中她对于“茶”的文学诠释显示出她独有的精神追求;秋笛对于“茶”的文学和文化意义上的精心描写引我深思,秋笛借用对茶的文学描写表達了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互释:以东释西彰显东方中华传统文化的善良、勤劳美德,以西释东表现出西方基督教文化博爱、和平的精神信仰。在东西文化互释的双重影响下表達对菲华社会中华人问题的深思和追问,从而体现出菲华社会整体华人的心声。
一、东西方文化影响
“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看,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菲律宾受到了东西方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西班牙文化(天主教)和美国文化(新教)等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菲律宾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与本土文化撞击和融合,形成了一个多民族与多元文化的国家。”秋笛女士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多元的文化、殖民历史背景下的菲华人社会更显现出非同一般的社会生活状态,秋笛身为华人站在异域的土地上用华人身份来反观菲华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颇能引人深思。
秋笛作为菲华社会的知识分子,她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经验,对社会、人生、生活的认识有着独特的真知灼见。在她的散文集《花茶》创作中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对她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她身为一名华人,中华传统文化在家庭和父辈言传身教的熏陶下使身在异国他乡的她对血脉亲情的乡愁怀有深深的眷恋;另一方面她又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自小在浓郁的宗教环境中成长,教会学校的教育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奠定她对上帝的笃信,这种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造就了秋笛以跨文化的“双重视角”来关注菲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华人的生存状况。她用基督教博大无私的仁爱精神来感化身在异乡华人的故国家园情怀,又对菲华社会商业化的冲击表现出华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二、家园意识
菲律宾在东南亚诸国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灿烂的文化和文学艺术成就,在椰风焦雨的自然环境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神秘的国度。自1521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环球旅行来带菲律宾群岛为起点,以西班牙为代表的西方开始在菲律宾长達3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西班牙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西班牙殖民者长期致力于在菲律宾推行天主教;引进传教士、建立教堂、创办教会学校等。秋笛1945年生于马尼拉,虽然身为华人自小接受教会学校教育,毕业于圣公会中学,获圣都马斯大学医学学士学位。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让她用基督徒博大无私的爱心来爱她周围的一切人。在《花茶》开篇《感谢神》(代序)中引用《圣经》的经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只是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从《感谢神》中可以读出基督教文化对于秋笛的影响,神的爱已深深渗透到她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她用一颗关爱心和感恩心来表達她对于神的感激之情。在《回家过圣诞》一文中秋笛叙说兄妹之间的情深义重和期望有爱意的人世间。“圣诞是爱的季节,多花些时间去爱你的朋友、亲人、兄弟,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不是很好吗?圣诞也是个期盼的季节。小孩子们期盼圣诞老人送他礼物,基督教徒期盼耶稣的爱能充满每个人的心,期盼基督的道理能唤醒沉迷在罪恶中的人,让他们不再作恶,让百姓有好日子过!”她用基督式的“博爱”来关爱世人,期盼用爱使人世间的一切变成爱的世界。这典型体现秋笛基督教价值观,基督教倡导“博爱”理念已成为她的精神食粮,她在这样的精神食粮中汲取着有益的营养,坚持自己作为“师者”精神操守和道德良知,宣传基督“爱”的博大和无私,希望营造一个到处充盈着爱的世界。
秋笛虽然在菲律宾出生和成长,但至今她同她的外子及三个孩子都持有中国国籍,体现出她对中华文化认同和追求,她在《花茶》中所关注的华人社会生活显示出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的特点,体现出菲华社会的诸多矛盾之所在。菲律宾马尼拉的生活并不能掩盖她对祖国的浓密的情意。在《花茶》中秋笛通过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表達了自己的心声。“葡丝,没有坟墓,没有墓碑,很痛苦,你知道吗?刚才我好想念马仔,家里没有人,我他想,要是有墓碑,我可以到墓园去看看他,但是,什么都没有。难道我要跑到海边去?也不知道他流浪到何去?……我真不该听他的话把骨灰撒到海里去,但那是他的愿望,我答应他,我不能食言。……他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海里,让我飘到菲律宾,飘到中国去。……”这是秋笛已去世的好朋友妻子的一番话,从这段话里可以读出移民美国一家人的双重痛苦,无论对于已逝去或活着的人都反映出漂泊海外游子渴望落叶归根的精神归宿,故国家园永远是海外游子的灵魂归属地。这种心有所系魂有所归的感受对于常年飘泊在海外的华人是一种真实的心灵写照。
三、菲华社会商业化
“中菲两国是隔海相望的邻国,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自中国的唐代就已开始。”菲华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和菲律宾的交往主要通过海上商业贸易,从唐朝到宋元贸易来往世态良好,特别是明中叶以后,随着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菲律宾是海上之路的必经之地,晚清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由于生活所迫,一部分人离开家乡下南洋——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地区。至此在南洋的华人开始了他们寄人篱下的异域生活,华人也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对菲律宾而言,华人是外来民族,中华文化是外来文化,他们于本土文化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只有经过长期的碰撞,融合,才能逐渐形成新的文化。对于华人而言,由最初的“落叶归根”思想到最后的“落地生根”的夙愿的转变,客居异国他乡的寄人篱下的生活并不那么容易。”中菲两国的商贸来往中华人获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华人要想真正融入菲律宾社会生活首先必须克服的就是政治和文化上的认同,但是,菲律宾的本土文化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长達3个多世纪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商业文化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不知不觉中也发生着某些变化。“都说中国人是最重礼仪的。菲律宾现在的华人,婚、喜、寿、庆、丧的繁文祷节,搞得人头昏脑胀。然而,待人接物的礼仪,却好似渐渐流失了。”从文中所举的列子可以读出华人子弟做人最基本道德伦理渐失的背后不仅仅有外在的客观原因:菲律宾政府教育机构对华文学校中文课程的压制和干涉,而且在主观上家庭教育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化的生活节奏早已超脱出中华传统那种“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式影响。礼仪是需要用爱心和真情来培养的,秋笛在《渐逝的礼仪》一文中通过今昔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说明为人师、为人父母岂有不懂礼仪之重要;若为人师、为人父母不懂礼仪、不尊重他人、无感恩心、无羞耻心何谈教育好下一代,培养出有出息的下一代。唯有用真爱去浇灌精心培育华人子弟,他们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菲华社会在西方商业化的冲击下,华人的中华传统文化也相应地发生了某些变化;菲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华人社区不如先前那样和谐共生,菲律宾当政者为了经济利益驱动不惜损害华人子弟的精神。在《变相鸦片》一文中秋笛对菲娱乐博彩公司在华人区开设赌场的做法表達出身为华人师者应有的愤慨,同时也对菲律宾政府的不作为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指责和批驳。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当政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未来的栋梁,这是极为不人道的行为,也难怪秋笛女士会发出那么大的愤慨并且这也和华人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赌场离学校太近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恋上了赌博就像爱上了鸦片,如何戒?”赌博的确是残害华人区学生的精神鸦片,作者的这种为华裔学生担心和对政府的指责反映了菲华知识分子的心声,显示出菲华社会华人在异国他乡生存的困境。传统文化中的婚姻、爱情观念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冲击下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秋笛在《花茶》中对此进行了反思性的审视和批判,例如在《悲剧电影》中关于爱情的描写是一曲悲伤的哀歌,男主人公因为爱情陷入无尽的伤痛。同样在《雨中哭泣》中秋笛一改传统文化中“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抒写,在商业社会中金钱占据中心地位,金钱对人的诱惑使真正的爱情变成了痴情男移情女的“商业爱情”。纯洁的爱情一旦掺杂太多的功利性因素在内于是就变得面目可憎了。在《曲终》一文秋笛抒写了现代菲华社会中的婚姻问题复杂性,志伟母子为了金钱不惜欺妻骗婚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悲剧下场,这同时也显示出女性贤妻良母的传统美德在现代商业利益的冲击下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秋笛以优美的文笔抒写了菲华社会在东方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双重影响,菲律宾的完盘西化使中华传统文化遭受巨大冲击和发生着某种变化。但身为华人的秋笛既对优良传统文化丧失而痛心却又希望于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大爱来拯救日益混乱的社会。她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审视东西方的文化观念,用发自心灵的声响来为菲华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她的《花茶》需要人们耐心的细读,从中品味淡雅的清香和余音绕梁的回响,聆听来自菲华社会群体真正的心声。
作者简介:吴站伟,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