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初探
2013-02-01李早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逐步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压力。当前,部分高校强化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大多的就业指导属于“短期临阵磨枪”型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应强化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对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实施思路及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2007年,教育部在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中明确强调,高校必须开设不得少于38学时的就业指导课,并将课程纳入高校教学计划。高等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就业教育与谋取职业划为等同,而要科学、全面的规划,从大一学生开始,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随着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步增多以及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把握自己,对自己做出清晰的分析和正确的定位,并在漫长的人生竞争道路上看清方向,面对现实残酷的竞争。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学生树立一定的奋斗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职业生涯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变化过程,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人们去奋斗,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目标。第三,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不同的阶段性目标,让他们在不断完成自身阶段性目标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跳过相应“高度”,形成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最终达到职业生涯的顶峰。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自身对未来职业的追求等几个因素,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今后不同阶段的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结合以下几方面的策略进行:
1、结合大学不同时期系统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应结合当前的就业情况,系统性的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有层次性、针对性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将一年级作为试探期,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从忙碌的应试教育阶段逐步向端正专业思想、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兴趣目标、设计职业方向转变。其次,将二年级作为积累期,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提升平台,提升综合素质和基本素养,定位职业生涯目标。第三,将三年级作为冲刺期,在二年级积累的基础上,强化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并结合实际,初步拟定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将四年级作为分化期,熟悉就业政策和就业渠道,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竞争上岗”的就业意识,提高求职技能、力争顺利就业。
2、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的形成
大学生就业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目标,也是当前衡量大学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应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来强化职业意识的形成,从未来个人职业生涯的角度来考虑,做出详细的规划,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社会变化的需求进行不断调整。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是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3、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自我定位,正确面对就业形式和就业压力
当前的高校学生,一部分对自我没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评估法则,把对自身的评价往往停留在自我的主观臆断上。要全面的剖析认识自己,必须将自我评价、他人评估相结合,并借助科学的测定工具和综合的方法,从量和性两个方面来评估,通过评估,明白自身的角色、自身的最终目标、愿意干什么、能干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另外,大学生在立足校园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社会和就业环境、就业压力的了解,这是做出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基础。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高校应指导大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深入了解和认识目前所处的就业环境,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讲座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途径帮助大学生熟悉和适应就业环境。
4、强化就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开展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职业法规教育,强化毕业生求职的心理辅导以及求职材料撰写、应聘技巧等知识的指导,让学生从心理、心态、技能等方面全面的把握职业生涯规划。
5、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
在准确认识自我和正确认识就业环境、就业压力的基础上,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喜好、价值偏向、就业区域选择等因素的实际情况,确立符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好大贪功,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大学生应按照这个合理的职业目标去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个人进入真实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简介:李早(1982-),男,汉族,四川自贡人,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