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3-02-01张燕
张燕
〔关键词〕 科学教学;科技实践活动;家校结合;探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2—0044—01
小学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应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依托小学科学课教学,有效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呢?
一、注意课内外探究的结合
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探究的起点和终点。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后探究的时间是无限的,应该结合课堂内外,使学生的探究无限延伸。
1.从课外到课内。科学探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活动需要学生事先就要介入,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蚂蚁》一课的教学,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课前对蚂蚁的捕捉和观察,那么课堂上的探究活动该怎么开展呢?像这一类课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开展一定的观察活动,做好材料、知识、方法、心理等方面的准备。
2.从课内到课外。许多观察实践活动需要较长时间,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如三年级下册《蚕的生命周期》一课,学生在课堂上对蚕的生命周期只能作一个概念上的了解,缺乏感性的认识和实际的观察,而这个内容又不能一下子在课堂上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在一堂课内完成。这些活动就必须从课堂走向课外。
二、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
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强调活动的“稚朴性”,就是说青少年参加科技活动,不是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而是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因而提倡青少年要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选择题目,研究身边的科学,探索身边的奥秘。我们在设计科学活动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度,设计出与他们实际能力相符的活动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1.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完小学科学三年级“植物”单元后,学生对植物的探究兴趣正浓,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开展“我和家乡的植物交朋友”的科技实践活动。
2.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例如在上完了《冷与热》这一单元后,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还想在课后研究的问题。于是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多少度的水洗澡比较合适?一杯开水变凉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比较稳定地变化?对于这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显然有些是学生有能力完成的,有些则是相当困难的。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研究的问题,以达到真正在课外探究中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刚开始进行课后探究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大量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探究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可以依托的协助者。
1.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引导学生课外探究是一个慢慢从扶到放、逐步培养的过程。刚开始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观察、研究做好铺垫。指导多一些,也可以确定较小的题目,让多人合作或单独探究同一活动。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后逐步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
2.帮助学生制定好课外探究的具体计划。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首先要选题,接着就要制定活动计划。课堂上有教师的指导,每次计划都较详细、合理。但是离开了教师,学生便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时,应该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制定实施方案。
3.努力促成家校结合的帮助体系。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其次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学生课外探究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查资料缺少书籍,做实验缺少器具,家长不够支持等。这就要求教师发动各方力量,创设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良好环境。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以课内代课外,以课中促课后,让孩子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观察,从一点一滴开始创新,让孩子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尖端的事物,只要用心、留心、细心,它也会变得这般简单、有趣。
编辑:马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