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统一:思想品德教学的终极目标

2013-02-01李静荣

甘肃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实际思想品德教学疑点

李静荣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实际;误区;热点;是非;疑点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2—0040—01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应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要敢于突破教材、课堂的束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一、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

当前,有部分青少年学生因受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加之社会阅历匮乏,认识问题具有片面性,盲目崇洋媚外,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笔者则通过纵横两方面的对比,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我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使他们走出了认识的误区。1.纵比:即把我国建国初期的情况与60多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已初步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对比,不但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我国的发展前途,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2.横比:即以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建国史和生产力进步史进行对比。拿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建国史来比,西方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时期算起,大约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从1949年算起,才不过60多年。资本主义国家这数百年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剥削、掠夺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众多国家,其中也包括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赖以建立的基础是被某些帝国主义国家掠夺过的贫穷无比、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这样一比,学生则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利用热点,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对某些社会问题都非常关注,这些问题主要是社会热点问题。教师有效利用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1.如何看待金钱的问题。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道德生活中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无序化,某些人的行为令人不齿,有些人为追逐金钱而不择手段,这败坏了社会风气,甚至损害了民族尊严。教师可利用这一热点,通过理论和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认清拜金主义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2.怎样看待改革开放的问题。当代初中生生长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其间涌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在改革开放中,社会上的一些旧观念、保守思想也影响着他们。有些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怀疑,有的学生则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钱都让外国人赚去了。笔者则结合教材内容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不是动摇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使各种具体制度和管理方式逐步完善,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不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没有出路,社会主义事业有被葬送的危险,而对外开放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做,澄清了学生的认识,使他们真正理解了列宁这段话的含义:“资本主义得到的将是多余的利润,这种多余的东西由它去吧,我们所得到的将是最主要的东西,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巩固起来,在经济上战胜资本主义。”

三、解开疑点,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学习——认识——实践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所经历的基本步骤,要使学生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有些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教材中的论述都是唱高调,书中的道理可望而不可即,这就是学生心中的疑点。对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疑点的原因,并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两手抓,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意义的阐释,又要帮助学生解开疑点,引导他们走好人生之路。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实际思想品德教学疑点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
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
巧用方法 突破疑点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解析西藏古建筑具备防雷措施说法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