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的实践探索*——以嘉定徐行黄草编为例

2013-02-01陈静静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民间艺人草编艺术类

陈静静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201808)

徐行黄草编的历史及现状

嘉定徐行黄草编是我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是采用徐行镇特产的草本植物黄草为原料, 经晒干、染色、搓绞等工艺,再手工编织成各种日用品或工艺品。 工艺文化是地方经济活动的一种缩影,黄草编工艺正是上海嘉定地区工艺文化经济模式的代表,是上海郊县为数不多的本土手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上世纪80 年代曾为地方外贸经济带来极大的利益。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变迁,黄草编工艺早已远离了地方经济活动的舞台,基本上已被淡化为曾经有过的文化记忆。

2008 年, 徐行黄草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进,深刻影响了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对黄草编而言也是如此。 这为黄草编制作工艺的抢救、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艺术类高职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记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和发展, 几千年来口传身授的民族民间活态文化传统正面临着急剧的流变和消失。 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特性,使其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责任。 艺术类高职教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 是职业教育的区域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性的完美结合。

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艺术类高职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艺术类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许多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手工技艺有着密切的关系。 艺术类高职院校具有大量与民间工艺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储备人才, 同时还有大量具有丰富设计制作经验的教师,可以为新产品设计与开发提供相应指导。同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艺术类高职教育, 也是培养高职特色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开设民间特艺工作室,创设适合黄草编传承的情境,聘请民间艺人传授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语言、手工艺、表演艺术等,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 师徒相传的方式代代延续,黄草编也是如此。 最早的黄草编主要通过家庭成员内部的传艺、黄草编工厂内的师徒带教传授技艺。 传统学校教育的知识传递方式更多的是课堂教学。 为了使传统手工艺得以有效的传承,学校开设了黄草编工作室,对照工作场所进行环境布置, 打破课堂教学的形式,聘请民间艺人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授技艺。 通过这些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的言传身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体验黄草编的文化和传统工艺。

黄草编工作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以第二课堂的形式欢迎学生自由报名学习,基础不限,旨在提高技艺传承的广度。 同时在报名的学生中多次筛选,确定5 位优秀学生,每周固定时间传授技艺。 每个学生每周在工作室的学习时间不低于8 课时,旨在提高技艺传承的深度。 除此以外,与学校纤维艺术社团相结合,为社团学生纤维材料的设计和制作提供部分指导,而纤维艺术材料的多样性、技术的多样化、展示效果的多元化提高了黄草编技艺的扩展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人虽然技艺精湛,但一般文化程度不高,艺术创作水平较低。 而艺术类高职的学生一方面接受文化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接受比较严格的艺术专业训练, 与传统学徒制比较, 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为黄草编技艺传承储备力量。

(二)原真性保护与适度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而原真性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 原真性是要教育传承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完整的手工艺技艺。 对此,学校虽然聘请了民间艺人,但是并不规定艺人的编织题材与内容。 在工作室创立的初步阶段,民间艺人只是将黄草编传统的题材与图案进行复原性编织,并不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创作。 黄草编是运用天然植物纤维黄草编织而成,由于黄草本身材质不易长久保存,虽然黄草编有着近千年的历史, 但是并没有传世作品。而对民间艺人不加任何干涉的经典作品制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已有的黄草编作品进行复原和保存。

注重作品的收集与整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通过口头相传,制定详细的访谈提纲,对民间艺人进行口头访谈和记录,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材料、工具、工艺流程、编织图案、编织技法等进行拍摄,配合访谈整理而成的文本资料,建立资料库。 手工艺是动的艺术,对手工艺流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编写脚本,拍成视频资料,通过文字、摄影、摄像及录音的方法对黄草编内容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

在重视传承的前提下适度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模具。 制造了笔记本电脑形状的模具,编织了适合放笔记本电脑的草编包。 (2)新图案。 与时俱进,开发了大量的新图案,包括卡通、海宝、世博等图案。(3)新产品。结合当前需要,制作了如灯罩、手包等新产品。(4)新材料。探索多种材质相结合,如黄草与麻结合,黄草与陶瓷结合等。

(三)重视理论研究,编写传承方案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对即将流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学校与传统作坊的重要区别之一是重视理论研究。 学院在原真性保护调查的同时,积极申请课题,深入进行相关理论研究。 依托黄草编工作室的课题有上海市科研创新项目《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与思考》、上海市晨光计划《嘉定黄草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为黄草编的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而且高职院校的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院校之间互相配合,资源共享,为研究发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搜集相对较难, 主要通过口头相传的形式, 而且很多知识是程序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难以用语言很好地表述,所以大部分民间手工艺没有配套的教材资料。 学校进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的整理, 能够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 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方法, 编写适合黄草编新手学习的项目设计方案与活动设计方案,有效地促进了黄草编的传承与教学。

(四)整合资源,多形式扩大影响力

调动与整合人力与物力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特色艺术活动。 学院内部开展如讲座、民间艺术展、 民间艺人进校园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喜欢黄草编工艺。 对外积极参加各种展览,创造各种展示平台,扩大黄草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如2010 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黄草编织艺术秀” 项目入选世博会公众参与馆“秀空间项目”、2011 年参加首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和第六届中国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展等,不断扩大了社会认知度。

高校的一个优势就是平台功能。 黄草编工作室既是传授技艺的场所, 又是一个对外展示的平台。除了走出去参展,还吸引了大量的校外机构及人员进行参观,每年接待人员超过千余人次。 201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参观了工作室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同时,各高职院校参观交流,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结语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其关键是教育。 通过教育,可以使青年一代能够快速高效地掌握其工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发展。 保护传承行将消失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是艺术类高职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通过民间技艺工作室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类型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学院内创设了良好的传统手工艺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具有特色的艺术类人才,整理保存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外扩大了黄草编的知名度与影响度,获得了双赢的效果。

[1]李重阳.浅谈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教文汇,2009(5).

[2]刘慧群.民间非物质文化的大学传承[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陈又林.高校艺术教育作为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8).

猜你喜欢

民间艺人草编艺术类
临汾草编吉祥物入驻北京冬奥村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民间艺人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论民间艺人的保护与传承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