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六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实践*

2013-02-01李寿田钱剑林钱兰华顾国海汪成忠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生产性园艺校企

李寿田 钱剑林 唐 蓉 钱兰华 顾国海 汪成忠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8)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利用校内外多种资源,在校内建设的具有生产功能,可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彰显高职办学特色、提升高职教学质量、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的基本环节和重要举措。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具有百年历史,作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在挖掘深厚历史底蕴的同时,经过多年积极改革和锐意创新,并结合长三角地区园艺产业发展,立足“校、政、行、企”多方合作,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建设之路。笔者拟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例,探索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模式。

构建“六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院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深入,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不断得到拓展,逐步形成了融实训、创业、职业培训鉴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六大功能于一体,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六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生实训园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和生产操作技能的训练提供场所。因此,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对职业岗位的需求,学院在相城科技园建立了与园艺技术专业职业课程相对应的蔬菜、花卉、果树、盆景、草坪等生产实训区,并配套了塑料大棚30个(面积6 000m2)、现代化温室 3 个(面积18 000m2)、果树生产基地150亩,从而可同时进行蔬菜、花卉、果树等生产性实训。

学生创业园 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作为江苏省创业示范专业,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更为了促进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够自己创业,在科技园开辟了面积达6 000m2的创业区,专门面向有创业需求的学生,主要用于园艺植物的生产及销售,其产品严格按照科技园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生产。

职业培训鉴定园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企业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退伍军人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基地。为了做好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以花卉工、蔬菜工、果树工为主体,兼顾绿化工、育苗工等工种,在科技园内建立了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区,区内建立了种质资源园(用于培训和考核园艺植物的识别技能)、园艺植物生产园(用于培训和考核园艺植物从育苗到定植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能)、园艺植物应用园(用于培训和考核对园艺植物的应用技能)、植保中心(用于培训和考核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每年参与培训和考核的人数均在300人以上。

科研开发园 学院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师资力量足、科研实力强等优势,让园艺技术专业骨干教师担任生产管理和技术负责人,主持或参与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企业科技攻关、产业化开发等项目,着力提升教师科研、生产实践等能力。另外,也让学生参与这些课题,使他们可以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技术推广园 通过产学研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农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是提升高职农业教育社会效益的有力举措。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生产设施、技术等优势,为企业提供“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开发、示范和推广,通过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以生产促进教学,将教学融入生产实践,通过将“三新”在技术推广园示范推广,强化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服务区域农业发展的功能,彰显学院“励志耕耘一枝花,树木树人惠三农”的办学特色。

生产经营园 为了充分发挥校内实训资源的最大效益,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学院在科技园建立了育苗中心、花店、蔬菜销售部和果品销售部等,承接企业和社会上的一些生产任务,如蔬菜育苗、草花生产等,同时将科技园生产的一些产品进行销售,使学生从中学到园艺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营销技术,并可让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

构建“六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义

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载体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引入企业真实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获取真实生产中所需要的实践知识和职业能力,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熏陶,生产的产品还要经受市场的检验。这些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行为、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进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巩固和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平台高职实践教学既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又是高职院校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只有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将实践教学活动融入生产实践中,通过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才能使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靠近生产实际,使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园艺职业岗位需求,实现学习与工作结合、教育与实践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的抓手“双师”素质教师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招聘企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充实高职教育“双师”师资力量,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着“双师”师资短缺的问题,多数教师是出了大学校门又入高职校门,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导致实践教学深度不够,学生不能全面、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直接影响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为教师提供生产一线的实践机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教师就是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可有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确定实训基地功能设置,参与实训基地生产管理,能有效拓宽教师的知识面,特别是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

维系校企合作的纽带 校企合作虽然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主战场,但由于种种原因,校企很难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因此,学校与企业合作必须寻找一个有效的结合点,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基地成为校企双方利益的共同体,从而形成校企深度合作,不仅可以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局面,而且还可以借助学校师资力量的优势,通过技术服务、项目对接、联合攻关等形式,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层面,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提升校企合作的水平,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实现“零距离”就业的桥梁 通过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改“引企入校”为“引企入教”,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产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设置课程,确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性实训教学有机融合,将学生的“学”与企业的“产”有机融合,将学生的“需”与企业的“求”有机融合,可使学生在实习阶段就很好地掌握企业生产管理,了解企业文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操作相结合,专业实践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独立工作与融入团队相结合,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窗口农业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不能仅限于实践教学和企业生产,还应该具有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特别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和生产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功能,从而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融学校教学、企业生产、社会需要于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构建“六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具体模式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坚持“以服务赢得信任,以信任促进合作,以合作实现共赢”的合作办学理念,成立了由学院、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联盟。校企以利益互惠为驱动,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开发、教学任务承担和教学场所提供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按照搭建1个平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强化6项功能 (实训、创业、职业培训鉴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生产经营)、实现2个目标(高素质技能型园艺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科技为农服务)的建设思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真实产品为目标,以“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为要求,对园艺技术专业“六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学校主导模式 是指由学校作为投资主体,通过自筹资金方式建设,由学校运用市场机制运行,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学生实训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实训基地在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的同时,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校办企业型。是由学校自筹资金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种类型,主要承担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并且面向园艺市场需求承担园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如学院的星火园艺有限公司,就是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成立的一个校办公司,在承担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同时,从事园艺机具、农药、肥料、草坪等方面的资材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同时承接市场上一些园艺产品生产和养护方面的任务。(2)技术服务型。是学校利用师资、技术和生产条件上的优势,成立服务机构,在开展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完成对学生实训的一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类型。如学院成立的蔬菜研究所、花卉研究所及常绿果树研究所,都是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成立的技术服务型机构,主要从事蔬菜、花卉和果树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对外技术服务等工作,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至今已经承担省市级三十多项技术服务项目,如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院县结对、院区结对等。将学院的科技成果在“长三角”地区进行示范推广,不仅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且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创业孵化型。即学院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开辟创业园,鼓励学生或毕业生留校创业,创业公司可成为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基地。如苏叶绿化养护有限公司就是由我院一名在校生创办的。该公司主要从事草花、盆花、草坪等生产养护等工作,每年接收近150人进行生产性实训和创业实训。学校主导模式是很多高职院校采取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其优点是易于管理,教学安排上自主性和灵活性强,在兼顾生产的同时,更能满足专业实践的需要,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但由于经营管理人员多为学校职工,所以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较高,对市场的反应相对滞后,在设备设施的更新上与企业有较大的差距,有出现亏损或经营不下去的风险。

企业主导模式 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及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这是学院近几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其具体形式包括:(1)企业经营型。一般是由学校有偿提供场所及生产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吸引企业来学校创办生产性经济实体,实行企业自主经营、自行管理、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在开展生产经营的同时,承担学生的生产性实训任务。如学院科技园内的苏州新天园艺有限公司就属于这一类型,该公司既从事高档盆花的生产,也承担学生盆花生产性实训任务。(2)企业资助型。是以企业投入为主的一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类型,通常是企业为了支持高职教育,推广和宣传企业产品及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以无偿赞助或以半赠送的形式向学校提供企业生产资料,企业为学生生产性实训提供平台,学校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如苏州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在学院投资建立的观赏植物生产实训基地就属于这一类型。企业主导模式的优点是可有效利用双方资源,校企互惠互利,学生也可切身感受到真实的生产环境;缺点是由于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影响学校生产性实训的质量,如可能安排学生从事一些简单的重复性操作(上盆、翻盆等)。

共建共享模式 是指由学校与企业按照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采用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这一模式一般由学校提供场所,由企业投入生产资料及人员,双方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开发生产和实训项目,积极营造职业氛围,同时建立健全保障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生产性实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形式,校企双方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该种模式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发展的方向,其具体形式有校企合作型和校企合资型两种。(1)校企合作型。是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师资、生产资料等,共建、共用、共管的一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类型。(2)校企合资型。是由学校与企业按一定比例出资,实行股份制经营和企业化运作的一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类型。在这种类型下,校企双方各自拥有部分股份,由企业提供生产资料,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真实的生产任务让学生完成,并对优秀学生择优录取。共建共享模式优点突出,投入有保障,技术更新快,管理水平高,产品销售畅。学校可解决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短缺的问题,有利于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解决用工难、熟练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并可增加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储备。但由于该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不确定因素较多,会影响合作的稳定性。在教学安排上要考虑企业的生产实际,所以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灵活性相对较小。共建共享模式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构建“六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经验

必须强化校企共建 (1)在基地建设模式上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共建。通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通过企业对新技术、新品种及生产市场的高度灵敏性,提升基地总体建设水平,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管理企业化,从而实现互惠互利,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校企合作的水平。(2)在基地建设目标上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沟通。由于学校建立基地的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生产出真实的产品,实现基地的产学研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因此,要与企业进行深度沟通,在基地建设功能上要充分体现多样性,在生产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职业性。(3)在基地管理上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对接,在基地运行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均应体现企业化特点,突出企业化管理,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提升基地管理水平,扩大基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在基地技术革新上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由于学校对生产市场技术革新的反应有滞后性,而企业则能够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能够及时更新技术。因此,通过师资互派互聘和学生的生产实训,既可优化师资,又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更可提升企业的社会竞争力。(5)在利益分配上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共赢。学校的主要宗旨是培养人才,追求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提高经济效益。校企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在于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为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向企业和社会的输送,既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又能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

必须强化功能拓展 园艺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建设具有实训、创业、职业培训鉴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生产经营等功能,能提供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能满足生产和教学所需的多元化、多功能教育场所。

必须强化 “双师”队伍建设要实现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办出特色,不仅要有具备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还要有能够指导生产与实践的教师,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水平高、教学质量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基地建设的首要条件。因此,学院每年均从园艺技术专业选派两名教师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的园艺龙头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开发等,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另外,学院也积极从企业聘请一些骨干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充实园艺技术专业的“双师”师资结构。

必须强化实训项目创新 要紧密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企业园艺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产业发展和技术、品种革新为驱动,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创新实训项目,提高实训技术和职业含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应减少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训项目,增加实用性、综合性实训项目,充分考虑园艺生产、管理、销售等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项目要遵循园艺生产规律,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综合实训能力、专业技术应用及操作能力。

必须加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院秉承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与长三角地区的多个园艺龙头企业,如昆山三维园艺有限公司、苏州维生种苗有限公司、常熟海明蔬菜园艺场等建立深度合作,构建了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使企业的优质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另一方面,可解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资源不足等问题。

[1] 王兴华,姜素芹.高职农林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6(3):37-38,42.

[2] 何应林.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八论[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2):18-21.

[3] 夏源庆.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1):51-52.

[4] 魏明斌.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建设探究[J].企业导报,2012(2):244.

[5] 高庆殿.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功能拓展研究[J].工会论坛,2012,18(1):137-138.

[6] 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猜你喜欢

生产性园艺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园艺系
园艺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