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不应该淡化语法

2013-02-01史秋芳

中学语文 2013年6期
关键词:单句复句淡化

史秋芳

主张语文教学要淡化语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在初高中语文课本里略去了语法知识。语文教师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了对语法知识的传授,这样的现状大约持续了十几年。如今,积极推广并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上,对语法教学还是“淡去”。

淡化语法,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导致汉语言基础的削弱。1992年,由国家教委颁布施行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语法有:汉字的构造、词的分类、词组(短语)的结构、句子类型、单句成分及复句类型等语法知识,到高中学习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语文教材从初一到初三,对语法知识从简单到复杂都作了系统的编排与介绍,并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来学习。当时的初中学生不仅能划分简单的单句,而且对复杂的单句成分也能正确划分。对复句不仅能迅速辨识各种类型,而且能对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做出准确的判断。自从淡化语法知识以后,一些初高中学生对相应的语法知识完全没有掌握,而高中阶段又是初中对这些知识的应用时期,结果在教学中显示出诸多弊端,遇到相关知识的教学,教师只能是遇着什么说什么,对学生来说,要么干瞪眼,一问三不知;要么在利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教师再三提示,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不透或思维受阻无法进行。

现代文的学习离不开语法。对一些文段或句子的理解,不懂语法对文意的理解似乎关系不大,但若懂得语法去理解,其效果大不一样。特别是议论文的阅读、写作显得尤为突出。若懂得一些复句类型及关系,正确使用一些逻辑推理去阅读、写作,就会分清句段的层次关系,就会敏锐地感受到思维的严密,气势的磅礴,说服力的强大。

如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物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段话周密的阐述了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复句,由两个复杂单句构成,后一分句的宾语又是一个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的谓语又是一个并列复句。若不懂语法,就很难感受到清晰的层次,严密的思维,对它的理解无疑是肤浅苍白的。

在历年高考题中,语言基础和语言表达题大约占三十分,语法是解决这一部分问题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小到汉字的识记改正错别字,大至修改病句,扩展与压缩语段等,无处不体现语法的重要性。

如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前四类直接或间接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提取主干来完成,不然一些病因无法诊断,或不能迅速准确的判明病因,只能跟着感觉走了。尤其成分残缺类型病句,是指句子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残缺不全,从而影响语意表达。若不懂单句成分的划分,找不出句子主干、枝叶,不能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这类知识的解决就成了一句空话。

古文学习也离不开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虽然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上有所不同,但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内在必然的联系。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最可靠的方法还是做语法分析。推究句子的陈述对象以及陈述方式,以明确句子大意;推究句中的动词是表主动还是被动,以判定句子是否是被动句;检验句子是否完备,以判断句子是否是省略句,进而确定省略了什么成分;检验其语序是否与现代汉语一致,以判定句子是否是特殊句。借助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就能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活用”词,也可通过语法分析得到准确理解。

笔者并不是有意夸大语法作用,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感缺乏语法知识之弊。任何知识的产生存在都是互相联系的,语法知识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是必要的,对学生规范正确学习使用汉语言是不可或缺的。语法知识的学习与阅读感知能力并不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有助于学生的感知能力,有助于祖国语言的规范纯洁。我们应该总结过去语法教学的经验,对未来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语法重新认识,重新安排,使博大精深的汉语得到更好的传承。

猜你喜欢

单句复句淡化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复句韩译研究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参考答案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4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五期参考答案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