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2013-01-31王化香
王化香 刘 丽 杨 爽
(吉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长春130012)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王化香 刘 丽 杨 爽
(吉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长春130012)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化疗药物外渗是输注化疗药物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0.6%。当药物渗漏时轻者导致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肿、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重者导致皮下组织坏死,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甚至截肢。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处理得当,避免给患者增加痛苦,也可能延误治疗,影响患者预后。所以医护人员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十分重要。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处理
1 导致药物发生外渗的原因
1.1 血管因素 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年老体弱或肥胖的患者由于血管硬化,可视性较差,血管弹性和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发生药物外渗。
1.2 药物因素 药物p H值、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如长春瑞滨、阿霉素、长春新碱等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1.3 操作因素 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针眼不准确。淋巴水肿;输入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静脉注射部位弯曲。
1.4 放射线的影响 经放疗过的区域,血管弹性、密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用药后有时可发生渗漏。
2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2.1 合理选择注射部位 ①为保证外周静脉通畅,最好取近心端静脉给药,避开手指关节及肘窝部位,因该部位静脉靠近动脉和肌腱,易引起永久性损伤。对强刺激性和发疱性药物最佳部位是前臂静脉给药。②长期化疗的病人,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③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④如果外周静脉选取有困难,可行深静脉置管给药。
2.2 提高专业技术 ①化疗给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行或指导,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尽量避免反复穿刺。②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③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抬高该肢体防止针孔渗血渗药液刺激局部。
2.3 合理使用药物 ①正确的给药方法: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会造成组织损伤。注射药物前,必须用生理盐水冲管,确保针头在静脉内注入药物,静推时边推边抽回血,确保药物在血管内。②严格按照医嘱配置:降低药物浓度,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要尽可能稀释药物浓度,正确掌握给药浓度和推药速度。③联合用药时:先静脉推注刺激性弱的物,再静脉推刺激较强的药物,如果各药刺激均较强,间隔时间一般>20min,以免加重血管损伤。
2.4 加强患者配合 ①在用药前详细向患者讲解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通畅,教会患者关闭输液器的调节阀,及时呼叫护士,尽量减少化疗药物渗出量。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告知病人静点化疗药物前尽量排空大小便,绝对卧床、勿动大小便均在床上进行。②发疱剂滴注时,减少患者的活动。护士必须密切监护直至药物输入体内,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按化疗外渗处理。③对于语言沟通障碍患者要给予重点关注。
3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3.1 紧急处理 发现渗出,立即停止静脉点滴,保留注射针头,回抽残留的药物。更换输液器,输注生理盐水。
3.2 使用相应的解毒剂 封闭液使用量根据化疗药的种类、漏出量、漏出范围做相应增减。如无相应解毒剂选择2%利多卡因4ml+生理盐水6ml+地塞米松5mg1次/d,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作环形封闭。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1]。减少各种刺激反应,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强刺激性药物外渗建议局部封闭每8小时1次,持续3天,一般药物局部封闭1次。同时冰敷24小时[2]。注意预防冻伤。需要说明的是奥沙利铂外渗后不能冷敷,因为奥沙利铂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和感觉异常。遇冷会使这种感觉加重。
3.3 对注射部位的观察 观察5~7天并作记录,包括发生时间、静脉进针部位和针头大小、估算药物外渗量、处理外渗的方法、病人的主诉及局部体征等,做好交接班工作。
3.4 药物湿敷 如局部肿胀明显,应给予硫酸镁、50%葡萄糖溶液+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或芦荟湿敷,也可用水胶体敷料,可起到消炎去肿胀的作用。
3.5 抬高患肢 发生外渗肢体要尽量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因药物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有局部皮肤破溃或坏死时时不要涂抹任何膏剂,应采用无菌换药的方法处理,清创或植皮渗漏24h后进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有学者经动物实验发现,高压氧疗有助于阿霉素外渗所致溃疡的愈合。
3.6 禁止洗热水浴 患肢更不能热敷,热敷不仅使药物渗出面积增大,而且局部疼痛感更加剧烈。因热敷使局部温度增高代谢增快,耗氧增加,加速组织坏死。
3.7 外渗部位未痊愈 禁止在外渗区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外渗部位未痊愈,禁止在外渗区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4 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化疗药物外渗的问题,医护人员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与技术水平是防止外渗的关键。分析外渗原因,做好外渗的预防,更是医护人员应尽的义务,及时的、科学的、正确的处理外渗,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减少医疗纠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宋林萍.常见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55.
[2]谌永毅.实用专科护士丛书肿瘤科[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6.073
1672-2779(2013)-06-0103-02
��韩世辉
201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