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0例手足口病患者护理体会

2013-01-31卢伟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病患者

卢伟华

・临床护理・

120例手足口病患者护理体会

卢伟华

目的 对存在于手足口病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 对本科室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隔离护理治疗, 对他们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 分析其表现, 总结手足口病护理经验, 介绍预防措施。结果 出现口腔黏膜病变、发热或皮疹, 这是患者通常的临床症状, 80例发热患者中, 临床表现各异, 5例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 33例为心血管系统症状, 2例为呼吸系统症状。结论 应采取隔离观察治疗手段, 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予以重视, 运用合理的技术和心理疗法护理手足口病患者, 把对其各种感染的防治当做重点来抓。

手足口病;护理;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本科室在2013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选取出来, 78例为男性, 42例为女性, 手部和足部以及口腔黏膜等处出现不同数量的丘疹或疱疹, 其周围有红晕, 疱内液体少, 多数患者出现发热症状。

1.2 临床表现 ①发热:80例患者, 占总数的66.6%出现发热症状, 其余的患者发热不明显 , 73例患者,占总数的60.5%, 出现体温38.5℃以下的低热症状, 6例患者出现38.5℃以上高热症状, 大多数患者发热的时间为持续3~5 d。②皮疹:所有患者的手部和脚部出现1~4 mm直径的疱疹 , 数量不等, 其形状为圆或椭圆形 , 疱内液体少, 周围有红晕。 臀肛门周围出现丘疱疹的患者为62例。

1.3 治疗方法 通常情况下, 对患者采取抗病毒对症治疗的措施。口服予利巴韦林, 涂抹阿昔洛韦软膏进行抗病毒, 并发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采用输入头孢曲松钠或阿奇霉素, 使用维生素C和肌苷以及果糖二磷酸钠进行支持治疗心肌酶偏高的患者 , 使用口腔炎喷剂治疗口腔溃疡患者, 对发热时间长或体温过高的患者采取物理降温, 并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等。

2 结果

120例治疗的患者, 5 d内体温恢复正常, 皮肤疱疹和丘疹变得干瘪消失, 溃疡面愈合, 恢复正常饮食, 达到痊愈。10 d后痊愈的患者有20例, 10 d以上治疗期的为4例。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与相应护理

3.1.1 各主要症状发生率 不仅有以上所述症状,以下几种也是本科室收治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热:73例低热患者, 6例高热患者, 发热症状患者占66.6%;6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表现为乏力和嗜睡以及呕吐等;32例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 血压不稳, 花纹在皮肤上出现;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为3例, 咳嗽和呼吸浅快等是其主要症状表现。

3.1.2 发热的观察与护理 每2 h检测1次体温, 38.5℃以上体温者, 采取物理及药物的降温措施。物理降温条件:室温适宜, 用温水进行擦拭, 或用冰袋进行冷敷, 严重者用酒精擦浴;药物:根据患者年龄, 或根据医生要求, 酌情口服布洛芬缓释片;护理要点:注重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出汗等症状, 发现患者发热, 及时测量体温, 对症进行治疗。及时给患者补水, 对重症患者密切注意, 防止患者发生休克[1]。

3.2 感染的预防与隔离

3.2.1 消毒隔离 尽早发现, 进行隔离, 及时治疗是对手足口病患者的最佳治疗原则。同时患者病房内的空气注意保持流通, 保持适宜的温度, 注重保温, 这种环境对患者发热降温和患者体温过低的防止都有利。 手足口病患者的病房, 需要定时紫外线消毒, 采取擦拭消毒一般物品的措施。对密切接触传播途径要严谨设防, 使用消毒液消毒患者私人用品。有研究证实把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切断, 使手足口病感染有效避免的最佳措施就是严格手卫生 。患者不良症状完全消失后, 方可出院, 1~3 d无复发,隔离方可解除[2]。

3.2.2 皮肤口腔 患者使用的床单和衣物等要保持干燥整洁和柔软。患者使用阿昔洛韦软膏 , 出现疱疹破溃和并发感染的情况下, 外用抗生素可以酌情使用, 给予并发重症感染患者采取抗生素治疗措施。丘疹或疱疹生于足部和臀部的患者, 必须使患处周围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患处受外界碰触, 避免由于接触造成破溃感染, 清洁患处的频率和力度要适当[3]。

3.2.3 隔离中的心理护理 本次报告中的患者, 在入院后, 受环境变化和疱疹疼痛的影响, 出现恐惧和紧张情绪, 甚至对治疗激烈抗拒。 这就加大了护理难度, 使患者疼痛加剧。 运用心理护理手足口患儿时, 在运用一般儿童心理护理的基础上, 需要着重注意患儿在不良情绪, 避免触碰到疱疹 。用儿童喜爱的物品将其注意力分散, 有利于儿童配合医生的治疗, 对疾病的转归有益。

3.4 预防宣传 手足口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较强的传染性, 而对传染进行控制的有力措施就是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儿童有含咬物品习惯的,在其痊愈前后, 其贴身物品禁止与其他儿童共用 。没有交叉免疫是本病的特征, 因此在疾病爆发期, 任何儿童都应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总之, 手足口病可以运用多种传播途径进行该病的临床症状和传染源以及传播途径等的院前宣教。这是使患者发病率减少的最佳途径, 积极的做好此项工作, 可以使疾病的暴发流行被避免, 有利于人心的稳定。但社会各部门的齐心合力是做好院前宣教的基础。而医务工作者不仅仅需要对各界部门院前宣教进行积极的配合, 更应该承担起院中宣教和院后指导患者恢复健康的工作。

[1]刘爱萍, 谢红艳, 韩颖.手足口病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护理学杂志, 2009, 24(11):19-20.

[2]孙丽莉.隔离病房患者心理探讨和护理.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31):106-107.

[3]沙爱龙, 刘颖.手足口病的研究概况.生命科学仪器, 2007, 5(11):13-16.

R788

B

1674-9308(2013)02-0032-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3.02.017

132000 吉林市第五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夏季警惕汗疱疹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