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研究
2013-01-31李晓东
李晓东
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研究
李晓东
目的 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癌(HLAIHCC)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 并对其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8例HLAIHCC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HLAIHCC主要可分为三型:内生长型、浸润型以及包块型, 以包块型为主。28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接受了切除手术, 随访中行根治切除手术的患者在1年和3年内生存率为89.5%, 64.5%;行姑息切除手术的生存率分别为60.2%, 30.2%, 其余3例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 HLAIHCC主要以包块型为多见, 肝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HLAIHCC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癌;病理特征;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癌属于比较少见的肝癌, 由于其缺少特异性表现, 且有部分患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 在出现明显症状就诊时往往已经是癌症晚期[1], 因而有必要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以求能够早诊断, 早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青岛市骨伤科医院HLAI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外科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8年3月~2011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56例, 其中合并肝内胆管癌的有28例, 其中男15例, 女13例, 年龄为30~67岁, 平均为(50.2±11.5)岁。所有患者均经相关诊断和手术证实, 患者在入院后主要表现为消瘦、发热、腹痛、肝大等症状;患者病程为3个月~20年, 平均为(15.2±9.5)年, 其中过去已经接受过其他手术治疗的有21例;实验室检查显示, 白细胞(WBC)数目升高的有19例, 谷丙转氨酶(ALT)指数升高的有12例, 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升高的有13例, 总胆红素(TBIL)升高的有14例。
1.2 治疗方法 在患者术前给予患者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并对其他器官疾病进行对症治疗, 以排除手术禁忌。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 根据其诊断结果行不同肝切除手术。手术切除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根治肝切除手术, 即切除肿瘤, 或并行肝叶肿瘤切除、胆管吻合以及肝管空肠手术;一种是姑息肝切除手术, 即由于患者腹内粘连严重, 而只单纯行肿瘤切除手术。
1.3 病理检查 将术中切除的肿瘤取切片送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 并对其进行分析。
2 结果
28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符合手术指征而接受切除手术治疗, 其中行根治肝切除手术的有15例,患者在1年和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89.5%, 64.5%;行姑息肝切除手术的有10例, 行姑息切除手术的生存率分别为60.2%, 30.2%, 其余3例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切片进行病理检查,发现肿瘤外观多为灰白色, 表面坚硬, 用肉眼进行分型, 其中包块型的有12例(48.0%), 属于浸润型的有7例(28.0%), 属于内生长型的有6例(24.0%)。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病症, 其合并肝内胆管癌的几率比较高, 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很可能是从结石演化发展而来, 但目前还没有定论。本文主要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肝内胆管癌从病理上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包块型、浸润型和内生长型[2], 从本次的结果来看, HLAIHCC主要以包块型为主。且由于此病的病程较长, 在临床上表现缺乏特异性, 因而在早期多与胆管炎等疾病相混淆, 从而影响了早期的诊断率, 而对其的确诊多是在术后对肿瘤切片进行病理检查后确定为肝内胆管癌。对HLAICC的临床诊断则主要是依靠实验室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血液检查中应注意的是ALT、TBIL、GGT以及WBC的变化, 若这几项出现异常升高情况则应怀疑出现肝内胆管癌, 在本次研究中, 28例患者在这几项指标上出现异常升高的例数都比较多, 这说明WBC、GGT、ALT以及TBIL与HLAIHCC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对HLAIHCC的外科治疗手段主要是采取病灶切除手术的方法, 由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 接受根治肝切除手术的患者其在1年和3年内的生存率要高于接受姑息肝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 这说明根治肝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姑息肝切除手术。
综上所述, HLAIHCC在病理类型上多以包块型为主, 对患者进行根治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此疾病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
[1]黄亮.肝内胆管结石伴晚期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肝胆外科杂志, 2009, 11(02):94-96 .
[2]黄奋.NF-κB、EGFR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和意义.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 5(11):1158-1163.
R735.8
A
1674-9308(2013)02-0028-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3.02.014
266022 青岛市骨伤科医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