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究

2013-01-31陈双荣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

陈双荣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称谓首次出现于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给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对于父辈而言,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以赚钱养家为主要目标,而是力图在城市中生根发芽,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而农民工市民化则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必然出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怀和重视,同时也凸显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及其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称谓,特指那些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来到城市漂流打工,但有没有城市户口的特定农民工群体。①

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源上看,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农村留守儿童演变而成的农民工。“留守儿童”是指改革开放之初,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独自留在农村。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一起生活的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而他们大部分辍学在家务农或者是出外打工。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技能和学历不高,综合素质偏低。二是生长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即20世纪80年代父辈进城后在城里出生和成长的儿童。因为政策制度和经济基础的限制,大多数仍被隔离在城市之外,最明显的就是他们的婚姻仍然局限在农民工群体里。这也因此导致了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很复杂的心理和人格特征。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1.队伍庞大,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目前,青年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国的农民工群体总数约为2.6亿。其中城市里约有1.6亿,而广大城镇还有约1个亿。②如此数量的农民工是我们城市发展的基础力量。而青年农民工与父辈们有着不一样的价值取向,从内心排斥农村,渴望成为城里人。且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与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这使得这些在城里长才的年轻人对农村生活不习惯。相反,他们对于城市便利的交通设施,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及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都有着无限的向往和追求。

2.务农时间短,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经验少

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在家长期务农的经历,只是在农忙期间或假期休息时帮助家里干点农活,以减轻家里的负担,而这部分干过农活的孩子,还是相对懂事体贴父母的。他们大都是从校门出来直接外出打工(包括务工、经商等),他们的制度身份(户籍制度意义上的农民)与现实身份(职业意义上的工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脱节。有的直接出生在城市,在城市长大接受教育,不要说务农经历和农业生产经验了,就是体验农村生活也只是在时间不多的假期里。

3.怀揣梦想,强烈渴望融入城市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生长地是城市,但他们并没有彻底实现角色转换,真正成为城里人。从农村进入到城市,以及在不同城市间的漂泊,城市中的拜金主义、物质利益至上等不良思潮使他们多注重追求较高的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而不太注重自身学历和能力等软实力的提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追逐不外乎是轻松体面的工作、潮流的服装、休闲的生活方式,等等。对于城市生活和生存的艰辛,他们不以为然。因此,即使在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愿意像父辈们那样回到农村,而是选择继续在城市,过着流浪的生活。寻求在城市自我发展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旋律”。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现状分析

既然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现实路径,那么何为农民工市民化呢?农民工市民化就是指农民工群体能够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与社会权利,如居留权、选举权、受教育权、劳动与社会保障权等,他们的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向城市市民转化直至趋同的这样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因此,农民工市民化不仅包括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的地域变化、从农民到工人的职业变更以及户籍变化等外部特征,同时也表现在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与城市融为一体,最终成为符合城市文明要求的、具有现代化市民素质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③

农民工群体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他们的主体,是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④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各级政府都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出台了相应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初见成效。

(一)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部分地区正在逐步采取相应措施以鼓励和落实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一体化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由此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由它衍生的一系列相关制度。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们正在贯彻关于积极稳妥地实行户籍制度改革,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例如近期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也明确提出,2013年陕西省将由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尽快制定农民工进城落户条件的政策规定,包括对农民工在中小城镇落户、在其他城市落户,新生代农民工优先落户,落户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承包土地处置等一系列问题的具体规定和操作办法。

(二)就业服务体系呈现多元化态势

近几年,各级政府积极贯彻与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做好社会就业这一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工作。在中央政策的大背景下,各地区各部门也都把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等就业服务体系作为施政的方向和目标。目前,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各省市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人力资源市场,对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提供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现象已经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给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带来的不合理限制也正在或基本消除,从而为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创设了公平的环境。

(三)子女受教育权得以保障

农民工的子女也有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平等地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

(四)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政策

因为农民工进城流动性大、务工不连续,部分省市就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规定处于返乡或择业期的农民工可以享受免缴养老保险费的优惠,而在他们重新找到工作后则要继续维持原来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为他们缓解实际经济压力、充分享受社会保障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就业灵活且对城镇社会保障有需求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规定他们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在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方面则按照城镇个体工商户标准,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现有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突破和创新,从而解决这一群体养老保险的实际困难,也为其他地方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突破和创新提供样本。

(五)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近年来,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缴费标准、待遇支付标准等作出规定,尤其是对其医疗保险提出可供参考的参保方式。针对不同领域、务工连续性不同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对就业相对较灵活的那部分农民工,用人单位须承担其基本医疗保险;而那些与用人单位签订较长时间劳动合同,流动性很小的农民工,可以随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那些务工时间较短、跳槽比较频繁的农民工则可以参加大病住院医疗保险。

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尽管政府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工程,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因此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仍然面临许多严峻的社会和制度问题。

(一)社会原因

以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1.城乡旧体制的束缚和限制,使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迷茫

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我国计划经济下的产物,这种制度极大束缚了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相互流动,从而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虽然迫于生计,部分剩余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来到城市谋生,成为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然而对于未来,新生代农民工却充满茫然和迷惑。他们的父辈们因为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和农业劳动使他们“乡土情结”比较浓厚,虽然被迫背井离乡、进城打工,但是,城市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家”,农村才是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是他们的“根”。漂泊在外的他们为的是早点挣够钱,然后回农村叶落归根。 然而作为城市的边缘人,农民工身份和处境还是很尴尬的。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茫然和迷惑,处于游离状态。他们强烈渴望融入城市社会,渴望被城里人承认和接纳,但旧体制的束缚和限制,使新生代农民工被城里人承认和接纳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重新回到农村,他们既不乐意,也无法适应农村生活;试图融入城市,又不被认可和接受。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状态。

2.社会阶层的歧视,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出现困难

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社会阶层,是处在转型期的必然产物。一方面,他们渴望改变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想彻底摆脱农村,同时他们也很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努力向城里人的生活方式靠拢。在他们看来,城市生活比农村生活更高一个层次,城市生活也更符合他们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他们希望通过进城打工的机会,获得更高的发展平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城市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都会远远大于农村。而在城市中漂泊打工的经历更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再加上本来就没有多少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经历,城乡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对家乡的记忆也逐渐模糊,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也因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而不断消解。另一方面,城市市民对农民工群体的冷漠甚至是排斥态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关系显得薄弱。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居民文化程度等差距,这些差距使得农民处于劣势,因此城里人便有着优越感,视农民工为“二等公民”。正是由于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这种歧视,使得他们融入城市困难重重。

(二)农民工自身原因

1.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

经调查发现,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其文化程度大多为初中水平,其他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虽然进城农民工的素质比留守农村的农民相对来说高一些,但是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偏低,这样偏低的文化水平致使他们在城市就业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也严重制约了他们就业空间的扩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原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曾经说过,目前在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4.2亿。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近九成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低下,不仅影响我国农业技术的快速推广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也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其他产业转移,从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致使城乡差距不断拉大,最终影响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2.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新生代农民工很可能出现心理失衡等问题

由于原有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的限制和束缚,出现城乡居民机会、资源的不均等现象,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的边缘人深受社会歧视,因而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等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社会归属取向,在社会结构中也缺乏明确的定位,再加上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冷漠态度,使得他们与城里人心理差距拉大,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等问题,以致出现与城里人对立的情绪甚至是行为冲突等也并不罕见。因为他们的交往只是局限在同一个空间的老乡圈子里,获得工作信息有限,职业的流动很不便利。“打工无前途,回乡没意思”的心理倾向会被他们进一步演化为“打工无希望,回乡更失望”的心理状态。于是他们会选择游荡于城市,漂泊于城市,成为城市新失业群体和新贫困阶层。再者,他们离开原籍后基本脱离了原来的户籍所在地的管理,而在城市又难以组织起临时的有效组织,这种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的暂时缺位使新生代农民工缺乏约束和外部保障,长期处于一种漂泊、失意的状态,因而很容易产生心里失衡等问题,更有甚者因心里失衡难以排解,便演化为过激的行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他们选择向更为弱势的群体例如老人、妇女、儿童等采取报复行为,酿成令人扼腕的群体性事件。

3.农民工自身素养欠缺

虽然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到城市文明的熏陶和感染,从外表上已褪去“农民”的烙印,看不出是农村人,但他们骨子里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需要长期改变和提高。总体而言,他们的行为习惯等已经基本上和城市文明接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实,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冷漠和轻视并不是不认可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而是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能接受和适应。由于农民工们的作息时间与普通城市市民不一样,再加上深受传统农村及传统习惯的影响,导致他们很少考虑对周围城市居民的影响。通情达理的农民工可能会尽量从自身找原因并改正,但不讲道理的农民工就会认为是市民挑事,因而常常与城市居民发生激烈冲突和对抗。此外,有很多农民工因为自身文化程度等原因,不注意说话方式,习惯于说脏话、爆粗口;在楼道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这些不良习惯致使城市居民反感排斥他们,也影响他们与城市更好地融合,从而处于和城市“貌合神离”的状态。

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处在城市的边缘,虽然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导致农民工对城市社会普遍怀有疏离感,缺乏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必然会累积很多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不论是政府、社会还是他们自身,都要对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进一步细化城市落户标准,将农民工管理作为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的一部分

借鉴广东积分制入户城镇的做法,将现有的落户条件进一步细化,将省会城市作为试点,进一步降低落户标准,建立更加合理、科学、公平的落户标准。实行积分制主要是个人的情况,比如学历、文化程度等硬条件,也包括获得的奖励、荣誉等软条件,还有像无偿献血、见义勇为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行为。反之,如果有违法行为就要实行扣分。通过实施积分制使农民工落户城镇,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使地方企业真正发掘人才,实现长远发展而得到更多的利益,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根据各城市的现有规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承受能力和城市化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城市化的目标趋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决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统筹规划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数量和实施的时间。同时,将农民工的住房、医疗以及社会保障还有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问题统统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另外,可以考虑把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情况的各种数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期为中央制定各项涉及农民工权益问题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体系,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长期以来,由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而造成的差别,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既享受不到城市的住房补贴,又无法在城市购买保障性住房,而且在医疗保险和子女教育等方面也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他们往往要支付比城市居民更多的费用。因此,政府应着力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大在教育、住房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改革和资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有稳定工作并在城市居住达到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以及其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成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转化。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改革,比如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较大、常常出现因找不到工作而暂时流浪的现象,社会应对他们进行失业补助和救助,帮助他们渡过无收入期的难关,并积极引导他们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三)加强对农民工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竞争力

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应该对农民工的再教育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水平,切实增强农民工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由于目前仍有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尚未意识到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因而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因此,各地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和激励新生代农民工重视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为适应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对新生代农民工要强化职业资格等级培训等,以切实提升他们在城市的竞争力。同时,还要强化对农民工现代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其法制观念,培养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学习城市生活常识,熟悉和遵守城市规则,以更好适应城市生活。同时,也要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训,保持其心理健康。要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可以定期开展农民工文娱活动,以及开设农民工专门的书屋等,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加快其市民化步伐。

(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渴望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因为他们自身素质的不足而游离于城市的边缘。要想真正成为市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政策措施、惠民工程以及资金帮扶固然重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自身的努力,农民工自己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与父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学习愿望和良好地接受能力等,所以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很愿意很参加学习的。在学习培训的同时,还要继承和发扬父辈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调整心态,积极参与各种市民活动,为城市生存积累更多资本,尽快完成由新生代农民工到新市民的内涵转化,真正成为合格的城市居民。

五、结 语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市民化其实从社会发展来讲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而是需要政府、社会、市民和农民工的共同努力。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每个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文明,让离开土地的新生代农民工以城市居民的主人翁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魏晓雪.新生代农民工的涅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54.

②长子中.关注新生代农民工[N].浙江日报,2009-06-16.

③费 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行政与法,2011,(3):48.

④栾云云.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17.

[1]刘传江,徐建玲,等.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孟小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47-48.

[3]唐 踔.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6):17-20.

[4]魏晓雪.新生代农民工的涅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54-55.

[5]邓秀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及其市民化路径选择[J].求索,2010,(8):71-73.

[6]刘学华.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兴城市的和谐发展[J].南方经济,2009,(2):50-61.

[7]郭根山,刘玉萍.试论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提高[J].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111-114.

[8]何雄浪,杨继瑞.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1):43-46.

猜你喜欢

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