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2013年文章总目录
2013-01-31
本刊2013年文章总目录
妇女理论·女性与法律
女性文化自觉的现实困境及其出场路径 温航亮(1)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吴 洪 汪姿含(1)
论我国离婚法对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保障 刘洪华(1)
论配偶暴力中受虐妇女杀夫案的量刑 邢红枚(1)
美国批判的女性主义及其当代演进 周穗明(2)
论社会性别视阈下的意识形态批判 王宏维(2)
离婚债务清偿:法律规制与伦理关怀 王歌雅(2)
我国事实婚姻制度之重构 但淑华(2)
遗嘱执行人地位及其权利义务 叶英萍 李 永(2)
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构建中的六个关系 宿茹萍 张李玺(3)
国际妇女运动基本理论内涵的再梳理 陈惠平(3)
对立法进行性别影响评估的实践——以对《生育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评估为例 刘明辉(3)
废除“嫖宿幼女罪”的研究综述 孙晓梅(3)
代孕行为非法化的复合思路——以代孕行为探讨进程中的三步程序为中心 吴才毓(3)
针对女性家庭暴力的女权主义解读 郑玉敏 李 波(3)
从坐而论道走向实践行动——中国小组工作二十年 刘 梦 朱 凯(4)
论中国亲属法的现代化转型 丁 慧(4)
配偶同居权与性自主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 孙若军(4)
也谈生育权——以社会性别视角为中心 李洪祥 张美玲 黄国丽(4)
从新旧婚姻法看立法语言的完善 张 燕(4)
论“夫妻约定冠姓制”的废除 张学军(5)
企业建立防治职场性骚扰机制的现实需求与对策 刘明辉 姚 冰(5)
“司法公正与性别平等──性别与法律研究网络2013年年会”综述 陈 苇 任 丁(5)
人身保护令准入反对家庭暴力立法维度的困境与对策 李秀华(6)
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我们走了多远? 马 焱 肖 扬(6)
夫妻分居后的共同债务认定问题实证研究 韩婧文(6)
家政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 刘继华 尹秀荣(6)
女性高等教育研究·性别研究·国外妇女研究
影响女大学生成长的若干社会因素分析 李 洁 石 彤(1)
女研究生寝室人际冲突问题调查——以四川省某高校为例 王祖英 李佳孝(1)
女子院校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洪艺敏(1)
论先进家庭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构建原则——兼谈先进家庭文化与性别文化的融合共建 丁 娟(1)
稳定与变迁:女性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报》女性人物的分析 陈飞强(1)
女性意识的觉醒——西方女性主义对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影响 贾慧明(1)
陕西省农村已婚妇女“五期”情况调查 郭海文(1)
韩国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刘中一(1)
欧洲四国家庭友好政策及效应分析 李亮亮(1)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分析 李绍明(2)
针对女生特点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探讨 廖红文 张林泉(2)
从研究到学科化并通向行动主义:中国妇女学30年反观与理论化 杜芳琴(2)
作为交叉学科的“妇女/性别学” 石红梅(2)
社会性别平等、自然附着成本与再分配政策 朱柏铭(2)
对中国妇女参政问题的思考——以后现代女权主义为视角 杨 静(2)
略论妇女民生改善问题——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相关数据为基础 周全德(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妇女的政治参与 王素平 张奎勤(2)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李会军 付红梅(3)
对女子高校大四年级学生分层德育教育的思考 中华女子学院大四年级工作组(3)
农村老年女性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与发展对策——以第三期北京市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样本为例 蒋爱群 姚 旖(3)
中国农村居民经济地位的性别差异分析 李 文(3)
被遗忘的美丽——女性音乐史的特点及新史学对西方音乐研究的影响 宋方方(3)
日本农村妇女创业及支持政策分析 王国华(3)
我国女子高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郭冬生(4)
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刍议 张洁清 张福堂(4)
专业性别隔离的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石 彤(4)
中国妇女运动特点历史转变探析 金沙曼(4)
农村妇女的日常沟通研究——以广东农村为例 张沁洁(4)
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农村妇女贫困 王爱君(4)
他山之石: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性学学科建设述评 陈 方(4)
德国性别预算制度解读及其启示 邓 梵 蒋 莱(4)
大学教师身份建构的性别向度——基于一所研究型大学女教师的叙说分析 王 珺 宋文红(5)
高校社会工作教育中的性别敏感度 王 颖 矫 杨(5)
对有关性别与科学的智力迷思之批判性反思 周小李(5)
女性主义政治学:本土学科建设现状与研究议题的反思 魏开琼(5)
社会认同视域下性别比例政策的优化 周爱民(5)
影响生育的国外家庭政策分析 周 云(5)
探析法国学界对中国女人的研究 苑莉莉(5)
再论女性/性别研究学科建设 陈 方(6)
新时期高校女生性别观念及影响因素调查 李 洁(6)
超越女性主义:新媒介环境下的性别形象建构与消费 黄良奇(6)
通过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论中国妇女发展实践中的理论与策略 蒋爱群 田沐冉(6)
自由竞争与被动选择——现代职场女性的困惑 王郁芳(6)
白族本主信仰与老年人健康生活 陈梦玲(6)
《纽约时报》关于中国报道中的女性形象 李立新(6)
土地确权登记中妇女权益保障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李 莹(6)
女性文学研究·妇女史·书评
探讨中国妇女解放的心路历程——以莫言作品《蛙》中的姑姑形象为例 骆晓戈(1)
不同历史想象中的女性形象——论《长恨歌》与《白鹿原》叙事中的两性差异 尹妩婧 林丹娅(1)
《北洋画报》中民国女性身体美的绽放——一个女性身体史研究的媒体视角 李从娜(1)
文化视野下金陵女子大学的组织变迁分析 陈兵兵 徐玮玮(1)
妇女历史的全球景观——《世界妇女史》概述 畅引婷(1)
《野兽逻辑》的主题表达与价值取向 张 洁 肖 霞(2)
女性审美的超越与升华——新解《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 朱玉霞(2)
社会性别视阈下的启蒙困境——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塑造新女性为例 张文灿(2)
《青鞜》文学与《战祸》 于 华(2)
携带着未来的女性历史缔造——21世纪海内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创作转型研究 王红旗(3)
谁的“主体性”?——巴赫金的“外位性”与伍尔芙的“双性同体” 陈 涛(3)
《劝导》:奥斯丁的历史想象 龚 龑(3)
先秦女性社会地位研究中的两个理论问题 肖发荣 史莉琴(3)
解读金陵女大:文化资本的视角 任新星(3)
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女性主义写作——澳门女作家林中英创作论 荒 林(4)
女作家笔下城乡相遇的两种向度——王安忆《富萍》与铁凝《哦,香雪》比较研究 鄢 冬(4)
调查研究与延安时期妇女工作作风的转变 钱均鹏(4)
女性主义主义视阈下的中国性文化史研究路径 杜芳琴(4)
读《对女性/社会性别学的再思考》 柏 棣(4)
论海峡两岸女性小说的叙述分层与自我认同 王 萌(5)
从“十七年”小说的爱情模式略谈女性生存 王 琨(5)
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类型探析 陈伟杰(5)
口述史与重庆妇女抗战 李丹柯(5)
西方女性主义哲学近30年来的新发展——Hypatia杂志创刊25周年专刊评介 肖 巍(5)
三个女人的国家民族寓言——读张贵兴《我思念的长眠中的南国公主》 狄霞晨(6)
从性别对峙走向性别和谐——以张爱玲作品为例解析女性写作的价值 王 灵(6)
简论中国古代青楼女性的文化教育 蔡 锋(6)
民国时期的月份牌广告画——从消费主义到中国现代性想象 王 蕾(6)
儿童发展研究·女性与体育·女院教学与管理
海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刘丽琼 郭 敏 蒋俊华(1)
试论儿童博物馆特点及展览设计要求 胡 琳(1)
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及在法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左玉迪(1)
在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原因及治理 司 茹 王 云(1)
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压力来源及调控策略研究 李鑫楠 周惠娟 周 唯(2)
适合女大学生特点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及体系构建 王爱民 马 良 刘 京(2)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五维考核体系设计研究 李树杰 国晓丽(2)
高校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成本与效益分析 赵文淼(2)
浅议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对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 张 盼 聂寒玢(2)
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 王中会 夏 菡(3)
幼儿家庭父子沟通状况研究 池丽萍(3)
美国大学女子体育竞赛的变迁 陈伟强(3)
女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以中华女子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李君华 马 良 刘振辉(3)
中华女子学院数学课程分级教学探讨 张步城(3)
北京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与管理启示 张 雯 孟 亚 李英倢(3)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社会性和法律化 屈振辉 杨 莹(4)
女性受压迫与女性解放——马克思的方法论视角 王 欢(4)
对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概念的探讨——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 高春燕 王文璐(4)
女子高校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原则与路径探讨——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 向宝惠(4)
美国奥巴马政府学前教育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程翔宇 徐 东 秦 弋(5)
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及其社会地位边缘化——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 索长清(5)
风格的各国国际奥委会主席及其妇女体育政策的演变——从皮埃尔·德·顾拜旦到雅克·罗格 阳煜华 仇 军 王福秋(5)
中华女子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证研究 齐 品 彭 华(5)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曹 文(5)
北京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问题研究 唐红娟(5)
对照片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雷 鸣(5)
运用体育运动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可行性研究 董进霞(6)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的特点及其启示 秦 飞(6)
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 李 平 陆海霞(6)
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在校经历研究——基于北京地区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 吕 翠(6)
对高校档案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赵爱玲(6)
本刊2013年文章总目录 本刊编辑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