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
——论中国妇女发展实践中的理论与策略

2013-01-31蒋爱群田沐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战略性实用性妇女

蒋爱群 田沐冉

通过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
——论中国妇女发展实践中的理论与策略

蒋爱群 田沐冉

摩塞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来源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实践,该框架旨在通过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来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其发展计划既扎根于妇女的实际需要,又时刻被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所指导。中国的国情与第三世界国家具有很多相似性,中国妇女的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很难被表达,而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又容易被忽视,因此该框架对中国妇女的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根据中国有关妇女培训和小额信贷的发展实践,在应用该框架时应注意三点:发展实践要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在进行需求调查时,一定要让妇女拥有话语权;必须从满足妇女的实用性需要入手来吸引她们参与发展实践,从而解决问题。

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妇女培训;小额信贷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逐渐为中国学界所了解,不少学者,特别是女性学者,投身到推进性别主流化的进程中,并积极从事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实际工作,二十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当源自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的时候,也发生了“水土不服”的情况,一些形而上的理论观点并没有真正地被广大的基层妇女所理解和接受。

卡罗琳·摩塞通过对自身的实践经历进行反思,认为“除非能将女性主义在理论上关心的问题充分体现为一个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指导框架”,否则“妇女将永远处于计划理论与实践的边缘”。[1]269因此,她提出了一种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计划方法,即通过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来逐步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并用该框架分析了一些实际的政策和问题。通过回顾中国的一些女性发展项目,笔者认为摩塞的分析框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本文将围绕摩塞的这一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计划方法,阐述中国的妇女发展实践为何可以借鉴这一分析框架的原因,并分析在借鉴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简述摩塞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

摩塞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建立在如下的理论基础之上: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担任的角色是不同的,其需求也就相应不同。因此在执行计划时,可以把计划对象(摩塞将低收入家庭作为计划对象)按性别进行分解,并考虑计划对象的家庭结构概念和家庭内部劳动分工的概念。摩塞接着指出,在当代西方的发展计划中,是以两个假设为实践的前提的:其一是假定家庭是由丈夫、妻子和两三个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其二是家庭内部有明确的劳动分工,男性负责家庭外的养家糊口任务,女性负责家庭内的再生产工作和家务劳动。在这些假定之上又有一个假设,即认为男女在家庭中对资源和决策上的控制是平等的。而实际上,这种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是不平等的,其不平等体现在劳动价值的衡量上。男性在公领域的社会劳动可以通过薪酬、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得到衡量,而女性在私领域中的劳动则被认为是义务性的。这样,男性获得的社会资源与声望多于女性,其社会地位也就自然而然地高于女性。实际上,妇女的工作不仅包括家庭内的再生产和家务劳动,她们同时也在为家庭的创收进行生产活动。此外,妇女还是社区管理工作的参与者。妇女的这三重角色使得她们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劳动,却因为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而使其劳动的价值得不到承认。妇女的三重角色给妇女自身产生了三重的负担,特别是女户主家庭中的女性,她们的负担更重。西方发展计划中对家庭结构固化的认识和男女两性分工的刻板认识,忽视了妇女的三重角色和男女两性不同的需求。

由此,摩塞提出了社会性别需要的概念。她认为女性有区别于男性的社会需要,需要的不同是由其利益不同所决定的。这些利益在被体现到计划中后,分别可以对应为“妇女的需要”、“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和“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是“通过分析妇女相对于男性的从属地位而确定的需要,包括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取消性别分工,减轻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的负担;消除在土地、财产所有权、获取贷款等方面的制度性歧视;实现政治上的平等;在生育问题上享有选择自由;采取充分措施保护妇女免受男性的暴力和控制”。与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不同,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是“处于这些位置上的妇女在未受任何外部干预的条件下,直接提出的。……通常是处于特定环境的妇女在对直接感受到的问题做出反映时提出的需要”。[1]276-277

简而言之,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是符合普遍女性利益和两性平等目标的总纲领性的需要,而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则是根据不同种族、阶级和地区的女性的不同生活状态所提炼出的实际需要。摩塞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就是要通过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来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其发展计划既扎根于妇女的实际需要,又时刻被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所指导。

二、摩塞社会性别分析框架在中国的适用性

摩塞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来源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实践。中国的国情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具有某些相似性,例如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低、家务劳动负担重、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社会生活参与度低等。中国的男权传统观念深厚,在社会、家庭和个体三个维度上制约着中国妇女自身性别意识的觉醒。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性别观念在社会层面上制约着女性参与公领域的生产活动,例如,在就业和政治领域中男女参与不平等,而那些在公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女性企业家和女性学者,往往被社会贴上“女强人”和“女博士”的标签视为异类。这种对女性能力的否定不仅源于男性,也被大部分女性所认同。再如,近年来“宫斗剧”风靡于广大的中国女性当中,剧中描述的众多妃子围绕皇帝进行的钩心斗角和厮杀被女性观众津津乐道。这种在男权统治下女性之间的争斗被现代女性所崇拜,体现出的是现代中国女性对男权崇高的传统观念的默认和实践。传统的性别观念又将女性的活动限制在家庭之中,大部分女性认为成为贤妻良母是一个优秀的中国女性理所当然应达成的目标。在中国婚姻的形成上,大部分人践行着阶梯选择的原则,即男性往往找社会地位和资源拥有情况不如自己的女性结婚组成家庭。这就使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性,这种地位不平等是被整个社会价值所确定的,因此女性在家庭中就理应听从于男性。此外,中国社会对男性的阳刚、尚武等所谓“阳”面文化多加褒扬,而对于女性的温柔、内敛等“阴”面文化赞颂很少。一些沾染了女性气质的男性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鄙夷和嘲笑。如,近年来对“男保姆”的讨论,大部分人不赞同男性担当这种“本应是女性包揽的工作”,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当保姆的男性是没有出息的。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妇女被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所束缚,这使得她们不容易理解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她们虽然知道男女平等是正义的口号和应该去达到的目标,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却又处处妥协于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一些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面前(如就业和从政领域)经常选择沉默。尤其是一些农村妇女,她们生活困难,劳动负担重,终日为家庭的生计操劳,她们的需求相比较城市中的中上层阶级女性,仅仅是一种更贴近于基本生存的需求,根本无暇顾及“平等”和“发展”的概念。因此,在促进中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妇女)发展的实践中,要达到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的目标,必须首先从了解和解决她们的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入手。

三、摩塞社会性别分析框架在中国的实践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摩塞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适用于中国女性的发展,而在将这一分析框架应用于发展过程时,有几点是要特别注意的。

其一,发展实践要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包括家庭)中担任的角色不同,这决定了其需求也不同;在发展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妇女所具有的三重角色,不应片面地认为妇女只承担家庭内部的再生产和家务劳动这一个职责。

其二,在进行需求调查时,一定要让女性真正拥有话语权。为避免调查走过场,不宜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实践证明采用参与式方法效果较好。这一点也是女性主义调查方法所特别强调的。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被排除在规范权力的语言系统之外,她们经常是“无声”的,即她们无法说出自己真正的需求。采用参与式的方法,比如焦点小组法,可以让调查者倾听到弱势妇女的心声,有助于发展规划者找到弱势女性的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

其三,必须从满足妇女的实用性需要入手来吸引她们参与发展实践,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任何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的满足又必须对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有帮助。例如,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流动妇女的培训现状与需求时,发现流动妇女的培训需求与其实际接受过的培训内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位现象。[2]该作者调查了1631位在北京市、成都市居住的15—40岁的流动女性,这些流动女性普遍反映接受过的培训内容多是普及性的,无法满足她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比如法律知识培训,政府与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基本上是围绕着如何遵纪守法和提高职业道德方面展开,而对于妇女真正需要的妇女权益维护等法律内容却涉及甚少。这种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差的培训无法满足妇女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与妇女需求的脱节也造成培训效果不佳。通过比较流动妇女参加过的培训和她们实际的培训需求,该作者发现,流动妇女对法律知识、妇科疾病防治知识和城市生活常识的培训需求要求远远高于她们实际参加这三项培训的要求,而礼仪知识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的实际培训又多于妇女的需求。应该注意的是,尽管流动妇女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的培训主观需求不高,事实上由于流动妇女相关知识的缺乏,已造成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空白和较高的妇科疾病患病率等问题的存在,因此决策者在制订培训计划时,也不应减少这方面的比重。儿童与妇女的疾病会加重妇女的负担,不利于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获得平等。尽管妇女自身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但在政策的制定上,决策者还是应从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的角度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小额信贷在中国农村的实践也能反映出这一点。由于资金的缺乏,妇女的创业与增收一直遭遇着发展瓶颈,小额信贷正是以贫困妇女为核心,通过向妇女提供小额贷款帮助她们脱贫致富的。20世纪80年代末小额信贷开始在中国农村试点,在接下来的30年中,以全国妇联为组织核心,在全国开展的农村妇女小额信贷活动获得了显著的成功。将贷款发放给农村贫困女性,可以为妇女提供创业的条件,解决妇女通过农村信用社无法得到贷款的问题,并以此帮助她们提高在家庭中的地位,促进两性平等。这一考虑是和通过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的发展路径相吻合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小额贷款却有着背离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的风险。虽然农村小额信贷项目明确规定贷款只向妇女发放,但发放后谁来使用这笔贷款却没有得到监督。很多农村贫困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低,处处听从家中男性的意见,获得了资金后用来做什么也要由男性来拿主意。小额信贷的利率低于农村信用社和银行,其初衷是想让妇女进入的门槛降低,覆盖到更多的女性,但这同时使小额信贷对男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可能会迫使自己的妻子去申请这笔贷款,然后拿来归自己使用。此外,小额贷款的还贷时间普遍较短,最长不会超过3年。[3]而适用于妇女的增收项目又往往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收益,这样容易出现超期还款的情况,影响妇女的信用等级,反而对妇女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围绕摩塞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简析了该框架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并结合中国妇女的实际情况论述了该框架在中国的适用性。中国妇女在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维度上被传统的性别观念所束缚,同时她们的三重社会角色又让她们承担了三重负担,因此她们不容易接受也无暇顾及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更很难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影响社会实践中的性别平等。因此中国妇女的发展急需一个兼具实用性和战略性的指导框架。摩塞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提出的发展路径是通过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来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适合中国妇女的发展实践。应用该框架首先要求发展实践要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其二要采用参与式的调查方法去发现妇女的真正需要,其三是任何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的满足都必须对促进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有帮助。笔者相信,将摩塞的这一分析框架和发展路径运用于中国的实践,必将对推动妇女的发展和真正实现两性平等有所助益。

[1]卡罗琳·摩塞.第三世界中的社会性别计划:满足实用性和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A].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择[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张妍.我国流动妇女的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分析[J].农村经济,2009,(3).

[3]杨敏丽,宋维龙.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8).

责任编辑:董力婕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ender Needs Based on Practical Gender Needs:Theory and Strategy i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Women’s Development

JIANG Aiqun,TIAN Muran

Moser’s gender analysis framework comes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aims to implement strategic gender needs by meeting practical social gender needs.It addresses the actual needs of women in its development plan,and always keeps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s under the guidelines of strategic gender needs.China’s domestic situation and thos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share many similarities;the practical social gender needs of the Chinese women are difficult to express,and the strategic gender needs can be easily overlooked.So the framework can act as a guide to Chinese women’s development.By connecting Chinese women’s trai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finance,we suggest that when using this framework in the women’s development practice in China,three poin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1)gender mainstreaming should be put into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2)ensure that women have a voice when investigating women’s needs;and 3)in order to help women and encourage them to participate in development,the plan must start by meeting women’s practical needs.

practical gender needs;strategic gender needs;women’s training;micro-credit

10.3969/j.issn.1007-3698.2013.06.008

:2013-10-12

C913.68

:A

:1007-3698(2013)06-0051-04

蒋爱群,女,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性别研究;田沐冉,女,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性别研究。100083

猜你喜欢

战略性实用性妇女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当代妇女的工作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