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特色专业科研与教学互动作用的研究
2013-01-31肖冬光王巨克史利华
张 艺 肖冬光 王 岳 王巨克 史利华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项职能,三者相辅相成。教学和科研是代表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1],由于科研和教学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明显不同,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科研和教学之间的矛盾,应当注重教学还是科研,各高校特色不一。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2009年被确定为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有着深厚的专业积淀。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开发等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展开科研与教学协调互动作用机制的研究与分析,在已形成的生物工程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研究性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和适应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方向的生物工程产业人才。
一、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互动当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教学与科研未能紧密联系
教师是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执行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从事科学研究,科研产生的成果又可以丰富改善教学。但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且各有所长,使生物工程专业出现了教学与科研失衡的现象,导致了教学质量或科研质量的下降。集中精力抓教学,带出的学生质量一般较高,但必定会影响教师科研工作量的投入,减少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反之,集中精力抓科研,可能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但削弱了教学计划的执行力,造成部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基本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会危及高校的教学优势,脱离了大学的根本使命,导致教育质量滑坡[2]。
2.产学研合作效能未能有效发挥
产学研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之一,越来越得到高校的重视,但因我校生物工程专业起步较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与企业等外界的主动联系与交流。部分教师还存在重视教学和科学研究,但不愿意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或人才培养的现象,导致产学研合作效能未能有效发挥。
3.缺乏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
现在高校一般对教师的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进行考评,这分别对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现在高校普遍缺少教学与科研之间协调互动的激励制度及保障制度,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无法全面发挥。建立合理的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科研与教学互动作用的研究
1.加强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提高教师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课程体系改革
科学研究是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3],通过科研工作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并逐渐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科学研究,教师会更好地了解所教课程在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中的作用,能够从自己的科研工作中挖掘到新的教学资源,收集更多的素材及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使教学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和市场。科研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践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院鼓励教师到企业做科技特派员,既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又锻炼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2)加大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卓越”人才
科研活动加大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共同探讨与协作,加深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与整体的科研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亲眼看到教师的成果,形成与科研的亲近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各项能力。因此以科研促教学是培养创新性和专业化人才的有效途径。
结合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计划,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积极推进生物工程专业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申报建立了天津市和校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食品生物“卓越人才实验班”完成首次招生,并制订了食品生物卓越人才培养方案。
(3)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科研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以科研项目和科技服务为载体,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包括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改善和更新,图书资料的充实等,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出,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将自己的科研内容、研究方法和科技成果等通过各种学术讲座、报告和研讨会等形式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使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利于积极向上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创造有利的校园环境。
(4)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加强多元化合作
进一步完善由平台合作、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四个环节构成的产学研合作体系,集中各方优势资源,建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位一体的 “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协作机制。通过多元化合作,加快科学研究的步伐,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搭建良好的科研教学平台,使科研工作成为提升专业特色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董事会,共建科学研究所,建立相对稳定的科研基地与学生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平台合作。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董事会于2010年11月成立,这是天津市首个高校董事会。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天津市利民调料有限公司等27家企业成为董事单位。董事单位可以参与学院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参与和指导学院学科发展规划、科学研究方向、人才培养规格及毕业生就业等事项;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提供实习基地或其他优惠条件等。
以共同申报纵向项目、技术转让、承担企业横向项目和以技术入股形式合办企业等多种方式方法加强科研合作。与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一批专利、技术与企业签订了转让协议;承担了许多企事业单位技术开发委托、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项目。
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工程硕士班、在职研究生班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的形式加强人才培养,现已成功开设天津市金汇药业有限公司在职研究生班,云南永德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硕士班,为山东振龙生物化工集团培训鉴定35名酒精酿造高级技师、技师等等。形成了一批生物工程专业亟需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专门人才,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发挥推广和示范作用。
为有效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设立创新研究基金、学术交流基金等项目,不断拓展学生科研创新奖励项目,完善学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学院根据学校“十二五规划”关于学生创新活动的目标,启动“创新培优”计划,即以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形成“优秀研究生+优秀本科生+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团队”,在“海河杯”生物科技创新大赛、诺维信“酶好明天”三校联合创新大赛、全国“MM”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及天津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创新比赛中取得了突破性成绩。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学校和学院分别开设实验室开放基金,带领学生更新或设计教学实验项目,对实验中的技术、方法、工艺等进行优化或创新。
2.增强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
教学是科研创新的源泉,并指导科研的发展。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基础,在教学和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闪现的新想法和灵感,往往成为激发教师科研创造的源泉,为教师的科研选题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对教学目的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谙熟,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学活动推动教师对科学知识进行梳理,使教师发现自身理论和实践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寻找解决方法,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及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必须亲自参加科研活动,因此,教学是推动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
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获得的最新成果转化为系统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而后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报告和学术交流会等形式传授给学生。教学可以有效地传播科技知识和先进的科研方法,并推广科研成果。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推动教师和学生科研活动的进行。
3.建立健全科研与教学协调互动作用的保障机制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明确办学定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多元化的管理制度,对于教学人员的评价,实行“多元化”原则,允许偏重科研或偏重教学人员的合理存在,并鼓励前沿学术成果以新课程开发,学术讲座等形式,向教学一线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参与教学工作,让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到讲台上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和科学研究,着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以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要的对接,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保障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推动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发展。
三、结束语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大学要以教学为主,重视科研,鼓励科技创新,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使之协调互动,对促进高校健康和谐发展,对高等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1]苏昕,徐晓,王敏.地方财经院校科研与教学协调互动机理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113(4):132-136.
[2]付旭辉.构建高等教育中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7):49-50.
[3]曹凤.同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及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1,697(2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