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料库文体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2013-01-31陈建生

中国轻工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文体学文学批评语言学

任 艳 陈建生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一、引言

语料库文体学作为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门类,其发展正方兴未艾,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已是日渐繁荣。语料库文体学研究自产生以来,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对非文学作品的分析,如:学术论文、演讲稿、科技文章,或者是不同文体之间的比较,如口语和书面语,等等。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语料库文体学研究的领域逐步扩展,影响力涉及到文学和翻译领域,同时对文学批评和翻译研究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则主要探讨语料库文体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语料库文体学是如何运用各种语料库工具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刻的揭示和解释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本研究以小说为例来进行说明,不仅旨在对小说的文学文体学研究作些探讨;更重要的是,较之诗歌、散文和戏剧等文体,小说通常篇幅较长,更能体现出语料库的功能和优势,即对纷繁复杂的语料进行提取和分析,捕捉人的直觉有可能忽略的种种细节,构建人的直觉有可能达不到的审美效果,为文学批评提供新的研究方法的同时也为文学批评注入新的活力。

二、语料库文体学的发展

文体研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修辞学研究。但是进入现代,对于文学作品的文体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首先Saussure的学生Bally试图用结构主义语言观来反思传统修辞学,将文体分析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同时期的被尊称为文学文体学之父的Leo Spitzer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因此他注重对具体语言细节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而不是传统印象式的文学批评。1958年,Jakobson提出了语言的第六种功能:即除了日常的表达功能、意动功能、指涉功能、交流功能和元语言功能之外的“诗学功能”。从而使得文学文体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可,也推动了文学文体学的繁荣发展。

文学文体学的实质就是用语言学的手段来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是众多学科的交叉性研究,其中包括文学、语言学、文章学、美学和心理学等等。文学文体学家们注重文本,但也不排斥作者,同时还会考虑到读者的反应和感受。对于文学作品文体的研究手段又有很多,单以小说为例,有“逐层推进法”,包括语篇的词汇、语法、修辞、照应、语境等不同层次,和“逐句推进法”、“数段比较法”,还有“全文追踪法”。但由于文学文体学研究目的在于帮助文学批评发掘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而非有助于发展语言学相关理论,因此往往不太关注语言描写的系统性。再者,上述研究,包括传统文学批评和运用现代语言学手段进行的文体分析,都是基于阅读者的阐释经验,直觉和洞察力,因此主观的成分相当大。

随着现代语言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子技术运用到语言学研究领域,从而诞生了语料库语言学。当今对语言的研究重点正由高度抽象向语言的实际使用进行转向,语料库和语料库语言学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提供真实语料;二是提供统计数据;三是验证现行的理论;四是构建新的理论。这些可以说是语料库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实用价值。再到进入21世纪的最近十几年,语料库语言学与文体学的逐渐融合催生了另一门更新的,更多学科的研究门类——语料库文体学。语料库文体学是利用语料库的手段来分析储存为电子格式的文学文本。迄今为止,语料库文体学已涉及文学和翻译领域。它研究的内容也包括很多,如:用词的特点,包括词长、词频、词性、词义等;词组研究,包括搭配和词丛等;句子层面研究,语篇层面的研究等。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又可以分为基于语料库的和语料库驱动的研究。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不胜枚举。

三、文学批评中的语料库文体学研究

Halliday早在1971年对Golding的作品The Inheritors进行分析时,就敏锐地发现作品中对于两个原始部落的语言运用的描述可以揭示两个部落在心理和智力方面的差异,最终解释为何名叫Lok的部落会落得被征服的命运。Lok人的语言中更多的是描述性词汇和不及物动词,缺乏对事物的主动理解和探索,因而难逃失败的命运。Halliday的研究时代尚没有电子手段的辅助,所有研究都是人工完成,分析也基于研究者本人的直觉和洞察力。将所有对话文本进行全部的提取有很大的难度,且人工确定词性难免出错,因为那时没有工具可以对文本进行附码。语言研究权威Fish对此提出批评,他认为文体学研究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很大,且有自圆其说(circularity)的倾向。研究者总有这样那样的预设,然后在研究过程中努力去证明这一预设,因此结论未必可信。

语料库技术运用到文体学研究中恰好可以回应这一质疑。因为语料库工具在提取数据的过程中通常不对数据作任何预设。以关键词为例,研究者完全不知道将研究库与对比库相比较最终会得出什么样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通常是整个研究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语料库文体学研究相对传统文体学研究就更具客观性,进而也就降低了Fish提出的任意性和自圆其说的可能性。当然,语料库文体学对于这些提取到的数据所进行的分析还是基于研究者的阐释经验,直觉和洞察力等主观因素。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语言本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可能变成一个绝对的客观存在,那对语言的研究也就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性。正如申丹(1994)提到的:“我们需要变换标准。而唯一可行的衡量标准即常规惯例:以常规惯例为基础的就是客观的。”

迄今为止已有众多学者利用语料库文体学这一方法对文学作品作了大量研究,本文仅以小说文类为例来稍作梳理。已有文献大概可以涵盖三类研究,首先:

Burrows(1987)对Austen的作品进行分析,列出词表以及单个词的分布状况。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发现,词表以及词汇分布情况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主人公,更清晰的了解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的,以及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

Tabata(2002)将Dickens的23部作品作为语料库来研究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及语言特点的发展过程。结果发现,Dickens早期的作品更倾向于正式文体,书面语的特点非常明显;而他的晚期作品则呈现出更加口语化的倾向。

Mahlberg(2007)也对Dickens的23部作品作了语料库文体学研究,通过分析语料库中提取的3词、4词和5词词丛以及其中的高频词丛,Mahlberg发现包括身体部位的词丛往往会推动重要故事情节的发展,它们会伴随某个重要场景或某个关键行动同时出现。

Starcke(2006)对 Austen的 Persuasion作了语料库文体学分析,重点研究了其中的词组。其结论是这些词组帮助作者塑造主人公之间的种种关系,并且营造出整部作品冷静的氛围。

O’Halloran(2007)全面研究了 Joyce的短篇小说Eveline,具体内容包括关键词和词组,如:“her+身体部位”和“would”相关的结构。结果发现在文章开篇已经有迹象表明Eveline所具有的“心理麻痹”,这也更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故事结尾她最终没有能够上船的内在原因。

Fischer-Starcke(2009) 对 Austen的作品 Pride and Prejudice作了语料库文体学分析,通过检索该小说中的关键词和词丛并对它们作了语义域的分析,更详细的分析了该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还对作品中人物的社会关系作了独到的见解。她在2010年出版的Corpus Linguistics in Literary Analysis一书中又具体分析了Austen的另一部作品Northanger Abbey。除了对关键词和词丛的具体分析外,她还从语篇的角度分析了该作品的连贯性。

上述研究都是对整个语料库进行检索分析,从宏观上来发现数据并解释它们。还有一些学者利用语料库来集中分析作品中的某一个方面,以词为例:

Hardy&Durian(2000)研究了 Flannery O’Connor的作品中的语言特征。分别以词元SEE*和它的过去式SAW为例,详细研究了它们的搭配,包括collocations和colligations,并且与Brown语料库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作者语言风格偏向于视觉表达。

Stubbs(2005) 研 究 了 Conrad的 作 品 Heart of Darkness,分析其中的高频词汇和高频词组,尤其是对模糊词汇,如:SOMETHING的研究体现出故事中整体的不确定气氛和无处不在的不可知性。这为整部作品构建了一种特殊基调。

第三种类型是通过比较不同文体类型的语料库来说明各自特点,如:

Semino&Short(2004)建立了三个不同文类的语料库:散文小说类、新闻报道类和自传传记类,并对文本进行了附码(tag)。他们对不同文类进行检索,找出不同语言类型的比率,如: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内在叙事、暗示想法等形式。根据各种类型出现频率的不同得出这些文类的文体特征。他们并没有对数据的文学意义展开过多的探讨。

综上所述,利用语料库手段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已为众多学者所接受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包括一位作者的一部作品,一位作者的多部作品还有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等等。本文笔者在刚完成的一篇论文中则是分析了英国哥特式小说这一文类的语料库文体学特征。研究对象包括词、词组、索引行、搭配、甚至语篇。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语料库文体学无疑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四、语料库文体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除了前文提到的 Fish的批评,人称“Fish’s Hook”,还有Widdowson(2004)。一方面他也如Fish一样,认为语料库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CDA)会有意或无意的将研究建立在一个预设的前提上,而这不是作研究客观的出发点。同时它们还存在很大一个问题,即对语言学形式(linguistic patterns)进行过度解释。这一批评同样也可以针对语料库文体学研究。Widdowson认为语言学形式被给予了过多的关注,而文本的整体语境却被忽略了。他说,对文本的完整把握不但需要对文本自身的认识,还包括对作者创作和读者接受等环节的理解(2004:123)。这些批评都值得语料库文体学家们的认真思考。

对预设问题我们已经解释过了,此处不再赘述。就过度解释问题,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是通过对研究过程的透明化,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对语言学形式的过度解释。比如,我们可以将语料库的构成,通过语料库工具检索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尽最大可能做到客观、透明,通过客观存在的数据,尤其是量化的数据,来证明研究的相对客观性。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对某个词或词组的索引行(concordance lines)的深入分析,回到原文中,尽可能的考虑到语境因素,读者反映等等。简言之,在回应批评和质疑的过程中,语料库文体学将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语料库文体学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

语料库文体学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文学作品的版权问题。近现代的作品由于出版年代距今较近,我们不能将作品全部储存为电子格式,因此便不能进行软件检索从而开展研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前面综述的语料库文体学运用到文学批评的研究中都涉及较早期的小说家的作品,如:Austen和Dickens,等。而且,就算是那些不受版权影响的文学作品,对于电子版的获取也是相对有难度的。我们很难在互联网上找到某一文类所有作品的电子版本,研究者自己逐页扫描费时费力,就算是已有电子版文本,其中也难免有错误之处,种种问题都制约着语料库文体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广泛应用。

五、语料库文体学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

尽管对语料库文体学存在着一些批评,但是它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通常,语料库文体学运用到文学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文本更多的文学内涵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个人语言特点,或者是文类的整体特征。它的手段是语言学的手段。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工具提取出客观的、量化的数据,即语言形式,这种针对某一特征定量的研究将影响到对该特征的定性研究。

具体来说:首选较之基于直觉的传统文学批评,语料库文体学能够为文学批评提供相对较客观的数据。基于这些客观数据所展开的分析也相对更加客观,更有说服力。第二,对文学作品进行的语料库文体学分析结果可以验证传统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并为其提供更多论据。第三,语料库文体学在提取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捕捉到人的直觉有可能忽略的,或无法感知的细节,从而对文本产生新的理解,得出新的发现。第四,语料库文体学运用于文学批评不仅可以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同时可以促进语料库语言学及语料库文体学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六、结束语

语料库文体学力图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文本的内涵及语言特征。在语料库文体学研究中,我们可以运用不止一种的语言学手段和工具来分析文学作品,这能够使得语料库文体学在研究内容、研究方式以及研究理论上都颇具创新性。对语料库文体学来说,其发展历史还很短暂。但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动态的学科,众多交叉学科中的任何一个有所发展和进步都会促进它的发展和进步。随着人们对这一学科的逐渐了解和接受,随着语料库语言学技术的逐步发展,语料库文体学必定会被应用到更广泛的学科领域中去。

[1]Burrows,J.Computation in Criticism.A Study of Jane Austen’s Novels and an Experiment in Method[M].Oxford:Clarendon,1987.

[2]Clupeper,J.Keyness.Words,Parts-of-speech and Semantic Categories in the Character-talk of Shakespear’s Romeo and Julie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9,14(1):29-59.

[3]Fischer-Starcke,B.Corpus Linguistics in Literary Analysis-Jane Austen and Her Contemporaries[M].London:Continuum,2010.

[4]Fischer-Starcke,B.Keywords and Frequent Phrases of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A Corpus-stylistic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9,14(4):492-523.

[5]Fischer-Starcke,B.Corpus Linguistics in Literary Analysis-JaneAusten and Her Contemporaries[M].London:Continuum,2010.

[6]Halliday,M.A.K.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A].In S.Chatman(ed.),Literary Style:A Symposium[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330-365.

[7]Hardy,D.E.and Durian,D.The Stylistics of Syntactic Complements:Grammarand Seeingin FlanneryO’Connor’s Fiction[J].Style,1958(34):92-116.

[8]Jakobson,R.Closing Statement:Linguistics and Poetics[A].In T.A.Sebeok (ed.),Style in Language[C].Cambridge,MA:MIT Press,1958:350-377.

[9]Mahlberg,M.Clusters,Key Clusters and Local Textual Functions in Dickens’.Corpora[J].2007,2(1):1-31.

[10]O’Halloran,K.A.The Subconscious in James Joyce’s“Eveline”:A Corpus Stylistic Analysis Which Chews on the “Fish Hook”[J].Language and Literature,2007,16(3):227-244.

猜你喜欢

文体学文学批评语言学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