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课堂 让学生动起来

2013-01-30

作文教学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课堂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的形势,迫切要求教师们改革课堂教学,采取最佳的教学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课堂,让学生“动”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反思我们以往的“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封闭的,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得不到解放,学生的答案都是在老师预计范围内,他们的思维不能拓宽,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被残忍地扼杀了。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瞬息万变,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已经远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时代呼唤教师的课堂新思维,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充分地展现自己。

在几年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摸索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我通过知识竞赛、小组讨论、问题抢答、启发联想等方式,开展小组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

一、生字竞赛 以练促学

中学生学习较被动,不善于预习,为了让他们在课前能充分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每次上新课时,我都会进行小组生字标音竞赛,评出优胜组。因中学生表现欲较强,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大部分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都很认真。课堂上,各小组踊跃举手,唯恐落后,小组间竞争激烈。这时,他们已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生字词,而是主动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竞赛法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能动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二、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一旦获得大量的实践机会,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他们的主体作用也就得以发挥。

基于此,为了改变以往课上老师讲学生记的旧的教学模式,我在课堂上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求知,去探索。我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在讨论中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他们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发学习的欲望。有欲望的学习,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同时,那些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也被带动起来。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也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些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了。当学生参与的活动越多,胆量越大,信心越足,实践、求知的欲望就越强烈。

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它使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了主动掌握知识。这时,教师的任务则在于如何把他们讨论的问题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小组讨论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在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增加了强度,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启发和训练。在此基础上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问题抢答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中贯穿着问题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中教师要起到“领航者”的作用。在备课时,应充分备好教材,也备好问题。但课堂上,单纯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则只能局限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其他学生只是旁观者,并未参与其中。而如果把这些问题作为抢答题抛出来,效果则大不一样。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参与到教学中来。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每当我布置抢答题时,学生就热情高涨,讨论的气氛浓厚。中学生好胜心强,不甘落后,当小组中的同学答错时,其他同学马上帮他纠正。为了小组的荣誉,一些后进生也被带动起来,开始思考问题了。有时,小组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甚至还出现了几个小组同时抢答一道题目的现象,课堂气氛异常活。,这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高涨的热情,不失时机地对一些优胜组进行表扬,对于较落后的小组则给予鼓励。这样,不仅肯定了优胜者,也增强了落后者的自信心。

抢答问题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学生和我密切合作,我们共同解决疑难,整个课堂充满了愉快、和谐的气氛。在课堂上,我作为一名“领航者”,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和他们一起遨游题海,畅享课堂。

四、启发联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中固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动口、动手,更要动脑。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事物、人物,通过阅读,领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使学生的思维置于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以达到训练学生敏捷思维的目的。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语文知识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课中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引导学生精读诗文中的优美诗句,并充分展开想象,把自己置身于诗的意境中,来领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诗人与友人离别的黯然神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母爱的深沉博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诗人的慷慨悲凉,都在学生的想象中得以再现领悟。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主导作用,益在于启迪引导,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如,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开放课堂,让学生动于课堂,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