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供坚强保障——专访宁波市市长刘奇

2013-01-30李利平

中国机构编制 2013年2期
关键词:刘奇中心镇宁波市

● 本刊记者 李利平

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身处海洋经济核心区的宁波市被推到了时代的前沿。宁波市在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通过5年的奋斗,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成为发展质量好、民生服务好、城乡环境好、社会和谐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两个基本”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实际上就是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另一种表述。目标既定,宁波市下一步如何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完成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任务,尤为重要和迫切。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宁波市市长刘奇。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一直都在不断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已初步形成一些体制机制的先行优势。面对着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艰巨任务,宁波市下一阶段将在哪些领域优先推动改革?

刘奇:高质量的经济,是塑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基建工程”。围绕着助推转型发展,下阶段宁波将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抢占发展先机。

一是加快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创新。深入实施《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健全完善市和县(市)区海洋经济工作领导机制,强化对海洋经济重大决策、重要规划和重要政策的统筹协调;加强相关部门的海洋发展规划、人才开发、旅游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并向沿海县(市)区和乡镇延伸;加快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和三门湾区域开发步伐,推进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建设和国家海洋管理创新试点。

二是加快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城市社会管理的特点,探索把握大城市社会管理的规律,加快观念转变、要素集成、方法创新,从整体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改革;加强应急管理、社会治安防控、城市管理、综合信息管理、实有人口管理等职能,完善教育、社保、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普惠;着力解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问题,全面构建区域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是加快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在深入开展卫星城市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中心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强镇扩权改革,调整优化中心镇行政事业机构及派驻机构设置;完善以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为基础的中心镇联合执法机制,探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提升中心镇行政执法效能。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中心镇服务管理功能。

记者:当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行政管理体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根源在于行政管理体制。为保障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建设,宁波市下一阶段将如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刘奇: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宁波市持续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架构和公共服务体系。2011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下一步将结合实际,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市场能够自主调节、行业能够自我管理的事项,政府决不干预;凡是政府可做可不做、可管可不管的事项,本着培育市场的理念,主动放手、大胆放权。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对微观活动的直接干预,继续推动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改革;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社会事务实施管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府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强化就业、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职责,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稳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逐步在大水务、大社保、大市场监管、大社会工作领域探索大部门制改革;部门内设机构逐步实行大处室、大科室制,促进职能优化配置;对现有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进行清理,凡工作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或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解决问题的,不设议事协调机构;因工作需要确需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的,不单独设置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部门承担,并明确撤销期限。

三是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明晰上下级政府以及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分工合理的职能体系。在纵向层级关系上,坚持以责定权、简政放权,深化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改革,理顺市、县(市)区、乡(镇)的权责关系;在部门横向关系上,合理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记者: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加快宁波市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宁波市下一阶段在分类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奇:目前,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已完成了全市328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全市列入分类范围的4010家事业单位,已有3944家完成分类。宁波将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一是做好分类后的深化改革工作。推进行政类事业单位“还政予政,对目前确定为行政类的事业单位进行清理,逐步将其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和资源配置,归并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合并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撤销社会效益差的事业单位;按照“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原则,继续稳妥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增强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是探索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实现形式,研究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的思路和措施,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为手段,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监管,进一步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绩效考评等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努力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

三是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按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政策创新,逐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公益事业的投入;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逐步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

猜你喜欢

刘奇中心镇宁波市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gulations of equity—based crowdfunding in China and USA
国内外中心镇建设实践及对湖南的政策启示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Underestimation of Oceanic Warm Cloud Occurrences by the Cloud Profiling Radar Aboard CloudSat
宁波市中城小学
科学小卫士(三)
金华市中心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
中心镇功能定位模型及评价研究——以广州市中心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