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县域经济”局限

2013-01-30柳博隽

浙江经济 2013年7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县域层面

文/柳博隽

浙江经济应突破原有县域经济的藩篱,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从更宽视野、更高层面来统筹配置资源

自古云:“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县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行政体系中最基础的单元,其治理和发展,决定着最终的国富与民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能从当初的一个“资源小省”成长为“经济大省”,也正是得益于蓬勃兴盛的县域经济。

受限于当初的城乡壁垒,浙江走上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形成浙江县域经济的雏形。随着市场经济纵深发展,专业市场、块状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相随而生、互促共长,浙江县域经济迅速壮大。管理体制上,浙江省更是对县域大胆放权,“省管县”财政体制,四轮“强县扩权”,进一步激发着县域经济的活力。浙江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数量逐年增加,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县域经济总量也是逐年攀升。2011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3.2万亿元,其中县域经济总量占了2/3;全国百强县中,浙江独占了27席。县域经济成为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格局,也使得浙江的土地上,物质财富分布更为均衡,更能“藏富于民”,老百姓享有更多实惠。外地旅客乘车途经浙江,无不为道路沿线浙江农村的富足、县域的繁华而惊诧艳羡。

然而,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浙江发展县域经济,是在当时体制桎梏难以冲破的背景下,狭缝中求生存,所采取的“农村包围城市”、县域率先突破的无奈之举。随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以县域经济为主的发展格局,也日益暴露出其先天的局限性:

一是由于县域层面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有限,导致浙江的大企业偏少。浙江很多企业是依托县域内自有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发展起来,没有实现跨区域的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因此起点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处于价值链低端,企业规模也相对偏小、分布较为分散。虽然也培育了多个产业区块,但拥有自有品牌的大企业不多,国际知名品牌更是稀有。所以,浙江经济形成了以小见长、以量取胜的“小狗经济”、“狼群经济”,但缺乏行业领军式的龙头大企业,在更高层级的国际化竞争中就显得相形见绌。

二是由于县域之间相互割据分离,导致产业间的分工合作不够紧密。县域经济中,对产业区块的扶植和管理基本还停留在行政区划层面上。各个产业区块的发展壮大,多是采取产业镶嵌式的自我复制得来,缺乏跨区域的产业链式延伸和各个环节上的分工合作。不同县域内的同类产业区块,甚至还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局面,无法很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三是由于在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上的各自为政,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缺乏统筹规划与协调。在发展初期,一些乡镇企业依循的是“就地办厂”、“离土不离乡”的布局原则,导致县域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较为离散,造成了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在往后的国土空间布局上,各个县域也多是条块分割,缺乏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率低,整体布局不协调。尤其在跨区域的交通网络建设等重大项目上,较难形成优化布局,建设实施中也往往碰到较多难题。

四是强化县域经济后,相对也会弱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在区域发展格局中,中心城市往往是重要的增长极,发挥着集聚和辐射高端创新要素、共享公共服务资源等作用。然而,过于强化县域经济,尤其是以县域行政区划层面对一体化的区域经济进行分块管理后,对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将产生消极影响,使得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及对周边县域的集聚、引导和带动作用大为减弱。

综上所述,浙江经济发展至今,应突破原有县域经济的藩篱,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从更宽视野、更高层面来统筹配置资源。也唯有此,才能让浙江大地上已作出重大贡献的县域经济,焕然一新、再现辉煌。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县域层面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