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苷(酸)类似药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要点

2013-01-30段海霞陈桂芝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核苷抗病毒乙型肝炎

段海霞 陈桂芝

核苷(酸)类似药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要点

段海霞 陈桂芝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要点。方法将152例CHB患者分为住院抗病毒治疗组(76例),门诊抗病毒治疗组(76例),治疗方案均采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似药物抗病毒治疗,同时对住院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服用核苷(酸)类似药物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通过96周的治疗和随访,住院组中出现病毒变异或病毒突破者累计6例,门诊组中出现病毒变异或突破者累计10例,在抗病毒治疗16周时住院抗病毒组和门诊抗病毒组的血清HBV DNA转阴率(<103copies/ml)分别为92.11%、64.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P<0.05)。结论核苷(酸)类似药物治疗CHB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病及药物知识的宣教、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强化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时观察并处理病情的变化,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药物;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最常见的传染疾病之一,全球共约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据统计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该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我国2006年官方统计,1~59岁人群HBsAg感染率7.18%,1~4岁人群HBsAg携带者为0.96%这与以前的统计数据比较HBsAg携带率大大降低[1-2]。本研究对2010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 152例 CHB患者采用核苷(酸)类似药物治疗并随访96周,观察临床疗效与患者依从性、临床护理等相关性,并总结了对CHB患者进行核苷(酸)类似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护理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200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选取2010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CHB患者152例,年龄35~50岁;男104例,女48例,根据病情综合临床医生的建议以及患者要求和经济状况选择核苷(酸)类似药物进行治疗,并将患者分为门诊抗病毒治疗组和住院抗病毒治疗组各76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保肝、护肝药物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核苷(酸)类似药物进行治疗,其中拉米夫定治疗 25例,阿德福韦酯治疗15例,恩替卡韦治疗18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8例,两组治疗患者选药比率相同。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随访96周。

1.3 护理方法门诊抗病毒治疗组76例患者在用药前由主诊医生讲述服药的安全性能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用药所要注意事项。住院抗病毒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支持,通常采用劝解、疏导、暗示等心理支持方法,增强患者心理应对能力,缓解紧张情绪。全面讲解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预后及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和必要性,进而增加患者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如何采取正规的的治疗,正确树立健康观,用药期间的依从性教育,药物知识的宣教。社会宣传主要是对患者家属及其亲戚、朋友的宣传,指出乙型肝炎治疗病程长、根治难、药物昂贵等特点,取得患者家属及亲戚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多关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患者的就医信心。出院随访主要包括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定时吃药,定期复查,嘱咐患者感到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1.4 统计学方法资料数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基线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谷丙/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方面,住院组患者较门诊患者异常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血清HBV DNA含量,住院组患者平均含量较门诊患者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住院抗病毒组,在入院后完成各项检查,确定采用核苷(酸)类似药物治疗者,在住院治疗2周左右病情稳定后建议出院口服药物继续治疗。

2.2 治疗16周时血清HBV DNA与肝功能指标变化住院抗病毒组与门诊抗病毒组比较,血清ALT、AST、TBIL平均值低于门诊抗病毒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103copies/ml),住院抗病毒治疗组和门诊抗病毒治疗组分别为92.11%、64.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P<0.05)。

2.3 两组患者在96周的治疗随访期内病毒变异或突破情况,在96周的治疗随访期内住院组出现病毒变异或病毒突破者累计6例,门诊组出现病毒变异或突破者累计10例,住院抗病毒治疗组的6例患者其中5例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劝导下加药或更换其它核苷(酸)类似药物,病情控制较好,门诊抗病毒治疗组的10例患者有6例进行了加药或更换其它核苷(酸)类似药物,其余4例自行更换中草药治疗,目前有2例出现肝硬化。

3 讨论

本研究中,住院抗病毒治疗组的起初病情较门诊抗病毒治疗组要重,但住院抗病毒组的患者在用药前均有护士全面宣教工作,从患者的心理、经济条件出发给患者讲明治疗的目的和治疗的必要性,同时讲解在治疗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特别强调患者的就医依从性对疗效的重要性。同时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和配合,尊重并理解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积极地开展各项有效的健康宣教。从两组患者在治疗16周时的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HBV DNA的转阴率来分析,住院抗病毒组的疗效明显好于门诊抗病毒组。在治疗随访96周中门诊抗病毒治疗组的病毒变异或病毒突破率也较住院抗病毒治疗组要高,对于病毒变异或病毒突破后两组患者的表现也有不同,经过护士全面宣教的住院抗病毒组能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加药或换药等措施,达到治疗目的。

总之,核苷(酸)类似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抑制病毒作用,能提高肝脏功能的复常率,阻止或延缓肝硬化的发生,但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也会出现病毒变异和病毒学的突破,使部分患者失去治疗信心,甚至对抗病毒治疗产生抵触,致使用药过程产生依从性不佳。需要护理工作者在患者用药前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进行全面的护理宣教,使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用药产生信任感,增强遵医行为。合理的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药物知识的宣教,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教会患者如何发现自身的异样及时就诊,指导患者定期复诊,是提高核苷(酸)类似药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率的保证。

[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4(1):49-53.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R512.6+2

A

1673-5846(2013)09-0460-02

大庆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猜你喜欢

核苷抗病毒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金蝉花中5种核苷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RP-HPLC法同时测定猴头菌片中5种核苷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蛹虫草中4种核苷的含量分析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