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2013-01-30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部位

龙 斌

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龙 斌

目的对股骨骨折手术后内固定出现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的患者46例,分析和统计其在手术后内固定物的断裂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导致患者股骨骨折手术后内固定物出现断裂的原因主要有内固定物的长度不足,方式不合理,固定时忽视了生物力学的作用以及骨折长时间愈合等。经过二次手术治疗后,46例股骨骨折患者在术后14~30个月内都已全部愈合(有效率为100.00%),术后感染率为0.00%,但在取出髓内钉后,有1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有4例患者的活动出现受限制问题。结论根据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内固定断裂的相关原因,在进行二次内固定手术时,要尽可能的采用髓内钉法进行内固定,并根据情况进行充分的植骨处理和术后护理干预,从而更好的确保患者骨折情况的顺利恢复和愈合。

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原因;方法;临床疗效

骨折手术的根本就是恢复患者损伤部位,达到牢固愈合的临床效果。患者骨折后对其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康复期的疼痛度,减少术后愈合的畸形率,从而更好的达到解剖复位的目标[1]。目前,骨折内固定手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骨外科临床手术治疗当中。然而,由于种种客观或人为原因,患者在手术后常常出现内固定物断裂现象,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痛苦。本文选择自2007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患者46例,分析其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然而统计、分析和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的患者46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为(52.68±5.45)岁;女19例,男27例;距首次手术时间为4~7个月,平均时间为(5.14±1.05)个月;骨折部位中,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有8例,中端骨折患者有33例,远端骨折患者有5例;原手术固定方式中,有4例患者为梅花针固定方式,有29例患者为压钢板加解剖型固定方式,有6例患者为交锁髓内钉固定方式,有7例患者为角状钢板固定方式。全部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临床表现等方面的比较具有可比性,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断裂情况进行二次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在46例患者当中,有1例患者在首次手术中固定方式为梅花针法,因此其在断裂后骨折部位并没有发生太大的移位,并且存在显著骨痂。因此,对其二次治疗可采用将股骨近端的断裂梅花针取出,并患处进行石膏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2]。

1.2.2 对45例患者采用二次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方法为在患者首次手术的切口部位再次切开,并通过逐层的剥离组织使断裂端显露出来。将断裂的原有内固定物取出,而后细致、仔细的对断裂端的相关机化组织进行彻底清理,并切除骨折部位出现硬化的组织[3]。之后,将患者的远近端髓腔打通,然后根据实际的具体要求将断端修整到适宜的位置(使两端能够保持充分的接触)。对患处进行复位,然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进行固定[4]。

1.2.3 对46例患者进行二次手术治疗后的随访。

1.3 评价标准[5]显效: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或基本愈合,且无其它异常症状;有效:患者的骨折部位出现明显好转,且无其它异常症状;无效:患者故障部位的愈合情况不理想,或出现感染等异常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以及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原因分析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在断裂直接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再次摔伤导致的断裂15例(32.61%),其次是进行恢复性训练导致的断裂 9例(19.57%),此外还有打趔趄8例(17.39%),搬运重物下蹲8例(17.39%)以及正常行走6例(13.04%)等造成的内固定物断裂。在治疗方法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患者长期骨折不愈合19例(41.30%),其次是在首次手术固定中忽视了生物力学所起到的作用13例(28.26%),此外还有内固定方式错误8例(17.39%)以及固定物长度不足6例(13.04%)等原因。

2.2 二次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经过分析比较显示,46例股骨骨折患者在经过二次手术治疗后的14~30个月中,其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其中,显效39例(84.78%),有效7例(占15.22%)。30个月后,46例骨折患者均全部愈合。并且,患者术后的感染率为 0.00%,但在取出髓内钉后,有 1例(2.17%)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有4例(8.70%)患者的活动出现受限制问题。

3 讨论

在对患者内固定物出现断裂的原因分析时,可分为两大部分,即造成断裂的直接原因,也就是非治疗性原因。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再次摔伤造成的内固定物断裂,有15例患者,占总例数的32.61%。其次是患者在进行恢复性训练时由于自身不慎所导致的内固定物断裂,有9例患者,占总例数的19.57%。此外,行走时打趔趄,在搬运重物时下蹲以及正常行走时突然断裂等也都是造成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第二类原因就是治疗方法所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患者骨折病情出现长时间的不愈合,导致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从而造成内固定断裂,有19例患者,占总例数的41.30%。其次是在首次手术固定过程中忽视了生物力学对固定所起到的作用,导致骨折处的骨膜由于过度剥离而造成局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内固定断裂,有13例患者,占总例数的28.26%。此外,内固定方式选择错误以及固定物的长度不足等也是导致术后内固定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经过二次手术治疗后,4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并在术后30个月后全部愈合。其术后感染率为0.00%。因此,在对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患者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时,要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骨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1] 靳晓东,张星华.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J].吉林医学,2011,12(08):423-424.

[2] 冉琼群.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2,1(31):1055-1056.

[3] 费仕相.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器断裂原因探讨(附21例报告)[J].实用骨科杂志,2011,2(25):2101-2102.

[4] 文化娟,白桂荣,梅艳玲,等.下肢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3,3(06):1431-1433.

[5] 崔忠俊,郭素霞,王志霞.下肢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原因分析及护理[J].山东医药,2012,12(09):1236-1237.

R683.42;R687.3+2

A

1673-5846(2013)09-0386-02

江西省万载县黄茅镇卫生院,江西宜春 336106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部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