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0例治疗分析

2013-01-30张健强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兴奋剂内科插管

张健强 付 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0例治疗分析

张健强 付 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方法将20例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和呼吸兴奋剂组,机械通气组给予机械通气;呼吸兴奋剂组给予呼吸兴奋剂。结果机械通气组病情好转9例,且顺利脱机,1例死亡;呼吸兴奋剂组3例好转,4例内科治疗无效死亡,3例治疗后喘息持续不缓解,经家属同意机械通气,病情好转撤机。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已衰竭的呼吸系统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呼吸疲劳患者争取了治疗的宝贵时间,促使COPD患者发病率得到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并且与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关系密切。患病率和病死率高,且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其死亡率排名第四位。肺功能进行性减退,进展缓慢导致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功能衰竭。患者预后差,治疗困难,经费高,而机械通气在COPD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呼吸科 2011年 1月~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20例,均为肺部感染加重为诱因,全部有机械通气的适应证。由于经济困难而不愿接受治疗等原因,有4例患者家属拒绝机械通气,16例同意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组10例,年龄45~76岁,平均71岁;男5例,女5例。鼻导管吸氧2L/min下查血气,PaCO280~100mmHg,PaO230~50mmHg。呼吸兴奋剂组10例,年龄50~68岁,平均68岁,男6例,女4例。鼻导管吸氧2L/min下查血气,PaCO292mmHg,PaO230~50mmH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机械通气组住院后当天即行经鼻气管、经口插管,给予机械通气,同时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强心等对症治疗。呼吸兴奋剂组给予呼吸兴奋剂,同时内科常规治疗。

2 结果

机械通气组病情好转9例,且顺利脱机,其中5例1周拔管,2例拔管撤机时间分别为12d和16d, 1例因呼吸肌疲劳,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插管45d,家属放弃抢救死亡。PaO2平均上升25~35mmHg,PaCO2下降15~20mmHg。呼吸兴奋剂组3例病情好转,PaO2平均上升10~15mmHg,PaCO2下降10~25mmHg,其中4例内科治疗无效死亡,3例治疗后喘息持续不缓解,PaO2下降,PaCO2上升,呼吸肌疲劳,呼吸微弱,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因此家属同意机械通气,在顺利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0~12d,病情好转撤机。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2],细菌感染往往在病毒或病毒合并支原体感染基础上发生。FEV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COPD较正常者下降更快[3],吸烟和BMI等影响FEV1下降,患者主要症状是出现呼吸疲劳、咳嗽咳痰、上呼吸道塌陷、呼吸困难、气道阻力受限。机械通气用于治疗已衰竭的呼吸系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呼吸疲劳患者争取了治疗的宝贵时间。正确掌握机械通气上机、撤机时间,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急性加重期COPD的关键,因此早上机、早撤机,同时,兼并强心、利尿、纠正酸碱失衡、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对患者依从性管理的诸多方面进行要求,COPD 患者的发病率可得到控制,提高了生活质量[3]。

[1] 张顺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2):78-79.

[2] 曹小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药物治疗概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3(5):201-203.

[3] 潘玉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13):79-81.

R563

A

1673-5846(2013)09-0137-01

贵州遵义县人民医院呼吸科,贵州遵义 563100

张建强(1979.6-),土家族,大学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COPD、肺癌的诊治与治疗。

猜你喜欢

兴奋剂内科插管
内转科型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