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小儿疝自体组织修补术预防术后复发临床探讨

2013-01-30王祥龙李卿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内环雪橇疝囊

王祥龙 李卿明

腹腔镜小儿疝自体组织修补术预防术后复发临床探讨

王祥龙 李卿明

目的探讨预防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复发的手术方式。方法腹腔镜下用疝修补针在操作钳的配合下2-0不可吸收线内环口高位双结扎,然后将脐内侧韧带覆盖在疝环薄弱区,韧带固定点缝在外环口外侧和上方的腹外斜肌建模上。结果本组900例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疝环高位结扎后再利用脐内侧韧带覆盖修补疝环薄弱区可预防复发,且术后患者无任何牵拉及不适感。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探索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儿年龄在3个月以上者,自愈机会较少[1]。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块也会随之增大,极易发生嵌顿、绞窄,一旦发生嵌顿,不仅累及肠管或卵巢、输卵管,尚可造成睾丸萎缩,影响成人后的生育,应及早手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其复发率0.5%~2.7%[2],为预防复发,我科于2010年6月~2013年5月对腹腔镜治疗小儿疝的手术方式进行改进,在常规疝囊高位结扎的基础上,再利用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加强内环薄弱区,疗效更好,目前完成900例,无1例复发,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进行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 900例,男 830例(92.2%),女70例(7.8%),年龄8个月~16岁。右侧斜疝620例,左侧斜疝180例,双侧斜疝80例(术中发现隐匿疝40例),复发疝20例;合并鞘膜积液20例、睾丸下降不全5例。

1.2 术前准备全面了解小儿全身情况,排除手术绝对禁忌症,做好小儿的心理护理,消除小儿对手术的恐惧,做好家属解释工作,说明此术式的安全性、优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取得配合。

1.3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前排空膀胱,取头低脚高15°,仰卧位,在脐皱褶处做5mm切口穿刺,建立CO2气腹,压力6~8mmHg(1mmHg= 0.133kPa),放置4mm小儿30°腹腔镜。在脐水平线左侧腹直肌外缘做一 3mm操作孔,先在腹腔镜下观察双侧内环口位置,了解有无隐性疝。然后在疝囊内环体表投影处做1.5mm切口,将带有2-0不可吸收线雪橇针刺入腹壁疝内环前方中点,线尾留在腹壁外,雪橇针顶端到达腹膜外间隙,在此间隙内逐渐从疝环一侧边分离边刺向内环后方中点,注意避开内环旁腹膜下精索、输精管,然后刺入腹腔,将线留置在腹腔内,缓慢退出雪橇针,同法从另一侧将钩针刺向内环后方中点,刺入腹腔后,将留置线钩出腹壁外,此时已全部包绕内环腹膜,皮下打结,即将内环疝囊高位结扎。在疝囊高位结扎后,用带有2~0不可吸收线的雪橇针从腹壁小切口(疝囊内环口穿刺点)皮下向上向外潜行刺入腹腔内环口的外下方,线尾留在腹壁外,此时术者从操作孔用弯血管钳夹住脐正中皱襞,使雪橇针穿过脐正中皱襞,将线头留置腹腔,退出雪橇针,同法再将钩针从腹壁外刺向内环外侧,刺入腹腔,穿过脐正中皱襞,将留置线钩出腹壁外,将脐内侧韧带覆盖在疝环薄弱区,韧带固定点缝在外环口外侧和上方的腹外斜肌腱膜上,手术完成,解除气腹,切口4-0可吸收线缝合。

2 结果

90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15min,平均约10min,无腹腔内脏器损伤,无中转,术后6h下床活动及进食流质饮食,住院3d,手术效果满意,术后5例出现腹膜外气肿、1例切口感染,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

3 讨论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因其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不留疤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以及能发现隐性疝等优点,已得到广大外科医师的认可和患儿家属的欢迎,同时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及腹腔镜器械的改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技术缺乏规范化,易出现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如阴囊气肿、血肿、腹膜外气肿、戳孔处血肿、缺口感染、线结异物感等,而复发需二次手术,这势必影响了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手术方式的接受程度,甚至可能造成医疗纠纷。因此,我科于2010年6月开始对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研究,改进了手术方式并取得了满意疗效,即在常规疝囊高位结扎的基础上,再利用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加强内环薄弱区,预防复发。该手术方式符合生理特点,克服了传统手术患儿因修补造成的强力牵拉、局部张力高而导致术后疼痛明显、腿伸不直等缺点,同时不可吸收线的高位结扎及脐内侧韧带的双重修补,疝的生理缺陷区更加牢靠,对于年龄大于6岁、疝环口大、复发疝肥胖、慢性咳嗽的患儿更实用,本组治疗900例,无复发,且并发症较少,因此我科认为本手术方式是安全、可行的,且操作简单、省时,避免复发二次手术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有其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李兰芝,张宝良,杨飞,等.经腹腔镜病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病(附2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2009(23):727.

[2] 李宇洲,梁健升,刘衍民.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350例[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2):63-64.

R656.2+1

A

1673-5846(2013)09-0125-02

贵阳中医一附院肝胆普外科,贵州贵阳 550001

王祥龙,男,硕士,研究方向:肝胆普外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李卿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mail:zgjkyk66@126.com。

猜你喜欢

内环雪橇疝囊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雪橇
自制雪橇
做雪橇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滑雪橇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